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花女》是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一部著名剧作,由它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The Fair Lady)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本文不涉及该剧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只是借用此剧来探讨英语的方言问题。英语同其它语言一样,也具有许多的方言和口音,什么样的方言在英国最受欢迎以及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英语发音?作为英语学习者应该对于这个问题有所了解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余淘自  吴玲 《南昌高专学报》1999,14(4):36-38,42
方言是属于某一地区和特种行业,职业或阶级的一种语言方式.英语方言与规范英语有很大差别.包括黑人方言在内的英语方言,虽然在语音、拼写和语法上不尽相同,却也有不少共性.对这些共性从语法特点上,按名词,代词、形容词等不同词类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彭泽润、彭建国的著作《湖南方言》(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是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出版的《湖湘文库》大型丛书中的一部重要文献。这本书是一部汇集多人多年调查研究成果,编排科学、方便检阅的综合性湖南汉语方言著作。湖南是一个多方言的地区,近年来,关于湖南方言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像吴启主主编的“湖南方言研究丛书”和鲍厚星主编的“湘方言研究丛书”都是重要的湖南方言研究成果。其中,“湘方言研究丛书”中的《湘方言研究概要》(鲍厚星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是第一本关于湖南方言的概述性著作。其他省份或者方言区具有概括性的方言著作也有一些,例如詹伯慧的《广东粤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林涛的《宁夏方言概要》(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陈昌仪的《赣方言概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只有《宁夏方言概要》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命名的,这是因为那个行政区域只有一种大方言。之前,还没有见到真正对某个多方言的省级行政区域来进行概述的方言著作。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运用最多是淮阴方言,其中有不少俗成语,虽然在别的地方也有与其意思相似的,但表达形式与淮阴方言有所不同,那怕是细微的变化也是“什么地方说什么话”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表现,甚至书中出现的错别字也和淮阴方言有关,有的词话校注者或词话研究者因为缺乏对淮阴方言的了解,作了不适当的改动或解释。  相似文献   

5.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6.
在谈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时,有时听到教师们这样一种议论,“他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英语语音当然也好不了.”有的学生也自卑地认为“咱就会说土话,还能学好英语?”这种看法如果指的是,除了自己的家乡话外还会讲其他方言或语言的人语感较强,在学习英语时对语音的辨别和模仿能力比其他学生强些,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断定方言区的人学英语不如说普通话的人学得快、说得好,就未免有些武断和片面了.因为对于英语来说,中国普通话也好,各地方言也好,都是一种语音上存在差异的外族语.它们与英语之间各有其相同处和不同处,很难说,普通话与英语的差距比各地方言与英语的差距就小些,有时候倒恰恰是相反.举个例子来说,X这个字母的名称北京人往往念不好,而上海人却很容易念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得"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8.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是一本难得的县级方言实录。该著方音描写细致,注意连读变调;重视方言语法;收录了丰富、多样的语汇,对方言学尤其是考本字的研究很见功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方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影作品中.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以四川方言拍摄的影片《抓壮丁》,首开我国电影方言使用的先河.2006年《疯狂的石头》掀起“方言电影热”狂潮.当前,方言电影方兴未艾,在电影中使用方言元素已经成为不少导演共同的艺术选择.文章从众多方言电影中萃取精华,以《秋菊打官司》、《疯狂的石头》、《唐山大地震》三部影片为例,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熟语等诸多方面剖析其所选取的方言.究其方言电影热的根源,既有方言文化因素,也有环境、文化政策和导演等各种社会因素.我们在看到方言剧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也应关注方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滥用、歧视现象.我们无法抹杀方言在影视剧中独特的魅力和无可取代的地位,但在使用过程中有必要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3.0.1 我们曾在《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的初步比较研究》(马川冬、谭伦华,1996)—文中,对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出了两种音系间存在的差异,以期求出四川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些差异是否就一定会在语音习得过程中给学习者造成障碍呢?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常见语音错误进行一番分析再下结论为好。3.0.2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曾接触过来自四川绝大部分地区的学生,发现四川方言区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将从两大方面分析常见的语音错误。一、音质成分方面的错误分析3.1.1 音素3.1.1.1 不注意短元音与长元音在音质上的区别英语音系有四对元音可以利用音长区别词义,它们是(?)和(?),其中带点的元音发音比不带点的长。这是英语元音的区别特征之一。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特征。初  相似文献   

