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流沉积物中磷的结合状态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翁焕新 《科学通报》1993,38(13):1219-1219
河流沉积物中的磷主要来自上覆水体中颗粒的沉降和吸附作用,在沉积过程中,磷可以与水体中,如 Fe,ca,Al 等离子相结合,并以不同的结合状态存在于沉积物中.沉积物中不同结合状态的磷主要包括无机磷:Fe-P,ca-P,Al-P 和固着态 Fe-P 和 Al-P,其中 Fe-P,Ca-P和 Al-P 是由表面键相结合的,因此是不稳定的,可溶的;固着态 Fe-P 和 Al-P 是由类似于晶格键相结合的,因此是稳定的,以及有机磷.沉积物中不同结合态磷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豆磷效率应用核心种质的根构型性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GIS方法构建了大豆磷效率的应用核心种质, 并对大豆种质的重要根系性状根构型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对比分析, 结果揭示了大豆根构型与磷效率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进化规律. 研究发现: (ⅰ) 大豆根构型与磷效率密切相关. 浅根型大豆根系具有合理的三维空间分布, 有利于大豆对耕层土壤磷的吸收, 从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磷效率和产量; (ⅱ) 大豆地上部株型、根构型和磷效率具有协同进化的趋势, 直立型的栽培大豆一般具有浅根根构型和较高的磷效率, 蔓生型的野生大豆一般具有深根根构型和较低的磷效率, 半野生型大豆的根构型和磷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ⅲ) 磷有效性对根构型具有调节作用, 在土壤表层施磷条件下, 大豆根系普遍变浅, 说明根构型和磷效率的协同进化可能是由于长期耕作施肥的结果. 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大豆根系性状、提高大豆磷效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华南酸性低磷土壤中大豆根瘤菌高效株系的发现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凤娴  曹桂芹  王秀荣  赵静  严小龙  廖红 《科学通报》2008,53(23):2903-2910
在大豆栽培历史不同的酸性缺磷土壤上, 从磷效率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系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2株根瘤菌菌株.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纯化出的12株根瘤菌菌株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的慢生根瘤菌菌株, 与对照大豆慢生型根瘤菌(Bradyrhizboium japonicum) USDA110菌株相比, 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 选取其中固氮酶活性最高的3株根瘤菌株系混合制成的根瘤菌菌剂, 在华南地区典型的酸性缺磷土壤上进行田间实验, 结果表明, 不接种根瘤菌, 3个供试大豆品系完全不能结瘤; 接种根瘤菌后, 供试大豆品系的结瘤率为100%, 不仅能形成较多根瘤, 而且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 改善植株氮、磷营养状况. 其中, 大豆品种华春3号的地上部干重、氮和磷含量分别比不接种提高了154.3%, 152.4%和163.2%. 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在华南酸性缺磷土壤中发现了土著的高效根瘤菌株系, 这些株系具有宿主范围广、高效结瘤、固氮效率高和耐酸、耐低磷的特点, 对华南地区酸性缺磷土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土壤环境、宿主类型是筛选高效根瘤菌株系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综合选择不同酸度范围土壤、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可提高获得高效根瘤菌株系的几率; 增加氮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是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增加大豆磷吸收的可能机理; 在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 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改善大豆氮、磷营养状况, 是提高该地区大豆种植水平、发展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豆科作物接种高效根瘤菌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骨骼作为发送和接收信息动态器官的新发现为骨质疏松和其他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骨骼支撑着我们的直立体态,保护五脏六腑,是各种身体运动的执行机构。当我们年轻之时,它们也处于旺盛的成长期,很容易在骨折后愈合;当我们衰老后,它们也变得脆弱,可能因一次跌倒而折断,甚至需要置换。如果骨骼只发挥上述结构性作用,那我们的讨论就可到此为止,但现实并非如此。人体骨骼还会为钙和磷——神经和细胞正常运作所必需的两种矿物质——提供一个便利的储存场所。骨骼的海绵状内部,即骨髓,每天都产生数千亿个血细胞,以及构成软骨和脂肪的其他细胞,其中的血细胞能携运氧气,抵抗感染,在伤口处凝血。  相似文献   

