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数值解析法分析了环形孔节流器设计参数对空气静压轴承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气膜承载力随承载面直径、节流孔直径和进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气膜刚度随承载面直径和进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节流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气膜刚度随气膜厚度增加时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在中间某一气膜厚度出现最大值.数值分析结果将为空气静压轴承节流器数量、排列组合方式、单个节流器设计参数合理选取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广泛使用了井下节流工艺,该工艺对气井生产后期的井筒积液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弄清井下节流器对气井积液规律的影响,本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节流器上端和节流器下端的积液先后顺序,利用苏里格气田实际气井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了节流器打捞后的积液动态变化规律,结合井筒压降数学模型和临界携液流量数学模型,提出了苏里格气田节流气井积液的四个过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和井筒压力计算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气井节流器的最优打捞时机,为苏里格气田节流气井生产制度的合理制定提拱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要本文提出了采用新型圆锥滑阀反馈节流器的液体静压支承的静态性能设计计算公式和动态性能计算公式.并在专用液体静压支承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理论和试验表明,新型圆锥滑阀反馈节流器性能优良,加工容易,工作可靠,可推广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4.
当节流阀前后压力比过大时,将发生空穴现象,为防止出现空穴,本文提出一种多级节流器的结构,并对其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作了详细分析。按该方法设计的节流器曾用于某钢厂真空精炼炉电极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上的乳化液防冻装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为国家增产数百万元。  相似文献   

5.
井下天然气采集过程中,当利用井下节流器预防水合物的生成时,由于井下节流气嘴安装在井下,其实际节流前后压力与设计节流嘴直径时所假设的前后压力有一定的差别。一旦节流嘴工艺设计偏差时将引起节流嘴失效导致作业失败。本文在借鉴前人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气嘴多相流节流的各阶段特征,分析过气嘴节流各阶段温度压力降落特征,建立适合工程实践应用的节流主要技术参数计算式,对井下节流工艺进行设计,避免操作的盲目性,对于现场气井测试及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小孔节流静压轴承进行模糊可靠性设计.在设计中利用"可靠度"这一协调性指标,从轴承的整体利益出发,建立了以轴承的刚度最高为目标函数的模糊可靠性设计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实例计算表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液体静压轴承的使用中大部分采用定压供油系统,都是以节流器作为该系统的压力补偿元件.由于节流器的结构形式不同,使轴承上对置的油腔所产生的压力差也不同,即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压力油膜的刚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液体静压支承节流器存在严重缺陷,性能不佳,不能消除支承间隙随外加载荷增加而剧减的缺点,严重影响其实际应用。新型节流器节流变量指数b≥3,能够保持节流器进油与油囊排油速度接近一致。此外,当有外加载荷作用于支承时,油囊压力会升高,迫使节流变量产生附加增量,从而弥补了因油囊压力升高而减少供油量与油囊增加的排油量。因此,新型节流器能够保证在有外加载荷作用时支承间隙变化很小或近于不变。新型节流器节流性能优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较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空气静压轴承是高精度轴承的发展方向之一。 文中阐述了高精度空气静压轴承的基本原理、设计特点和设计理论。将常用的孔式节流器的环形孔改进为倒角孔,通过气膜压力、轴承刚度等测量的结果表明:采用倒角孔节流器的轴承不仅能减小气体散流、非轴向流和负压的能量损失,而且在不改变轴承间隙和节流小孔孔径的条件下改变表压力比值,提高轴承的回转精度和刚度。 本文还介绍了高精度空气静压轴承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以及供气装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FLUENT仿真了同孔径等间距孔式静压平面空气轴承节流器2×2阵列,得到了4种间距下阵列的质量流量、气膜压力分布、速度分布等,为优化节流器间距提供了依据。采用Pave和Hex/Wedge Cooper方法划分阵列的几何模型得到非均匀体网格,然后基于三维双精度标准k-ε黏性湍流两方程模型实现了计算流体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节流器间距,气膜静压力平均值减小但气膜承载力增大,增速逐步减缓;节流器间距的调整不影响阵列的质量流量;随着节流器间距的增加,气膜压力从最大值向环境大气压递减的速度变小,气体平均出口速度按比例减小,气体速度死区的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变径定长毛细管节流器。它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工作可靠和造价低廉的优点。这种节流器的节流直径能与油腔压力成比例的改变,因此,它可控制静压开式轨的油膜厚度近于不变。本文重点讨论了新型节流器的主要参数,静压导轨系统的静、动态特性,元件制造误差的影响及其补偿措施。并在专用试验台上对其静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近。  相似文献   

