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今的世界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大规模(LSI)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的迅速发展,开创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1987年初,国外已开发出16兆位动态随机存贮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或者如现在我们经常将这两部分联合起来称呼的无线电电子学,很快地发展着;它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工业、文化、科学、通信、运输和国防技术上。在苏联,从战争前的1940年到1955年,虽然中间有由于战争所造成的损失,但无线电工业的产品增长到10.8倍,而苏联整个工业产品在同一时期内则仅增长到3倍。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无线电电子学得到最大发展的是在美国。在1955年,美国无线电电子学方面工业的产品两倍于1950年的产品。在同一时期,国家的总产品只增长了35%。现在,从不同数据看来(显然,这要决定于  相似文献   

3.
韩馥儿 《世界科学》1991,13(2):43-46
光纤通信这一高新技术一经出现,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激起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研究开发,以致发展之快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据此可以断言,人类社会将要从电通信时代进入到光通信时代.  相似文献   

4.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它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而主要是用来处理信息,使各方面工作、特别是科技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信息大大开发了人脑的功能,扩展了人的社会活动,使人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时代来临,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反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思想会有若干要求,必然产生若干新的矛盾。有些问题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到,有些问题要以后  相似文献   

5.
早晨,上班的男女员工刚进入工作室,领班经理就打开了特定的草莓味空调,人们的"超脑"一"闻"到草莓的香味,马上从有点"昏睡"的状态中活跃起来…… 这是科幻小说吗?其实,每一个时代的人类都有自己的幻想,很多幻想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在最近10年的科学发现超过了过去的5 000年.科学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乐观的理由:很多"超脑"的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股研究、开发、应用纳米技术的热潮,正席卷着一些发达的国家.纳米技术是研究电子、原子、分子在0.1~100nm度(1纳米=10-9米)空间内的运动特点规律,并利用这些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尖技术.由于纳米电子技术已成功研制出单个电子晶体管,将使成群电子运动由晶体管控制的状态改由单个电子晶体管控制单个电子运动的状态,可提高功效1000倍,使元件的可靠性提高若干倍,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功耗的性能.它包括了纳米电子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技术、纳米显微技术与纳米物理学和纳米生物学等不同的学科和领域.纳米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半导体器件时代即将结束.纳米技术群必将对军事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影响之一是未来作战的武器装备将趋于微型化.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角度说,微电子技术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核心内容的技术.按照技术社会学家和工业史家的观点,微电子技术是专指半导体技术.按照前一种观点,微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历史才有二十年,因为1967年标志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的到来.而按照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传闻一华裔物理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把光速提高了300倍。众媒体直言:"这个实验直接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的‘光速恒定’挑战,并将动摇如今的物理学大厦……"云云。这个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不过实验本身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物理学自身发展及相关方法论的机会。实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历经曲折.正是实验方法在科研中普遍、系统的运用,才使人类的科研步伐大大加快。从那著名的比萨斜塔坠落的两个铁球到α磁谱仪的升空,从阿基米德的澡堂狂呼到超导实验室里的每一次突破——科学实验,在科研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科学的本质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以经得起重复实验的检验。反过来说,重复实验所获得的同样结果可以称之为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理论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个"超光速"实验真的可以  相似文献   

9.
水的缺乏是制约地球上许多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化城市居民昼夜的个人生活用水为100~400升,而在地球上许多地方则仅为20~30升。尽管水的年消费量持续地增长,从1940年到1990年增长到4倍,地球上几乎有10亿人口不能保障安全的饮用水。河流、湖泊、自流井、海水淡化设备等是现代基本的水源。海水淡化所获得的水量为9.6公里勺年,在大气中以水蒸气形式存在的水量有14000公里’(而在所有河流河道中水量总共仅为1200公里’)。水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年蒸发量为577000公里’,每年同样多的水以雨、雪等降落回到地面或洋面,河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发展的特点一、发展神速,无与伦比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40余年中,电子计算机每4至7年发展10倍,即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价格降低10倍,可靠性提高10倍。中科院计算中心曾经要买一台80万次/秒的计算机,申请了400万美元。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买到,过了二年就只需250万美元了。再过了五、六年,同样的设备只要5万美元就可以买到了。  相似文献   

