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3,(11):36-39
<正>每当全球发生一次大地震或大地震链时,常有关于地球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的争论,在《全球地震目录》中,从公元1510年起,全球就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且一直持续至今。自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5月10日,全球共发生地震390次,4级以上197次,6级以上49次,7级以上10次。此外,日本鹿儿岛县的樱岛昭和火山口接连发生两次喷发,印度尼西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于3月11日也开始喷发。  相似文献   

2.
正7月12日清晨,唐山发生5.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确认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7月12日清晨,唐山发生5.1级地震,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区震感明显。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确认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专家认为,唐山地区余震活动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南部海原县一带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海原地震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  相似文献   

4.
地震,危害极大的自然灾难.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7.8级大地震,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当,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虽然地震时时刻刻地威胁着人类,但在科学已发展到电子时代的今天,人们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当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时,人们很自然地想起32年前的唐山,问题是相同的:怎样才能减少灾难的损伤? 汶川地震时,钱刚正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自唐山地震以来最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6.
地震,已经成为地球的一个终生疾病.据世界各国记载的最新数字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达100万次以上,但绝大部分属于里氏2级以下的微震,全世界每年可记录到1.2万次;而强度在里氏6级以上的大地震,则平均每年要发生100次左右.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南北两极地区却从来未发现过有任何级别地震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地震的危害不仅在于突发性强,而且大多在夜间,甚或在人们熟睡时突然降临。例如,被称为20世纪十大地震之一的1906年4月12日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发生在清晨5时12分;1906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则发生在日落以后的19时11分。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的7.8级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18):72-73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震级6级以上的就有约150次,而8级以上强地震大概1次左右。新世纪以来几次大地震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促使人们在防震减灾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如何使震后的大量伤病员得到有效救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地震颅脑伤(Seismic Brain Injury,SBI)是地震伤常见病种,发病率次于四肢伤,但却是地震伤中导致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地震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震前预兆"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6级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还未愈合,又发生了玉树(Ms=7.1)、智利(Mw=8.8)、海地(Ms=7.5)及日本(Mw=9.0)等特大地震。地震难道就不能预报?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预报地震?这些问题再一次成为科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发生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强震序列的模拟为出发点,通过基于严格数学、力学原理的有限元方法计算给出龙门山断裂带上大地震的时间序列、同震位移场及同震应力场。通过研究发现,计算得到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3300年,这与古地震调查及其他方法给出的结果有一致性;模拟的同震应力场形态与汶川余震的深度分布之间存在着关联,同震位移与观测结果符合得较好。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文中的模型能够模拟断层由闭锁到解锁产生地震的全过程。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完全有可能利用科学计算方法给出未来强震发生的时、空、强三要素。类似于气象预报,本文将这种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数值地震预报。最后,文中对数值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数值地震预报在科学上是可能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数值地震预报是成功预报地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解读“堰塞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之外,地震产生的堰塞湖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又一巨大隐患.连日来,堰塞湖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堰塞湖的状况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强震及地震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观园》2003,(4):30-31
中国的强震带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相似文献   

13.
该项目是为执行中国地震局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Investigation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项目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有关地震前兆的调查研究开展的。项目从1975年海域7.3级地震预报的回顾总结研究、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断裂带的重复地震识别、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震源扫描算法的引进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地震预测预报却是个世界性难题。哪怕是在大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能准确预报,都对抗震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而今日本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新方法有望能提前60~20分钟预测7级以上大地震,不过,其有效性还需通过检验。利用日本国土地理院的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网络GEONET  相似文献   

15.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14):67-67
不久前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在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不过科学家们的辩护律师称,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次大地震曾被预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37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汶川县因汶水得名.是中国4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之外,地震产生的堰塞湖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又一巨大隐患。连日来,堰塞湖在新闻媒体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堰塞湖的状况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一天缩短1.26微秒 美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格罗斯通过电脑模型评估了智利大地震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智利大地震可能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1.26微秒。为进行比较,格罗斯利用相同的电脑模型,对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9级大地震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的省地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2/3的城市处在7度以上烈度区.  相似文献   

20.
庄维娜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5):F0003-F0003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的省地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2/3的城市处在7度以上烈度区的地震烈度区。事实上,随着全世界各国城市化进一步扩张至地质构造活动的地区,这样的潜在威胁仍然在不断地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