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企业外宣资料英文翻译质量,通过分析汉英两种外宣资料的差异,以及目前企业外宣资料英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译者应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依据,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套译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适度改写,使其更易于读者理解,达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论证了编译策略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讨论了编译策略在常州企业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具体运用,认为对原文的编和译应立足于文化差异、读者需求差异及语篇特点差异,才能更好实现译文预期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4.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苏俊安 《科技信息》2012,(26):43-44
接受美学翻译观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强调对译文读者语言审美特征和译文读者语言习惯的关照,南京青奥会外宣文本翻译以读者为出发点,采用译写的翻译策略,简洁明了地传递了主要信息,较好地迎合了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林小红 《科技信息》2008,(11):250-250
英汉翻译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从深层次上讲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变通。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译者要具有双语文化意识,并参照效果对等翻译理论,必要时要进行文化因素方面的调整,以便使译文能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效果对等,使语际交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麻金星  刘洋 《长春大学学报》2013,23(1):33-35,59
旅游宣传话语的核心旨在劝说,翻译是对外旅游宣传劝说实现的首要前提.通过对译文受众者认知修辞建构分析,旨在阐释认知修辞在外宣旅游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适切的译文顺应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减少他们解读译文的认知努力,从而快速获取宣传主体意欲介绍和宣传的旅游产品信息,增强旅游文本的可读性与交际效度.指出外宣旅游翻译的得体性应建立在对受众者认知修辞的建构及其适当的翻译策略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是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好的译文就是要从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言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使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其中,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评价标准.《翻译茶座》中选取了新美国短文精品及毛荣贵的相应翻译,这些文章的原文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毛荣贵等人的译文大部分不错,但也有瑕疵,为了指导读者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本文从功能对等的四个标准出发——传达信息,传达原文的精神和面貌,符合译入语规范和表达方式,读者反映相似,对《翻译茶座》的译文进行了评析,指导读者培养批判性看待译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功的翻译理论可以让翻译工作事半功倍。作者分析并总结钱钟书和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相同与不同。虽然两者的翻译理论有差异,但他们都认为成功译文的基石是"信",即译文一定要在符合译文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同时要让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广告翻译的目的出发,认为中文报刊广告妙语翻译的原则应该是"读者至上",即在翻译时对原文作适当变通,发挥译语优势,让译语读者对译文广告知之、好之、乐之,从而促进产品销售,让译文和原文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1.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2.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两个基本属性。翻译过程中的原文和译文,都是作为语篇而存在的,因此都必须符合形式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这两个要求。译文是否反映原文中的衔接与连贯,是指导翻译的原则和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之一。以唐诗《宿建德江》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中的衔接与连贯,三个英译本在细节上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译者在译文时应准确把握原文中的衔接和连贯,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范林夏 《科技信息》2013,(6):239-240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并以此来指导广告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赏析和翻译古诗词的关键.为了使原文和译文达到一样或类似的审美效果,译者要对意象做适当的处理.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原文中的意象应尽量保留.当保留原文意泉可能引起译文读者误解或转交意象可以更好地体现原文时,需做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的英译体现了交际翻译策略,外宣翻译应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考虑读者的接受心理,注重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增强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旅游景点是展示中国旅游形象、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依据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灵活、恰当地运用增译法、加注法、句式重构法、增删调整法和反译法五种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翻译,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能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外国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字面含义大致相同和译者介入的透明性,视译文为原文的复制品、派生物,导致轻视译者的地位.现代翻译理论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它涉及到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的积极参与,而译者作为原文文本的特殊读者和译本的创造者具有双重身份,他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创作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原文的接受程度,因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尤金·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探讨幽默翻译所应持的标准和手法,认为幽默翻译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原、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即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能得到与原文读者从原文中相似的反应。因此,译者应该在最大限度保证意义不变的条件下,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类似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构建了完整的"原文-译者-译文"的体系,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由译者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来产生译文。在这个视角下来探索中医术语翻译,以译者的主体性为基点,我们从译者的素质、译者的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产品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生态翻译学对中医术语翻译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分析了满文谚语汉译文错误理解或偏差理解的原因,发现原文明示信息在译文中失去明示功能及译文明示信息激活不了译语读者的百科知识,是导致翻译中的关联缺失的根本因素,影响了译语读者的理解。为此翻译时要关注关联的重构,为译语读者搭建源语与译文的关联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