11.
恒流供油液静压支承是液静压支承两大供油方式之一 ,主要特点是支承油囊的油直接由一个油泵供给而没有中间环节 ,因而系统非常简单也不会堵塞失效 ,但关于此类液静压支承的静、动态性能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了这类液静压支承的静态性能新表达式 ,计算结果证明 :它的静态与动态性能与恒压供油毛细管节流液静压支承近似 ,因此可以说静态性能欠佳 ,动态性能优良。由于这类液静压支承静态性能欠佳 ,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其轴心偏移偏大 ,因而不宜用于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床。  相似文献   

12.
Nonlinear analyses of hydrostatic bearing systems are necessary to adequately model the fluid-solid interactio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analytical models of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es were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periodic border of transient processes with external step loa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can be most effectively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hydrostatic bearing crosspiece width and additional pocket volume in a bearing can extend the load range for which the transient process is aperiodic, but an additional restrictor and capacitor (RC) chain must be introduced for increasing damping. The nonlinear analyses can also be used to predict typical design parameters for a hydrostatic bearing.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静压支承动静态特性的研究依赖于所采用的节流器形式和结构形式,主要集中在静压轴承(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油腔形状、轴承结构、轴承表面粗糙度、润滑介质和轴承弹性变形的影响,对于静压支承热效应的影响及静压导轨动静特性的研究涉及较少。对静压支承运动误差的研究大都是从运动件静力平衡出发,未考虑运动速度和结构变形对运动误差的影响。最后,从静压支承的标准化、模块化和产业化研究,静压支承的热效应研究,静压导轨的动静特性研究以及服役态下静压支承运动误差研究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主动控制静压轴承转子运动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传统静压轴承的油腔内嵌入控制油腔的轴承结构,并采用主动单面薄膜节流器对其供油,充分利用轴承内部的二次节流,以此提高静压轴承的主动控制性能.基于雷诺润滑方程和流量守恒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欧拉迭代法建立了静压主轴的轴心运动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轴承结构和进油压力下轴承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当控制腔面积占比在30%,封油边宽度为5 mm时,静压轴承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控制特性.通过合适的结构设计,嵌入控制油腔的轴承结构可以提高静压主轴轴心运动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型的主动控制节流气体润滑轴承,建立了该轴承的理论分析模型,并解决了数值计算中多重迭代与快速收敛问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轴承通过主动控制节流器对轴承压力反馈控制,使轴承静态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作者提出的锯齿形多槽式动静压气体润滑轴承,其支承刚性对称轴系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所提出的一种锯齿形多槽式动静压气体的润滑轴承,研究了轴承主要设计参数对稳态和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一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8.
火箭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静压支撑技术获得抗偏载、低摩擦等优异性能,但极高温度和大温差工作环境形成支撑结构局部介质的高含气量强可压缩流动,导致活塞杆振荡超调,过大偏心距导致油膜承载失效.在进行推力系统矢量分析基础上,获得静压支撑作动的边界条件与介质参数,基于油缸动力学建模与局部线性化求解,获得了静压支撑动态特性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增加供油压力可提升支撑能力,但易导致响应超调;采用合理的油腔深度可在保持承载力基础上避免超调的发生;进一步将油腔结构改为锥形,可在保持支撑能力和避免超调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泄漏损失.  相似文献   

19.
静压气体轴承静态特性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静压气体轴承静态特性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总结。系统介绍了雷诺气体润滑方程的近似解析解与数值解的基本方法及新的进展,指出基于雷诺方程的数值解已能满足静压气体轴承静态性能的工程计算精度要求,但对于复杂结构气体轴承性能的准确分析,则有待于三维流场计算技术在静压气体轴承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