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月亮·玻璃·墙--张爱玲小说意象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独具的敏感心灵赋予其作品独有的意象话语,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话语来表现作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永远悲观“苍凉”的主题。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时常出现的月亮、玻璃、镜子、墙等意象,是作家内心思想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些意象使得张爱玲小说更具有了悲观、苍凉的色调,具有“张爱玲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紫姬是《源氏物语》众多妇性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位完美女性,作者紫式部通过紫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紫式部心目中理想女性构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同时,紫姬这一形象的塑造,也最为深刻地体现了紫式部对女性命运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历来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在市民题材取向、商品化特征、女性主题和传统笔法等方面,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对鸳鸯蝴蝶派小说有所传承,但她对之又有全面的超越。张爱玲用娴熟的民族形式和多样的现代技巧,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现代意识,这些都大大超越了鸳鸯蝴蝶派。  相似文献   

4.
评《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苏榆《源氏物语》是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出自一个日本女性的笔下,蜚声文坛人、九百年,令无数艺术家、评论家所注目、倾倒,研究热潮至今不衰,其研究资料、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但象陶力的《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在表现都市与女性的题材上都有相似之处,她们都关注都市生活,都将视域放诸于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显示出鲜明的市民立场和女性关怀意识。所不同的是,面对世俗人生,张爱玲是以俯视的眼光冷静地审视女性的脆弱与暗淡,体现了一种否定与批判;王安忆则以平视的目光热切地关注女性的成长与变化,表现出一种赞赏和祝福。  相似文献   

7.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张爱玲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出发,探讨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其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导致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一是人性弱点,二是人性欲望的扩张。  相似文献   

9.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杀式)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杀式)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女作家张爱玲书写女性欲望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书写女性对现实、功利婚姻的追求;二、曲折、含蓄的性爱描写方式;三、文本的非自传色彩。同时作家在书写中反映出了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并表现出苍凉、绝望的心境和对女性命运的深邃、执著的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废都》融合了贾平凹自身的生活经历,作品中的四位女主人公的生活际遇和感情经历真实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现代文明和商业潮流冲击下的命运变迁,深刻地批判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和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12.
古代女性诗歌在古代文学里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所接触的生活和社会狭窄,但在其诗歌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她们各自独特的经历。女诗人们把郁积的审美心理渗入到具体的创作实践,在观照客体时常常表现出触景生悲、咏物心悲、抒怀伤悲等特征。而这些诗的落脚点也往往围绕着诗人个体的命运际遇而展开,然后表现悲剧性的历史画面和历史情绪,体现了孔子所说的"诗可以怨"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作品深刻揭示女性生存状态的艰难现实,着力描述女性在苦难压迫下的不幸遭遇和奋力抗争的艰辛与痛苦,充分展示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历尽磨难的心路历程,深刻表现了女性多灾多难的悲惨命运,真实揭示了女性在受苦受难的过程中表现出坚强的生命意志和明智的抗争策略。尤其是很多女性在苦难中还能挺身而出,对同样处在困境中的弱者伸出救助之手,在救苦救难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性得到升华,这种慈悲为怀的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苦难中的女性善良、坚韧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4.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由庆寿寺塔院一块明碑列举的住持僧名号,结合多种文献碑文,对金元两代住持僧身世做了力所能及的考证,为北京佛教史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及被称作日本“都市学派代表”的作家村上春树在创作中载匀能紧扣“城市与人”的主题来探讨现代化都市中人的存在意识,生存体验与心理感受,两位作家都选择了典型的都市生活题材,但邱华栋的作品常聚焦于都市生活中浮华,喧嚣的一面,而村上春树的作品更多地关注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在创作手法方面,两都能充分地利用象征都市生活的符号进行有机地组合,拼贴,其中邱华栋主要是从都市生活的具体感受方面来提炼对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和城市明的认识,村上春树更注重创作本的前卫性与实验性,充分地运用象征手法来对都市生活的本质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凤青 《晋中学院学报》2006,23(6):80-82,105
作为一名始终坚守女性主义立场、关注女性欲望的作家,虹影用其作品给我们掀开了女性欲望的一角。她从女性真切的体验出发诉说女性处于匮乏和压抑状态下的生命之欲。我们从她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贫困滋生的物欲、压抑助长的情欲两大类欲望,而在表述女性压抑助长的情欲的同时,虹影小说也在努力探寻着欲望之上的生命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明小品文的两个代表人物,李渔和张岱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小品文雅俗共赏,自然清新,但由于两人的身世背景和人生际遇不同,小品文同中存异。本文从张岱和李渔的小品文创作成果出发,结合二者的人生际遇,探讨李渔与张岱小品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李皓诗歌的文本细读,阐述了李皓作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关注乡土与都市的现实世界,感时忧国,多角度、多侧面地书写生活,同时又拥有纯正的个人情怀的表达,对自我的言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建构了属于诗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