11.
苍南蛮话     
蛮话分布于浙江省苍南县的东部沿海地区,关于这个方言的性质先后有三篇文章做过讨论。其中两篇是傅佐之和郑张尚芳同志的《蛮话的性质》,发表于《方言》1984年第2期,另一篇是温端正同志的《苍南方言志》中有关蛮话的部分。傅文认为蛮话属于吴语,郑张文则认为是闽东话。温文不作结论,不过认为底层是闽东话。从下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蛮话在古代属于一种跟现代闽东话很接近的方言,后来在吴语的长期包围、影响下逐渐向吴语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星  陈井泉 《科技信息》2011,(16):I0137-I0137
闽南方言音系中有些发音与英语很接近,但两者的发音部位与方法却不尽相同,各自具有不同的发音特点。闽南方言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音标发音时往往习惯性地将方言中的发音特征带入其英语发音当中。为了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使学生掌握较为纯正的英语发音,教师就必须对该方言及英语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晓其异同之处,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分析其易犯的发音错误,并找出相应、有效的正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语言交际中的共同语与方言的固习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肖伯纳戏剧《卖花女》切入,阐述了标准英语与方言的优劣。笔者调查研究了在英国剑桥学习的30名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语音情况,结果显示汉语方言中鼻音n与1边音分辨不清者,对英语中[n]和[1]的正确发音具有持久的障碍性,即“乡土根性”。克服这种障碍的最佳办法并非语言环境,而是语言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以学生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它在《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课题研究和课题演示的形式出现。《高级英语》课程的课程定位、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决定了在该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高级英语小课题题目的设定是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逆序词数量较多,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方言用法为例并释义。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研究方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古代语言的面貌,也可以有利于方言区的人们了解自己方言与共同语的发展关系,从中找出相应的规律,从而学好民族共同语,《广韵》是汉语中古时期语音的代表,它的声、韵、调都或多或少地与汉语的各地方言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可以为人们了解中古音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从《广韵》的反切上字入手,给这些反切上字注上玉林音,从中找出玉林话声母与《广韵》声母的关系,分析它们的音变条件,暨旨出了玉林放大在汉语音韵史中的价值,也为玉林人学习现代汉语普通话提供了相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东北方言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的语言相当复杂,不只是用了山东土白话,也大量运用了北京方言、江淮方言、秦晋方言、官场交际语言,说书人语言、嫖客“市语”,同时还用了许多东北方言。鲁迅先生等的“《金瓶梅》一书用的是山东方言”的论断,是不确切的、不全面的。语言问题,不能成为确定作者的关键问题,不能说某地作家,他就只能写出某地区语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无论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关于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朱德熙先生的《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一文,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说“VP不VP型反复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很广。北方官话、大部分西南官话、粤语、闽语以及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尹世超先生的《哈尔滨方言词典》进行商榷。我们认为,该词典对哈尔滨方言的描写是很成功的,但 在词语标音、词语释义举例两个方面并不尽完美。  相似文献   

20.
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汉语方言研究在我国逐步由冷门变为热门,从事方言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湖北省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在湖北省的语言工作者中,有一个埋头苦干、坚持多年研究汉语方言并取得明显成绩的,就是咸宁师专的副教授陈有恒同志。 有恒君的著述涉猎较广,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教材教法研究及文学等领域,但在汉语方言及其与普通话、古话的关系上耗费的心血更多,成绩也更为突出。近两三年来,我受几家出版社的聘请,先后审阅过陈有恒副教授的好几本研究鄂南方言的书稿;当这些著作陆续问世以后,我又有幸成为它们最早的读者之一。 《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是1989年1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蒲圻话是湖北省境内一种复杂、难懂的方言,但陈有恒是浦圻人,他对自己的母语十分熟悉,对普通话和汉语音韵学也很熟悉。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写成《蒲圻话,普通话字音对应表》,既可帮助蒲圻人学习普通话,又为研究蒲圻方言和音韵学的专门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祖延先生在该书的“序”中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