11.
谢苑林 《科学通报》1990,35(5):346-346
一、概述 多量子阱(MQW)及超晶格(SL)等人工材料的问世使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效应从低温扩展到了室温,为高速度、低阈值及室温工作的光学逻辑元件提供了可能。 对于GaAs/GaAlAs MQW及SL材料,其室温三阶非线性系数X_csu~(3)约为6×10~(-2),比CS_2大10~9倍,比Si大10~4倍,预示着它具有很低的本征光学双稳(OB)阈值.80年代初,Gibbs等人利用这种材料制成超薄的F-P光学腔,在室温首次观测到OB,其开阈~1mW/  相似文献   

12.
高能加速器     
高能物理是当前研究微观世界物质结构的前沿科学,高能物理实验所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高能加速器。加速器的发展历史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四十年代初建成的回旋加速器,其直径不过一米多一些,而七十年代初建成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质子同步加速器,其直径已达两公里,在三十年内增大了一千多倍。以能量来说,早先的回旋加速器只能把质子加速到几MeV(兆电子伏)。而目前最大的高能加速器已可把质子能量加速到500GeV(即5000亿电子伏),提高了差不多十万倍。从这一些对比中可以看出加速器规模变化之大,早先的加速器不过是实验室中的产物,到了现阶段,建造加速器,特别是高能加速器,已经是一项规模十分庞大,要求极为严格的工程建设项目了。  相似文献   

13.
海带在我国沿岸的南移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58,3(17):531-531
解放后几年来,我国的海带养殖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年产量从1952年的134.1吨(鲜品)提高到1956年的3,396.4吨,在4年内增加了24倍;其中,筏式养殖的年产量从1952年的62.2吨发展到1956年的  相似文献   

14.
1931年狄拉克根据理论上的分析预言:如果自然界存在磁单极子,不仅可以理解电荷的量子化,而且能够使电和磁在麦克斯韦理论中处于更对称的地位。几年前,波里雅可夫(A.M.Polyakov)(苏联)和霍夫特(G.’t Hooft)(荷兰)又指出,磁单极子是很重的,它们的质量要超过质子的五千倍。可是到今  相似文献   

1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师最近研制的微型机器人,能借助自身动力从一个地方飞行到另一个地方,很像一只仅有10英寸大小的甲虫。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毫微技术显身手的时代。毫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人们开发与研制出一批批高科技微型产品,这些微型产品不但在民用,而且在军事上都发挥着特殊而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入’的功劳!”向人类“进化”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大致…  相似文献   

17.
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这就是说,到本世纪末的20年内,工农业的总产值要增长到现在的四倍,即从七千一百亿元增长到二万八千亿元。需要年增长率超过7%。年人均收入将从现在的250美元增加到800美元。大家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保持年增长率达7%,这无疑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那么要达此目标靠什么?一靠长期稳定的正确政策,调动全国人民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发智  相似文献   

18.
千万年来,人类在大地上栖息、生存、繁衍后代,大地也以慈母般的温柔胸怀哺育着人类.可人们却似乎忘了占地球面积70%的海底也是可以栖息、生存的场所,特别是地球上的人口将每35年增加1倍,到21世纪后期,全世界人口将突破200亿,在陆地上的空间将无法满足人类活动需求的情况下,更应该寻找生存的空间。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听到了那海潮拍岸的呼唤声:到海底来安家落户吧。  相似文献   

19.
超解析荧光显微镜的发明,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肯定。那么,光学显微镜的发展,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影像分辨率从"微米"尺度缩小到"纳米"尺度的呢?显微镜的纳米时代在17世纪光学显微镜发明后,微米(1微米=10-6米)大小的细胞映在人类眼前,开启了微生物学。1873年,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证明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长的1/2左右,称为阿贝极限。而人类所能看到的光波长在400纳  相似文献   

20.
水稻金属硫蛋白核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RNA杂交分析发现ricMT基因在水稻茎部高效特异表达,其表达是叶片中的100多倍,暗示出该基因的5‘上游可能贮藏着1个高效特异表达的启动子。为了弄清ricMT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启动子结构特征,从水稻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ricMT的核基因克隆,并测出了4084bp序列,其中包括2970bp的5‘上游区,约690bp的转录区和420bp的3’下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