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之间具有统一性 ,但二者之间的问题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若不注意弥补二者之间明显的或隐含的差距 ,使两者有机地协调。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将收效甚微。只有将二者协调好、统一起来 ,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别对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语言和言语、能力和表现、语言潜势和语言行为三对概念的介绍和比较,认为索绪尔侧重研究“语言”,但不忽视“言语”对“语言”研究的作用;乔姆斯基完全忽略“表现”,只研究“能力”;而韩礼德更多地关注人们的“语言行为”,他的“语言潜势”包含了比“语言”和“能力”丰富得多的内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语言是如何起作用的,以便更好地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言语中掌握语言现象;在言语中提高理解话语的能力;在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处理好语言和言语,习得与学习的关系,把握各阶段重点,选择恰当的教材,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区分语言和言语不仅对建立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至关重要,而且对指导外语教学实践也十分重要。本文简要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关系,以及二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最后作者提出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而且应该进行言语教学,并且要合理分配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量,积极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颖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01-103
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性别语言研究的领域也得以拓宽.人们对此项课题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性别差异及其根源,而是既关注差异又兼顾共性,并从语言实践、言语交际等角度,联系其它多种社会因素,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和研究语言的性别变异.  相似文献   

6.
目前 ,在教育领域 ,特别是英语教学领域 ,人们都在强调素质教育 ,批判应试教育。对于英语教学 ,问题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进而促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但当前最重要 ,最紧迫的是要很好地理解语言的实践观并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 ,努力把创造连贯的 ,情景的交际的言语教学放在第一位 ,除此也许别无他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交际中实现言语的得体 ,确实掌握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  相似文献   

7.
再谈语言和言语、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的内容应该包括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即说(写)和所说(所写)。索绪尔认为,语言研究不能一味停留在历史的溯源上,而应该首先分析语言的内部结构。因此,必须明确前进道路上的两条“分岔路”:第一条:“分岔路”是语言和言语;第二条“分岔路”是共时和历时。对语言和言语各自内容的具体划分如下:句子以下的静态单位,如语音中的音素、音位、音节,语义中的义素义位,词汇与语法中的语素、词、词组等不同的模式系统可属于语言范畴。句子的模式属于语言范畴,句子的具体内容属于言语范畴。句子以上的语流、语调、句群、段落、段群、篇章属于言语范畴。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言语素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言语素养的基本特征是,广泛地使用普通话,追求语言的创新和变异,但摆脱不了方言影响;过分宽容新词汇;交际语言中的亲情中日渐淡化;口语能力相对弱化。提高青少年言语素质,必须加强母语教育,强化言语实践训练,净化社会言语环境,还要健全、完善社会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加强师生课堂教学言语道德规范建设是维护教学言语交际秩序健康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师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言语交流活动中应做到:言语主旨应具有教书育人性,言语表达准确、明了,符合语法规范,与学生言语交流要客观公平,言语态度要热情、和蔼、有耐心,语言内容应健康文明;学生在课堂教学言语交流活动中应做到:言语目的具有科学发展性,言语态度积极诚恳、情感饱满,与老师.同学课堂言语讨论应民主,言语表达准确、符合语法规范,语言内容积极健康.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写作本质上就是学习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俗话说,言为心声。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的积累、情感的酝酿、知识的储备、思想的砥砺,是语言的内核,是语言的根底,是言语活动的原动力。如果一味地以语言加工语言,其结果必然形成学生作文语言的“软骨症”。因此,记叙文写作中的语言描写必须根植于生活、融合于情感、繁衍于知识、锤炼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