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采自比利时根特大学植物园的一种鹿角蕨配子体发育的过程。孢子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孔子萌发为切线型;丝状体2-8细胞长,顶端细胞不明显,丝状体顶端的营养细胞都可分裂,形成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出现的分生组织发育为心脏形的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华隐囊蕨配子体发育全过程,孢子为近球形四面体,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向心型,丝状体2-10个细胞长,  相似文献   

3.
粉叶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光学显微镜对粉叶蕨Pityrogramme(L)Link配子体发育的连续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孢子为四面体形;片状体生长点形成较晚,偏向一侧;原叶体为不对称的心形,无毛状体;精子器球形;假根具有多种形态.粉叶蕨配子体的形态,在发育过程中变化很大,假根的原始特征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首次记录了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毛蕨属Cyclosorus Link.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 (Will.) H. Ito、顶育毛蕨C. terminana (Hook.) Ching和缩羽毛蕨C. abbreviatus Ching et shing ex shing et. J. F. Cheng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65幅.为毛蕨属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据此讨论了相关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5.
4种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des),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r),光叶藤蕨(Stenochlaena palustris),亚洲光叶藤蕨(Stenochlaena asiatica)的孢子做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为蕨类孢子形态学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野生大豆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胚和胚乳的发育,其主要结果如下: 1)雄性孢原为表皮下多列细胞。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主要为正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4)花药壁的发育属基本型。花药壁为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药室内壁、二层中层、绒毡层。5)绒毡层细胞为单核,属分泌型绒毡层。6)单子房、倒弯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亚表皮下多孢原。7)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型排列,少数为“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8)大孢子发生较小孢子发生稍晚,但其发育速度较快、后期、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9)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10)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先于合子分裂。11)胚乳发育的中、后期,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12)胚珠的合点部位存在着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7.
大豆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黑农26号”的胚胎学进行了观察,主要结论是:1.雄性的孢原为表皮下列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多数为四面体形四分体,少数为两侧对称形四分体;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表面具三个萌发孔;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其细胞始终保持单核。2.单室子房,2—4个胚珠,弯生,厚珠心;亚表皮下分化出多个大孢子孢原细胞;大孢子四分体多数为直线形排列,少数为“T”字形排列;蓼型胚囊。3.胚的发育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胚柄在胚发育的主要阶段长期存在;合点端存在胚乳吸器。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品系(Beta vulgaris L.)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形.2.单核小孢子经两次有丝分裂,产生营养细胞和两个精子,成熟的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后,80%的花粉败育,可育花粉只有20%.3.花药壁由五至六层结构组成,表皮,药室内壁,2至3层中层,绒毡层为分泌型.4.同一朵花中,在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在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提供了花蕾的大小与雌、雄蕊发育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9.
东北龙胆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nrica K)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 小孢子囊壁的形成遵循双子叶型发育顺序。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表皮、药室内壁、两层细胞组成的中层及绒毡层。2 绒毡层细胞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部分来源于药隔的基本组织。绒毡层细胞仲入小孢子母细胞之间形成“小梁”。绒毡层属分泌型。3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主要为四面体型。4 小孢子单核靠边期时,在萌发孔出现“帽”状结构,二细胞花粉时该结构脱落。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花粉具有三个萌发孔。5 子房为两心皮一室,多胚珠,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型胚珠。6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7 胚囊发育属于蓼型。二个极核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成熟胚囊由7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木贼科5种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室内培养的方法,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详细地比较观察了我国产的木贼科5种植物:问荆(EquistumarvenseL.),林问荆(E·silvaticumL.),水生问荆(E.fluvistileL.),犬问荆(E.PalustreL.)和木贼(Hippochaetehiemale(L.)Borner)的孢子形态,孢子萌发和丝状体、原叶体,尤其是精子器的结构,我们认为木贼科分为两个属即问荆属和木赋属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Ⅺ.鳞毛蕨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鳞毛蕨科、鳞毛蕨属的粗茎鳞毛蕨、华北鳞毛蕨和远东鳞毛蕨及耳蕨属的鞭叶耳蕨和棕鳞耳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从而比较它们种、属之间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毛莨科Ranunculaceae的四个亚科Subfam八个属Gen中的八个代表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益及拱益内缘,表皮细胞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波浪状。上表皮仅两个种有气孔器,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形。大多数种类具表皮毛,其中少数种类具腺毛,这些形态特征在属间存在着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裂叶荆芥盾状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mulifida(L.)Briq.)叶上盾状腺毛的研究表明:盾状腺毛是由腺毛原始细胞经过二次平周分裂和分泌细胞的原始细胞经过4次垂周分裂形成。其结构模式为1个基细胞,1个扁平的柄细胞和由12(13)个分泌细胞构成的头部,其头部分泌细胞明显呈两环排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黑龙江虎耳草科(Saxifraceae)3属12种代表植物的成熟叶片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角质膜和蜡质纹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呈无规则型,垂周壁浅波纹或深波纹,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大多数植物种类具有表皮毛,可分为三种类型:针状毛、星状毛、腺状毛.角质膜纹饰呈块状或波状纹饰.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存在差异,为植物形态学提供资料,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水狼蛛属Genus Pirata的几种蜘蛛进行了修订研究。通过对雌性生殖■、雄性触肢中突及生殖球顶部的比较研究,认为:秦岭水狼蛛Pirata qinlingensis Zheng et Qiu,1980为八氏水狼蛛P.yaginumai Tanaka,1974新的同物异名;弓水狼蛛Pirata praedatoria Schenkel,1953、武昌水狼蛛Pirata wuchangensis Schenkel,1963同为类水狼蛛P.Piratoides(Bos.etStr,1906)的新的同物异名;中华水狼蛛Pirata procuruus sinensis Song et al,1978(近来有人将其上升为种)、加拿大水狼蛛P.canadensis Dondale et Redner,1981二者均为前凹水狼蛛P.procuruus(Bos.et Str,1906)新的同物异名。另外比较了易混淆的真水狼蛛和拟水狼蛛,重新描述了克氏水狼蛛;对水狼蛛属的主要特点和分类学价值也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木锉芦荟和开普芦荟植物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观察分析.2种芦荟染色体数目均是2n=14,其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k(2n)=2x=14=6 st 8 sm、k(2n)=2x=14=10 st 4 sm,根据核型研究,可以确定百合科木锉芦荟和开普芦荟的染色体基数为x=7.另外,对木锉芦荟和开普芦荟的花粉形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组态王及VB开发泵试验软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泵试验的主要内容。结合泵试验在本系统中的具体实现,介绍了“组态王”的主要功能,描述了基于“组态王”平台之上的开发过程,介绍了在VB6.0开发环境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的方法,并最终绘制出泵的全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