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地球三极"指的是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暖正给地球三极地区的环境和生物带来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12,34(1):18-23
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0.74 ℃,与此相应,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原因,揭示了地球三极地区对于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讨论了生物和人类对于全球变暖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的“第三极”,它有着纵横交错的冰川以及锋利的悬崖峭壁。自远古以来,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湖泊和溪流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种类。这个以前人类无法涉足的地区,隐藏着无数个有关生命的过去和现在的奥秘,而这一切都与它那发达的冰川有关。然而,同北极一样,青藏高原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寒冷、偏远并且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这种描述不仅适用于南北两极,也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三极”的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托雅山为中心的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最大的冰雪储量,储存了超过46000条冰川和广袤的冻土。然而,尽管更多人的生存依赖于第三极,但对它的研究仍远远少于南北两极。  相似文献   

5.
《科学通报》2021,66(22):2775-2784
正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2].近50年,青藏高原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气候变暖幅度约是同期全球平均值的2倍[3],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重要影响,是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是保证国家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资源环境的基础资料是深刻理解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地表圈层作用和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根本基础。通过在青藏高原部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日,联合国发布最新一份全球变暖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全球气候暖化的原因。有关专家称,"很可能"的含义是90%,这是各个迄今为止有关全球变暖与人类关系的最严厉的说法。报告还指出,我们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全球变暖将带来暴雨、旱灾、热浪、冰川融化等各种灾害,全球的环境难民将很可能因此升至2亿。  相似文献   

8.
姚檀栋 《科学通报》2019,64(27):2761-2762
<正>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了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青藏科考")研究,前后历经20余年,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为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自第一次青藏科考开展以来的近50年,青藏高原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气候变化尤为剧烈,气温的变暖幅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值的2倍,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全球变暖背景下环境变化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在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9,(10):19-19
科学界一致认为,全球变暖给地球造成的整体影响是相当负面甚至毁灭性的,但个别的区域却可能从全球变暖中获益。比如,全球变暖导致更多的降雨,可能令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区"变绿"。当然,这可能只是短时期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处于缓慢退缩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以东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部分冰川前进为特征的"喀喇昆仑异常"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冰川加速退缩则是这一地区冰川失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高海拔地区的异常升温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重要驱动力.另外,这种冰川状态失常还与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西风和季风大气环流过程有关.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状态失常直接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变风险的增加.应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冰川变化监测与研究,加大冰川灾害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11.
颜其德 《自然杂志》2008,30(5):259-26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报告,已经从科学上肯定了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警示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的关切与忧虑。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最敏感,而且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还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地区,那就是地球上以冰为名的南极与北极,其中,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近20年来科学家们观(监)测到南极洲的湖泊水位正逐年加深、冰架崩裂频繁、海冰面积加速减小并向南推移、生态环境发生着异常变化……,这些都科学地说明了全球气候正在持续升温、变暖。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10,(3):1-1
<正>本刊本期文章《应对全球变暖"招数"知多少》,介绍了科学家为应对全球变暖严峻形势而提出的种种雄心勃勃的为地球降温方案,包括一些最初被视为科幻而现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付诸行动的方案。不过有关气候变暖是否因为人类活动所致这个问题,因2009年底至2010年初北半球遭遇罕见严寒而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美国副总统戈尔曾警告地球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正困扰着人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研究层次及生物多样性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5.3条指出"生物多样性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环境保障,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部,总面积250×104km2,平均海拔4500m,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地球地质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伴随着距今50Ma以来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的历史,不仅改变了高原自身的环境,而且对亚洲甚至...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变暖,恐龙复活?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嗯,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小伙伴们这次真的惊呆了!两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巨型恐龙的时代,体长十几米、体重数吨的恐龙随处可见。这样的情景会再次出现在地球上吗?科学家们表示,如果全球持续变暖,蜥蜴可能进化成恐龙那样的巨型爬行动物,地球可能再次迎来"恐龙时代"。事实上,不仅人类畏惧高温热浪,其他大多数生物也是,一些物种甚至有灭绝之虞。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自然灾害将不断频发,尤其是海平面上升会导致许多地区的沿海居民失去家园。为此,日本著名建筑公司——清水建设公司——提出了一项建造水下城市的宏伟设想。根据设想,水下城市主要由球体城市、螺旋形通道以及海底沼气制造厂三部分组成(详见本期正文"未来水下城市")。以下是清水建设公布的未来水下城市的规划效果图。  相似文献   

17.
刘忠方 《自然杂志》2022,44(1):39-46
极地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以过去千年来所未有的速率消退,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或更早,北极海域将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海冰减少不仅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还通过大尺度的海气环流影响中纬度地区,甚至是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文章简要介绍了北极海冰消退的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并对未来北 极海冰消退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极地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正在以过去千年来所未有的速率消退,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或更早,北极海域将面临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海冰减少不仅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还通过大尺度的海气环流影响中纬度地区,甚至是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文章简要介绍了北极海冰消退的特征和主要驱动机制,并对未来北 极海冰消退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科学通报》2010,55(16):1529-1531
<正>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科学研究及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后达到了一个高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