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中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情态和语调三个子系统来体现。本文重点从情态系统的情态动词出发,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典型对话片段,从而把握人物的交际角色关系及性格特征,以便对人际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情态动词是表达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类情态动词的使用,有助于说话者调节与听者的关系,并加强说服力,从而实现相关的人际功能。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情态动词的使用对马丁·路德·金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是演讲者利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就特定问题对听众传达信息,实现其话语目的的一种手段。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演讲有着丰富的人际意义。该文主要研究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使用语言时,人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语言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在诸多意识形态表达的语言手段中,情态词语是具有特殊功能的一类词语。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和情态隐喻三种情态词语如何在话语中表达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主要语义载体和实现手段,合同起草者通过情态动词为合同各方约定义务并设定权利。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范本中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并以此为基础,为合同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语言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应以语用知识的传授为重心,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英语情态助动词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最为复杂的内容之一,所以以英语专业学生对情态动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为例来说明英语教学中语用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德语情态动词(亦称情态助动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如何表达情态意义上过去一直是把动词的叙述方式(der Modus)作为研究对象的。笔者认为,除了把动词的叙述方式作为动词的语法范畴来研究外,有必要对整个情态体系进行认真的探讨,因为情态动词就是表达情态意义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情态动词的定义以及一些有争议的论述进行了分析,并闸发一些个人见解。在用法上把情态动词分成客观、主观和语法三种用法。在翻译方面就德汉两种情态动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奥巴马获胜与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善华  李敦之 《科技信息》2009,(28):I0166-I0167
本文对奥巴马的演讲语篇进行功能体裁分析。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奥巴马获胜与就职两篇演讲辞为语料对演讲语篇进行了及物性,语气,情态系统以及人称代词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揭示语言是如何为意识形态所服务的以及演讲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从语气、人称、情态方面研究奥巴马就职演说词,探讨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来实现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形式体现功能,选择就是意义。本文以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讲为例,从及物、情态和语态三个层面探讨了纯理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明确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密切关系,以更好地解读语篇。  相似文献   

10.
英语的情态动词“must”和汉语的情态动词“必”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都可以表示义务情态意义和认识情态意义。但是,由于制约情态动词的意义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这两个情态动词同时在语义表达上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通过对比这两个情态动词分别在认识情态意义和道义情态意义上的具体不同,能对情态动词的教学有所启示,以便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11.
在言语交际中,情态动词will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可以用来表示礼貌、命令、承诺、建议、某种倾向等等,同时还有区分得体与失礼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四个方面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语言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何盈 《科技信息》2010,(7):212-212,416
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能愿动词在各自的语种当中互相对应而又相对封闭,具备跨语言的可比性,但此种可比性容易在语言的习得中形成负迁移,对语言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干扰,造成了迁移性语际偏误。本文仅就少数有代表性的例句进行偏误分析,并就此现象对比分析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从功能的角度用语篇的社交目的来定义语类,不同的语类是有着不同的社会目的的语言运用。Martin认为语类是文化的一部分,认为语类体现意识形态(ideology),而语类由语域体现,更具体而言,体现在语法词汇层面。在社论和报道这两种不同的新闻子语类中,情态表达的语义、量值及取向三个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从情态的角度区分了两种语类的交际功能,证明了情态与语类之间的辩证关系:语类限定了情态表达的使用,而后者反映并实现了前者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情态动词意义研究主要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提出了隐喻和转喻对情态动词理解的这一解释机制,从而尝试解决情态动词几个义项的内在关联。认为隐喻和转喻共同导致了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扩展,同时隐喻和转喻也能很好地解释同一个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路Jun 《太原科技》2000,(3):14-15
招投标文件是一种非常严肃的书面文体,语言的运用除要求严谨周密、准确清晰外,招投标方的口气和意向也十分重要。通过举例,对比,阐述了英语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在工程凤标文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be going to结构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以及词法等层面上与助动词,进而与情态动词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并且,从语言学的一定角度论证了这一结构的情态动词的性质,从而界定了它的情态动词这一全新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8.
汉语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的类,数目有限,但意义复杂,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偏误最多的"要"为例,通过收集到的大量语料,说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义学生较易掌握,偏误主要集中于认识情态义上,同时认为汉语情态动词语义—形式的多重对应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表达人际意义的情态系统出发,结合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研究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所具有的介入意义。通过对奥巴马最后一次联大演讲中情态类型、情态量值和情态取向三方面的考察,发现此次演讲中奥巴马多采用概率和意愿、高量值和低量值、显性主观和隐性主观,体现了奥巴马愿意与听众进行协商,构建对话空间,建立和谐、一致的同盟关系,从而隐含地把自己的政治意图强加于他国,最终达到说服听众接纳其政治主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从语气、情态操作词及人称代词三个方面对奥巴马就美国康州校园枪击案发表的演讲进行了分析,发现情态词的使用不仅可传达信息,还可以营造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