5.
小贴士山药——别名淮山、山薯蓣,《名医别录》记载:淮山可止腰痛,补虚痨羸瘦、充五脏。常年食用有抗衰老和减肥之功效,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黄豆——别名黄大豆,《中国药膳大全》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补气养血等功效,并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对正在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好处,还可以作为辅助食疗,很好地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病状。  相似文献   

6.
磷溶液浓度与针铁矿表面吸附磷的化学状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凡 《科学通报》1994,39(21):1996-1996
磷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之一,铁、铝氧化物对磷的固定是可变电荷土壤中磷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对有关机理的研究限于从平衡吸附、追加吸附和解吸等常规的化学分析,结合氧化铁表面羟基类型和测定电荷量进行,认为磷酸盐的浓度影响着铁、铝氧化物对磷吸附的牢固程度及其结合方式,高浓度时,氧化铁与磷形成单核(基)配合物,易于解吸;低浓度时,则形成双核(基)配合物,难以解吸.但就不同浓度磷酸根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化学状态的直接  相似文献   

7.
干旱和半干旱区土壤碳酸钙会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 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土壤碳酸钙/有效磷(钙磷比)化学计量特征会不会影响植物密度, 这有待于研究证实. 本研究对干旱和半干旱区4 个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做了调查, 进行了正交盆栽实验, 探讨了土壤钙磷比与植物密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土壤钙磷比化学计量特征对油蒿生长的影响不低于土壤碳酸钙和有效磷, 土壤钙磷比对油蒿密度的影响与气候带及土壤钙磷比增加的类型和量级有关. 当土壤钙磷比量级相同且小于2.5 时, 随土壤钙磷比的增加, 半干旱区油蒿密度逐渐增大, 而干旱区油蒿密度则逐渐减少. 在半干旱区, 当土壤钙磷比量级不变、土壤碳酸钙增幅大于有效磷增幅时, 随土壤钙磷比的增加, 油蒿密度也逐渐增大, 土壤钙磷比与油蒿密度间关系不发生变化.在干旱区, 当土壤钙磷比量级增大、土壤碳酸钙显著增加而有效磷显著减少时, 随土壤钙磷比的增加, 油蒿密度逐渐增大, 土壤钙磷比与油蒿密度间关系发生改变. 因此,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钙磷比化学计量特征不同的变化类型和变化量级是影响油蒿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尤里卡之赌     
(接上期)“那一宝我押对啦!‘幸运夫人’号装了满满一飞船的磷回来——他们把彗星核中的磷都淘回来了!消息传来,我兴奋得整夜未眠,因为我投资的20000万萨斯变成了400000萨斯,不仅足够偿还贷款,足够买下‘母狼皇后’的全部股份,还能余下200000萨斯!我真想马上告诉莎娜:我们发财啦!让戈雅去另寻出路吧,‘母狼皇后’属于我们啦,它就要变成我俩的新房啦!我们开着它去旅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制备,近10年以来,见证了二维材料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以及化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尽管石墨烯具有迁移率高、透光性好、柔韧度大等优点,但当其作为半导体材料时,却是一个零带隙半导体.因而,研究者便将目光集中到与之相邻的一族元素—第五主族层状结构的磷、砷、锑和铋.剥离出二维结构的第五主族纳米材料(磷烯、砷烯、锑烯和铋烯)展现了许多新奇的、前所未有的特性,在电子器件与光电纳米器件的应用上有着无限的前景和价值.本文将从理论计算模拟和实验进展两个方面,系统总结磷烯、砷烯、锑烯和铋烯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最后,基于磷烯、砷烯、锑烯和铋烯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将对其在未来的研究前景和探索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胡粹青 《科学通报》1983,28(10):600-600
腺三磷酶(ATP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它与生物体内能量的贮存、释放以及转移等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用量热法,对ICH_2COONa、BrCH_2COONa、ICH_2CONH_2等数种卤素化合物与镁离子激活猪心线粒体可溶性腺三磷酶(F_1)活性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抑制  相似文献   

