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人物王十朋与妻子贾氏之间的感情婚姻生活虽不如他的著名戏文《荆钗记》(又称《王十朋荆钗记》)中那样跌宕起伏、曲折动人,但通过对王十朋及其悼亡诗的解读,可以一窥王十朋真实的婚姻情感生活,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王十朋。  相似文献   

2.
赣剧是江西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赣剧舞台语音系统有20个声母、49个韵母、5个单字声调.赣剧的韵辙可以归纳为“十八韵”.赣剧音韵属于因“官话地方化”而形成的以近代汉语共同语为基础的“地方官话”.在赣剧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赣剧音韵的统一规范工作,并在向普通话靠拢的同时,保持其历经数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能够体现剧种特色的最基本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元时南戏《荆钗记》的作者问题清康熙时朱彝尊曾说:“识曲者以荆、刘、拜、杀为四大家。”《曲海提要》也认为:“元明以来,相传院本上乘,皆曰荆,刘、拜、杀”。“荆”即《荆钗记》,它是元时四大南戏之一。但关于它的作者问题,历来意见极为分歧。《曲品》、《传奇品》认为是  相似文献   

4.
辰河高腔是流行于湖南西部地区的一个古老剧种,有大小剧目400多个,现存的高腔剧目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47个,散折戏57个,以及有部分定本的条纲戏71个,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研究辰河高腔剧目的源起与嬗变,考察、探究其剧目的类别、形态及文本特色,对于传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地方戏曲艺术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 赣剧是多声腔综合剧种,分高腔、昆腔和弹腔三大声腔系统,青阳腔属于高腔系统,受弋腔、余姚腔的影响而产生,因而承袭了弋阳腔系的某些特有形式,并在长期实践中发展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手法——“滚调”。这是青阳腔对戏曲声腔史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浦晗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304-1307
《张协状元》作为现今最早存有全本的南戏剧目,被众多戏曲观众所熟知,并具有较高的受欢迎度,也被当代许多地方剧种如莆仙戏、京剧、永嘉昆剧等加以改编排演,而各个剧种的版本也在剧本改编加工和舞台艺术特征上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沈健 《世界知识》2023,(8):74-75
<正>德国电影《西线无战事》获得2023年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摄影、美术设计、视效、声音、化妆和发型、原创配乐和改编剧本等九项提名,最终赢得最佳国际电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原创配乐奖。在此之前,《西线无战事》包揽了年度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非英语电影和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相似文献   

8.
陈修龄是我院中文本科函授毕业生,后又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深造,现任《广西电力报》总编辑,多年来一直在水电战线工作,创作颇丰,是广西中年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雨后竹翠》获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工优秀作品奖,小说《五省巡按》获《柳絮》1983年优秀作品奖,小说《古河雾》1987年获《广西文学》红水河征文奖,与人合作的小说集《香灵》1987年获全国七省区少数民族优秀图书奖,与人合作的电视连续剧《中国有条红水河》获银荔电视艺术奖和1992年全国少数民族影视骏马奖等。中篇小说“红水  相似文献   

9.
南戏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完整戏曲艺术形式的形成。南戏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有密切关系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由于士大夭文人的伦理观念和文艺上的偏见,戏曲、小说等被列入不登大雅之堂的本技,致使深受厂一大群众喜爱与欢迎的南戏,长期遭到压抑与摧残。现知来元时期的南戏剧目有238本,有传本的只有18本,而其中大部分经明朝人修改过,保持宋元南戏基本面目的仅存《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琵琶记》、明成化本《白兔记》等5本,可知侠亡损失之大。从南戏在温州产生至…  相似文献   

10.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以它在文学和哲学上的价值吸引了不少十九世纪的著名音乐家为它作曲。舒曼付出十年的心血,用音乐语言出色地诠释了歌德的原著。清唱剧《浮士德》是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它是舒曼音乐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1.
胡志亮是一位跨越文学、书法、美术等多个领域,身兼作家、书法家、兼职教授数个职务的文化艺术人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创作了《傅抱石传》、《文天祥传》、《木石魂——赖少其传》、《王云五传》等多部传记作品,其中《傅抱石传》荣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立志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在他的传记人生之路上,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13.
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以它在文学和哲学上的价值吸引了不少十九世纪的著名音乐家为它作曲。舒曼付出十年的心血,用音乐语言出色地诠释了歌德的原著。清唱剧《浮士德》是不可多得的一部杰作,它是舒曼音乐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4.
范蠡是《浣沙记》真正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他在仕途进退,爱情取舍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崇高、独立、自由的人格意志是对晚明进步的社会思潮的形象化回应。他所标树的人格范式穿越久远的时空,在现代依然对人们具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凡一平(1964~),本名樊一平,壮族,广西都安人。先后毕业和就读于河池师专、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了长篇小说《跪下》《顺口溜》《上岭村的谋杀》等五部,小说集《撒谎的村庄》等六部。曾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等。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寻枪》《理发师》《跪下》《最后的子弹》《宝贵的秘密》等。  相似文献   

16.
一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在1982年问世当年,就在批评界和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先后摘取了美国最高文学奖普利策奖和全国图书奖。经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改编为同名电影后,各界的反响更是强烈,小说《紫颜色》也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文学、宗教、艺术的鼎盛时期。晚唐时期,张彦远以其绘画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而成为中国古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历代名画记》史学价值和文化含蕴的再认识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聊斋》是一座艺术矿山,其中蒲松龄对旧题材及传说的改编又是一座宝库。对此加以探索和整理,对于认识、学习《聊斋》艺术不可缺少,对于《聊斋》影视的改编,对于历史小说的创作、民间传说的改写,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一、部分变化根据朱一玄的《聊斋志异研究资料汇编》《本事编》所列,《聊斋》取自旧书及传说的约有140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戏剧与电影的比较谈起,以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莎剧电影改编史上著名的布拉纳版《哈姆雷特》的改编特色和艺术魅力,指出莎剧电影改编对戏剧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意义以及电影改编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