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全民健身计划》已颁布15周年,15年来全民的健身意识、健身要求、健身活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发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新时尚、新追求+全民健身运动正在不断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访谈法,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私有企业员工的体育健身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揭示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现状,为他们进行体育健身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使他们可以科学地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进而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将对全民健身意识产生重要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通过传授健身知识、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自我锻炼习惯,使之终身受益,进而提高全民体质。  相似文献   

3.
谢宏彬 《科技信息》2012,(2):341-341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主体。《纲要》规定:"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体育教师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应时刻确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目的是通过群众性的身体锻炼,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这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找到基点和契机,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动力。如何认识高校体育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系,高校体育如何通过自身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接轨等等,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1高校体育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它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地域民俗体育文化对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全民健身手段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实现健康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基于健康中国视角,突破传统的全民健身与民俗体育融合的研究视角,探究地域民俗体育文化与全民健康的和谐融入,充分挖掘民俗体育文化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和健身价值,对于拓宽全民健身的路径选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丰富全民健身的活动内容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体育俱乐部主要有 :竞赛型俱乐部、学习型俱乐部、健身休闲型俱乐部、社区健身运动群体等类型 ,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有利于“自我健康投资”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具有终身体育和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指导的功能 .提出了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设置原则及经营方式 .认为青少年健康俱乐部是全民健身走产业化道路的切入点 ,是全民健身计划按产业化方式推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施,是一件关系到提高全国人民健康水平和全民族素质的大事.实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行的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民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我国全民健身的现状,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在此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桂林市健身活动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桂林市全民健身的主要因素有:没有时间,学习、工作负担重,健身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锻炼和没有合适的锻炼场所等;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重视体育健身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加快健身俱乐部与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投入、体育健康服务产业规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健康中国"的需求。要促进"健康中国"快速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投入,完善公共体育健康服务设施;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加快培养多元主体,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以提升公民体育权利为突破点,全面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效果,促进全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全民健身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首先要对运动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根据体育健身学的原则和规律,制订以锻炼学生身体内容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树立终身受益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以党的十六大把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之一为出发点,全面讨论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单一的培养教师目标,向多功能目标——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质监测员、体育研究、体育开发、体育管理复合人才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倡导健身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应加强终身健身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健身教育,可使学生树立终身健身的思想,具备终身健身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保证其终身健身、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珠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珠算不仅具有计算功能,还有教育、启智、健身等功能。在珠算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珠算技能水平可以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地指导课后练习,组织集训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全民族团结一心、奋力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文章认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各地区各行业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高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高校应通过发挥这些优势来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体育”是适应当前推广终身教育理念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的重点在于强调被“增强体质”、“技术教育”思想所忽视的体育精神、能力、习惯、意识、兴趣的持续培养,学校体育应谊成为终身体育新的战略重点.学生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也就是说未来从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转变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拓展红色资源 创新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又是对党员、干部及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学资源。拓展红色资源应立足本地,向外辐射,形成“点”、“线”、“面”;教育内容应注重历史遗址所包涵的革命精神;教育效果的提高有待讲解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社会对高等学校教育的评论也日益增加,褒者有之、贬者也有之;传统培养模式作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一时间受到众多议论。随之而来传统培养模式(课堂的教与学、课程考试等),能否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的质疑,也引起了部分学生对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认可甚至抵制,以至于大学生逃课、逃学、考试作弊等行为不断发生。因此,高校的教学模式应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包括课堂教学应教以致用,使学生善于自我学习,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传道、解惑等。  相似文献   

18.
自学能力是新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劳动的重任,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教师应通过加强语训练,激发兴趣,授之以法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胎教学说是中国教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胎教学产是中国教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是世界胎教学产的策源地。审因为,远在300多年前的殷周期中国就有关胎教的记载,春秋旧中国时期众多元哲对胎教理论探讨甚多,尔后胎教学说推陈出新、日新月异,而且这一观点得到了外国著名学者的首肯。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胎教学说具有无庸置疑的科学内涵和科学机制;指出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理论基础“外象内感”理论是无可辩驳的科学哲理,将胎教与养胎、护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一大特色。最后提出,中国古代胎教学产对于当今的优生优能工作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保证每位体质弱势大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体育锻炼及健康促进的权利,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发展。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健康的高度关注,在体现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的视域下,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便被提上日程。从保健课程开设的特殊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