11.
<正>3月17日,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约翰·科瓦奇(John Kovac)宣布了关于引力波的期待已久的证据——时空结构中的涟漪起源于宇宙大爆炸并经历了急剧膨胀的暴涨阶段——当晚,详解这一发现结果的首篇论文被放到了网上,作者是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大卫·马什(David Marsh)及其同事。他们写道,科瓦奇小组使用的南极BICEP2望远镜的测量结果几乎排除掉了一类模型,该模型基于一个被假设存在的基本粒子——轴子——来试图解释宇宙早期的暴涨以及宇宙中神秘暗物质的  相似文献   

12.
冯健男  黄旭日 《科学通报》1997,42(21):2293-2295
Martin在300K从红磷淬火蒸汽中观测到磷原子簇正离子P_n~ (n≤24)的质谱峰;Huang等人利用XeCl激光束烧蚀红磷测得磷原子簇P_m(m≤35)的飞行质谱。Marco等人利用TURBOMOLE程序,在SVP基组下利用Hartree-Fock及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偶数磷原子簇的各种几何结构和相应的电子结构,但没有涉及系统研究棱柱状的几何结构。具有正n棱柱结构的电子结构通过理论计算已经得到。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称,地球已进入新的地质时期——新人类纪元。人类已对地球造成了巨大而空前的影响,正在进入地质史上的一个崭新里程: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城市化、矿石的开采以及化石燃料的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除磷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除磷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除磷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简单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涵义和分类,详细阐述了人工湿地现有的除磷技术及其影响,并分析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赵彭年 《科学通报》1963,8(11):53-53
磷化硼是有希望的高温半导体材料之一。因此,在其制备和半导体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研究工作者的注意。而高温时,此化合物的稳定性则很少有人研究。如所周知,磷化物受热时,一般由含磷高的磷化物分解为含磷低的、在高温时比较稳定的磷化物和磷蒸气。因此,我们测定了磷化硼受热分解的磷蒸气压,并初步研究了它的分解机理,借以了解磷  相似文献   

16.
<正>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自然灾害将不断频发,尤其是海平面上升会导致许多地区的沿海居民失去家园。为此,日本著名建筑公司——清水建设公司——提出了一项建造水下城市的宏伟设想。根据设想,水下城市主要由球体城市、螺旋形通道以及海底沼气制造厂三部分组成(详见本期正文"未来水下城市")。以下是清水建设公布的未来水下城市的规划效果图。  相似文献   

17.
当两个人互相吸引,据说是化学使他们之间融合。这个浪漫的观念与真相并不遥远,我们自身就是一个化学工厂,并不只是被化学物质包围着:人体的99%是由氧、碳、氢、氮、钙和磷组成。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多样性的分子结构,形成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呼吸、吃、运动和思考——简而言之,就是生活。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斐列普·W·安德逊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安德逊是与哈佛大学的约翰·H·范·符莱克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纳维尔·莫特爵士分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这项奖金的。安德逊在1949年进贝尔实验室,现任新泽西州墨莱山物理研究室特邀主任。在下列谈话中,他谈到了为荣获诺贝尔奖金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基础科学——还有科学家——在电讯工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的完全等同于自然骨头的人造骨头已经被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科学家发展起来.它比起以往的骨头代用品更强硬更能经受压力.一旦移入体内,它会被人体慢慢地转变为活骨头.新骨头生长的这种刺激作用表明移植物能无限期的持久耐用. 活骨头的大约65%的成分是由无机物羟磷石灰组成.研究者理查德·J·拉苟和同事保罗J·卡帕罗合成了纯的羟磷石灰并能把它生产成为多孔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医学奖两名美国科学家埃德蒙·费希尔(72岁)和埃德温·克雷布斯(74岁)由于他们在50年代关于“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方面的发现而于10月11日分享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成果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环孢菌素药物是怎样防止移植的器官被排斥的;为什么有些癌症会发展以及人体怎样调动糖来产生能量。诺贝尔评奖委员认为,这两名生化学家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提纯和鉴定了第一种酶,这种酶有助于通过磷酸化过程的作用控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他们的基本发现开创了一个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目前是最活跃、范围最广的研究领域之一。磷酸化作用通过改变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来控制其活动。根据这一过程,一种酸激活蛋白质,而另一种酶使蛋白质失活。在这一过程中,不平衡就会致病。研制出能对付这种不平衡的药物将是医学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