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刘有莲  李平  黄寿昌  刘建敏 《广西科学》2011,18(3):308-311,313
为掌握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虫情,对虫情发生情况进行科学预报和评价,于2006~2010年每年的12~1月在该林场设置固定标准地进行虫情调查监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虫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大发生,其它年份没有大发生,仅虫源地有大发生趋势,5年间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虫情综合评...  相似文献   

2.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马尾松林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食叶害虫。为了预测这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进行综合防治,我们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在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对湿地松林马尾松毛虫的各种死亡因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了影响数量变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1982年对越冬代松毛虫的研究结果,其它各代的考查材料将陆续整理成文。 马尾松毛虫在浙江余杭县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发生期5月中旬~7月下旬,第二代7月下旬~10月上旬,第三代10月上旬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发生2代的年份,即第二代发育到下一年的5月中旬结束。马尾松毛虫以四龄幼虫越冬为主。这种害虫除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外,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和火炬松(Pinus taeda L.)。  相似文献   

3.
<正>黑足凹眼姬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江苏、安徽两省,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4~50%。该蜂在南京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卵~幼虫期28d,蛹期10~20d,成虫在白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2.8~13.6d。无趋光性。雌蜂的平均怀卵量67~207。黑足凹眼姬蜂的茧蛹重寄生天敌有8种,平均重寄生率27.9%,最高重寄生率29.5%(越冬代),其中以次生大腿小蜂为主。  相似文献   

4.
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一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防治≥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二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1.9~90.7%;防治第三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73.4%~91.7%.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三唑磷乳油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均是随浓度的增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松毛虫脊茧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国内分布广泛。在苏皖地区对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8~20.1%。该蜂在苏皖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越冬代3~4龄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翌年2~3月寄主幼虫虫体缩小,两端微尖,中间隆起呈纺锤形,固定在树皮下或小枝、针叶等部位。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发生期长,幼虫有滞育现象,因此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蛹期19~24天。成虫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平均寿命7.7~24.7天,补充营养可延长寿命。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脊茧蜂的诱虫量与松毛虫发生数量密切相关。茧蛹期有5种重寄生天敌,全年平均重寄生率18.6%,其中以窄柄姬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8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幼虫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该虫在宁溧山区一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幼虫一生为害针叶量接近3000cm,折合鲜重13.4g,干重5.04g。不同性别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有显著差异,末龄幼虫为害量占总为害量的70%以上。幼龄林上的幼虫越冬期大都在梢头针叶丛中。  相似文献   

7.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松毛虫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拟除虫菊酯是松毛虫综合治理中较为理想的杀虫药剂。溴氰菊酯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每亩使用有效剂量为0.0125g,4~5龄幼虫为0.025g,5~6龄幼虫为0.05g;杀灭菊酯对3~4龄幼虫为0.2g,5~6幼虫为0.4g,均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此剂量下,对天敌的威胁小,未发现池塘鱼类中毒死亡。药剂可以直接加水稀释,进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也可加工成油乳剂,以喷烟雾方法使用。防治松毛虫宜在越冬代进行,可减轻对天敌的影响,且有利于菊酯农药在较低温度下药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在福建一年发生 2 - 3代 ,其 1龄和 2龄幼虫群集取食 ,成虫昼伏夜出 ,以 2 l:0 0 - 2 3:0 0时活动最盛 ,趋光性强 ,雌蛾产卵量平均为 193粒。通过生物农药“天时”对松毛虫四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天时”对其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4 8h的 LC50 为 0 .0 0 0 15 4mg/ m L。这为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择9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4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Bb1900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6.16%,侵染率达86.67%,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时的半致死中时仅为4.62 d,显示出对目标害虫的较强毒力,在马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林业上的重大害虫,在我国南方地区严重危害马尾松。我们于1983和1984年对马尾松幼虫体壁及消化道等作了超微结构的研究,本文就SEM及TEM观察的部份结果予以报导。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以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和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体表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 组织切片制法是用Bouin氏液固定材料,石蜡切片,苏木精及伊红染色方法制作玻片标本。 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样品的制备方法如下: 用乙醚麻醉后的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置入2%戊二醛液内,在双筒体视显微镜下解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和计算结果表明二氧波缘龟甲幼虫在寄主植物泡桐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的二项式分布,建立的LgV-lGm和M-M的回归直线方程也说明该幼虫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笔者比较了该幼虫在树内的格局,用lwao的方法确定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触破式微胶囊加工工艺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凝聚相法和界面聚合法为基础,选用明胶—阿拉伯树胶和聚胺酯壁作为囊壁材料加工了不同厚度的氰戊菊脂—倍硫磷微胶囊剂,并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和松墨天牛进行初步的触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7.5%的聚胺脂微胶囊剂在自然条件下一个月无自破现象。在相同有效浓度下,囊壁相对比重6%的明胶-阿拉伯树胶微胶囊剂和15%的聚胺酯微胶囊剂对越冬代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5%以上,初步试验表明这类材料制成的微胶囊剂用于防治林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防治天牛类害虫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上游天然草地蝗蝻空间格局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黑河上游祁连山地天然草地1~5龄蝗蝻混合种群在大尺度多海拔区域中的空间格局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蝗蝻的空间格局都呈现聚集型分布,但随着龄期的增长,聚集程度由低龄聚居型转为高龄散居型,空间依赖范围也逐渐变大;空间自相关性因龄期的不同而表现为以4龄为峰值的倒U型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向和西北—东南向上,并且随着龄期的不断增长,西北—东南向的变化趋势性不断增强,而东北—西南向的变化趋势性逐渐减弱;海拔梯度上垂直分异现象明显,整体上形成了互补性和均衡性条带式斑块结构.这种动态的聚集扩散过程以及空间异质性规律,反映了草地蝗蝻在海拔梯度上出土顺序以及对气候的多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 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 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为10~12 d;羽化成虫经210~280 d性成熟开...  相似文献   

16.
核桃扁叶甲是核桃、枫杨等胡桃科植物的一种严重害虫,常将寄主树叶吃光,对树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经过前后三年来的观察研究,总结、记述了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红梢斑螟幼虫在两种松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散型指数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微红梢斑螟幼虫在湿地松和马尾松林中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说明微红梢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回归分析说明其分布是负二项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群体内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8.
常德稻田黄鳝感染胃瘤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月份沅水下游常德稻田所产黄鳝对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其感染率为77.3%,感染强度为6.08,平均丰度为4.70;黄鳝的感染与其自身的体长有一定关系,感染率在体长201-350mm范围内的黄鳝高达80%以上,感染强度在体长301-350mm范围内的黄鳝为最高(11.0个/尾),而体长大于350mm的黄鳝,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有所降低,这可能与黄鳝对胃瘤线虫的感染产生免疫力有关;胃瘤线虫种群在黄鳝中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参数k=0.9915;胃瘤线虫种群主要由体长41-60mm的个体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