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越来越惨烈,美英联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遇到伊军的顽强抵抗,伤亡人数与日俱增。人们从美国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看到和听到的都是,美国士兵如何英勇;英联军如何“重创”伊军;大量伊拉克士兵纷纷投降。但隐藏在美军士兵中的一股反战、厌战的暗流却似乎被美国媒体“忽略”了,其实这种反战情绪正随着战争的深入不断增强。早在开战之前,美军士兵对战争的反感和厌恶已初见端倪。在美军驻科威特北部乌代里军营的一个洗手间墙上,一名士兵用脏话表达了对战争的怀疑,他写道:“谁让你他妈地自愿来到这个鬼地方受罪?这是一场缺…  相似文献   

2.
杨晋 《世界知识》2013,(7):68-68
十年前,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然而直到今天,有关这场战争的一些谜团仍没有被彻底解开,其中之一是:在“蜘蛛洞”旁擒住老萨并拍照留念的美军士兵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3.
耿海军 《科技潮》1998,(6):41-43
近20年来最残酷的战争是1991年海湾战争。小小的伊拉克,成了全球尖端武器的靶场。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有5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但这个数字只有很少媒体报道,所有的人几乎都相信那个被编造出来的谎言:"我们的武器都很聪明,它们只会找军事目标!"海湾战争似乎是美国全面大胜的外科手术式的战争。然而,海湾战争果真是美国全面大胜吗?从1994年起,和越战枯叶剂一样的故事版本就在英美出现。首揭其端的是英国,参加海湾战争的英国军人,都纷纷生下畸形儿。最初他们都怀疑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但后来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这些英国士兵们的生育记录表明:他们总计生下大约100个畸形儿,如缺少四肢的、3只耳朵的、心脏扭曲的等等。一个生了畸形儿的英国士兵痛苦地说:"海湾战争成了对我的诅咒!"然而,事情却刚刚开  相似文献   

4.
读编往来     
就在本期《世界知识》即将付印的时候,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35,在美国总统布什对萨达姆父子发出“最后通牒”48小时多一点时间之后,蓄势已久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终于打响。对这场战争,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人们的感受很难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清楚。本期“封面话题”所涉及的关于“挺战”和“反战”的争论,就是这种复杂心态的表现,它反映了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有多么不同。自去年新一轮伊拉克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知识》就与读者一起关注着事态的进展,并涉及了事态背后的种种相关问题。《讲述阿拉伯人》(2002-16)在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钱其琛在外交学院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资料本刊资料大概也是去年这个时候,我曾以“9.11之后的美国及中美关系”为题做了一个讲话。很快这一年又过去了,应该说,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复杂的变化,而最重要的令人关注的事件就是伊拉克战争。我今天想谈的题目就是“伊拉克战争和美国”。主要想从更大的国际背景来看这场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战略趋向有什么影响。9.11事件后,美国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后后冷战时代”。冷战时期的主要标志是美国和苏联对峙和对抗。苏联解体后,美国不再面临苏联的威胁,这就是“后冷战时期”。现在这个时期的标…  相似文献   

6.
“汇聚成一股颇为壮观的洪流”布什当初就任美国总统时,是“弱势总统”。在9.11恐怖袭击后,布什以“战争总统”“、反恐总统”赢得国内支持,变成“强势总统”。但好景不长,以伊拉克战争为转折点,布什又逐步变成“弱势总统”。伊拉克战争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布什政府的政策开始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段六 美军士兵和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一起横躺在地上,血肉模糊.此外,4000多名伤兵在肯塔基州布兰菲尔德陆军医院接受治疗,面对摩尔的镜头,他们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这场战争的愤怒,许多人因为战争而遭受精神刨伤,一些士兵被截肢后,躺在病床上,每天靠吗啡止痛.  相似文献   

8.
秦天 《世界知识》2022,(5):20-23
<正>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称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将留下转而为伊拉克安全部队提供“训练与咨询”。这一“转型”既是2021年7月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美的成果,也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博弈的结果。该变化虽然是伊拉克外交深受美国与伊朗影响的又一明证,但也为伊拉克在“夹缝中谋求自主”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当布什总统5月1日神采飞扬飞到“林肯”号航母,踌躇满志地向世界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时,他决没有想到,这一切其实仅仅是开始。几个月来,神出鬼没、打了就跑的伊拉克游击队,袭击的是驻伊美军,打痛的是布什的心。自3月20日开战以来,美军已阵亡300余人,伤1300余人。而阵亡士兵中1/4是在5月1日———即“主要战事结束”以后遇袭身亡的。美国《洛杉矶时报》10月7日的一篇对两个自称是伊拉克费卢杰地区抵抗运动领导人的专访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伊拉克抵抗组织的注意。尽管两位“游击队长”的言谈话语之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词,但对比以前在电视…  相似文献   

10.
“样板性战争”伊拉克危机与中东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美国方面考虑,伊拉克战争首先是一种“样板性战争”,无论对它在阿拉伯地区暂时的盟友(如沙特、科威特、埃及、约旦等)———作为一种示范,还是对它在穆斯林世界的对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苏丹等)———作为一种警告;这场战争同时是对美国政界和金融界中犹太人强大势力的回报,是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背书从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出发,此次危机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令它们不寒而栗,这些国家对此既无奈、又愤懑。美国在毁灭一个阿拉伯政权的同时,却默许以色列的坦克和…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播战争传媒以第一时间如此迅速如此全面地介入此次伊拉克战争,尤其是卫星电视的高度发展使全世界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战场上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因此,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人类第一次几乎全面地在镜头之下进行的战争。通过镜头人们似乎感到战争近在咫尺。然而,在这场盛大的战时直播中,媒体传达给受众的往往是混乱、自相矛盾和错误的信息。不仅普通老百姓迷惑了,就连军事专家都难以看透真实情况。难怪中央电视台一位著名军事评论家感慨:我们看到的都是美国人愿意提供给世人的,而美国人不想让人知道的,我们什么都不知…  相似文献   

12.
板门店谈判时常陷入僵局,因为谈判双方都不让步。有些时候,大家都相信谈判桌上陷入僵局的时候,在战场上打上一仗,就可以为自己赢得主动。大家都把谈判当做战场上的斗法,虽然大家的目标都是结束这场战争。不过,对于联合国军而言,他们受到的压力更大,尤其是作为美军代表的乔埃将军的团队,他们受到了美国国内的强大压力,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希望他能尽快在谈判桌上结束这场战争。比之美军的谈判代表,中国和北朝鲜的谈判代表并不慌张,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他们并不急于结束这场战争,相反,他们还可以把谈判用于宣传目的。中朝方面希望和美韩方面交换全部战俘。可悲的是,美韩一方对于交换俘虏问题并不是十分看重,他们并不寄望于交换回来的俘虏,待他们回归后重新编入军队以建立自己在兵力上的优势。为了向中朝一方施加压力,李奇微和范佛里特决定继续打下去,以保持在谈判桌上的对中朝一方的压力。虽然这看似是个正确的决定,但是美国公众却无法接受,因为继续战争将导致更大的伤亡,因为无论对于美国政府、军方高层还是对美国公众而言,大家都没有奢望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15.
第一种可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达成妥协,通过一个决议,授权美国打击伊拉克。第二种可能:美国抛开联合国,自己拉上几个小伙伴就开战了。第三种可能:由伊拉克国内反对派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打响推翻萨达姆的第一枪,美国打着支持“民主”的旗号逐步介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6.
外刊要论     
布什政府决定入侵伊拉克,意味其决定放弃其他很多问题,如阿富汗重建、朝鲜与伊朗的威胁,以及有效的反恐战争等。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会走向稳定,还是会陷入新的独裁和混乱,几年之内可能不会有答案。但美国对9.11的应对使关更安全还是更脆弱,现在已有了初步答案。虽然布什政府宣称伊拉克战争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国家安全专家却一致认为,9.11后美国的应对措施是一场灾难。美国学者、士兵中的主流意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急于推翻萨达姆政权,除多方施加压力外,正积极准备再次动武,难道——2月28日是海湾战争结束一年的日子。一年前美国“辉煌地”赢得了这场战争。但回过头来看,布什总统和美国公众不得不承认美国并未取得完全的胜利。萨达姆·侯赛因仍是伊拉克总统。他平息了库尔德人的叛乱,打败了什叶派穆斯林反叛分子,至今牢牢掌握大权。这不仅使美国的胜利失去了耀眼的光圈,而且有关这场战争的争论如今成了人们非议布什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话柄之一。因此,如何除掉萨达姆政权,给海湾战争的胜利打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成了布什政府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18.
编辑本期话题的最后一天,也是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日子,“反战”与“挺战”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其实,早在伊拉克危机开始时,这两种声音就与之相生相伴。而随着危机的一步步演进,“反战”之声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围绕“反战”与“挺战”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前不久在中国也由一份反战声明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网上和媒体沸沸扬扬。我们发现在这场有关国际问题的争论中,几乎没有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声音。我们想,他们一定有其专业性的见解。为此我们制做了这期话题。现在,这场争论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开始而停息,而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0,(18):42-43
<正>只要伊拉克动荡不休、阿拉伯世界群龙无首,就会有求于美国;纸上的谋划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要看现实发展。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最重要的一场地区战争,而2010年8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则标志着这场战争正在结束。检讨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临时政府已经组成,向它移交权力的日子也一天天临近。但那个曾被广泛看好、深受美国器重的人,不但没进临时政府,反而在不久前的5月20日被驻伊美军“抄”了家。他就是著名的倒萨中坚、伊拉克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艾哈迈德·沙拉比59岁。13岁时离开伊拉克前往美国,持有美国护照。1989年,因挪用银行资金罪被约旦法庭缺席判处22年监禁。后组建流亡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及国防部资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个月坐着美军的飞机回到伊拉克。2003年4月6日,在美军护送下来到纳西里耶,建立了伊拉克战后第一支安全部队。后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