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空间天文学发展状况 空间——太空,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范围(100~120公里高之外),是除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人类的第四环境。空间——太空,是包括地球卫星、太阳系飞船、星际飞船等的活动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讲,空间天文活动包括气球和火箭,甚至包括机载天文仪器的探测。本文仅涉及航天器天文的活动范围,即第四环境中的天文探测。 1957年至1993年9月30日,全世界成功的空间发射为3548次,  相似文献   

2.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首星2019年3月31日23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第二代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和传输等服务。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1次  相似文献   

3.
日本于1986年2月12日发射了其第二颗广播电视卫星,这标志着日本空间计划完全依赖于国外技术时代的结束.在未来的6年内,日本计划依靠本国技术建造一枚能发射日本造的大型卫星的火箭.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到1992年,日本将在空间技术上赶上美国和欧洲.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9月27日中国航天员成功实现首次太空行走,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为了确保"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运行、航天员出舱及伴星飞行试验的空间环境安全,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进行了全程的空间环境预报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期"走近科学"我们将介绍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风云三号卫星推进系统"项目. 风云三号是我国首个被纳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卫星观测系统的卫星,于2000年11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立项.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A星,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B星,两星至今在轨稳定运行.未来,将会有8-12颗风云三号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它们将持续为我国和周边国家提供高精度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一年里,科学界可谓是悲喜交加:干细胞研究风云再起、宇宙引力波真假之争、商业航天事业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人类起源新发现,以及破解大脑计划的进展,还是让我们有理由来庆贺2014年取得的科学成就。以下是《自然》杂志评选出的2014年十大科学事件。进军太空有喜有忧2014年,亚洲国家竞相飞向太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日本发射了  相似文献   

7.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23日,美国航天飞机在太空发射了一颗鲜为人知的测地卫星,名叫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其实,它是人类发射的第2颗同类卫星,1976年5月4日美国曾发射过一颗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测地英豪 测地卫星是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可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视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卫星也能用于测地研究,如GPS,但精确性不够,而测地卫星有明显的专长:①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卫星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9.
日前,全球第五位太空游客安全返回地球,据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动了心,想来一次太空游。普通人只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训练也可以上太空,这让更多的人充满期待。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人员被称为宇航员,近年又出现了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宇航员。要想成为  相似文献   

10.
到了1999年,一枚名副其实的太空"盗日者"——巨型的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环绕地球轨道运行,收集太阳能,并且把能量发射到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接收天线场,供应整个纽约市所需的电力。这枚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被安置在距地球约3.6万公里的轨道上,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所以它能固定在一个太空的位置上。它的大型太阳能  相似文献   

11.
前沿     
正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巴基斯坦卫星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及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和科学实验卫星"Pak TES-1A"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之后,中巴双方在航天领域的又一次合作,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9次发射。  相似文献   

12.
打扫太空     
正在太空轨道上,每个人造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每5~1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这里有一个惊人的数据——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起,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卫星、火箭和探测器等航天器。随着航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0,(1):5-5
人类登上火星,老年人退休到月球,克隆人问世了,欢迎你来到这个勇敢的新世界。──亚瑟·克拉克2001年1月1日:第三个千禧年,又一个新世纪开始了。1)卡塞里(Cassini)太空探测器(1997年10月发射,2000年7月飞抵土星)开始探测土卫与土卫环。2)伽里略探测器(1989年发射)继续探测木星及其卫星。木卫二冰层覆盖下海洋里的生命存在迹象越来越明显。2002年:第一台生产清洁、安全电力的低温核反应发电装置问世,它标志着矿物质燃料时代的结束。经济和地缘政治大震荡接踵而至,邦斯与佛莱契曼却因于1989年发现所谓“冷聚变”而获得2002…  相似文献   

14.
发射到宇宙空间的卫星向人类提供用其它方法无法获得的宝贵信息,但问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大型卫星造价高昂,因此,发展小型廉价的卫星便成了空间技术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之一。目前,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了被称为现代小卫星的微型、多功能卫星。这种微型卫星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发展为基础,可以在非常小的体积和重量之下实现非常强的功能。跟大卫星一样,它同样可以提供通信、遥控以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应用。这种微型卫星只有70cm高,30cm见方。每一个造价只须300万美元,而一颗大型的卫星造价则可达1.6亿美…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人太空。 月球探测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探测分三步走。第一步“绕”,发射环绕月球探测的嫦娥一号;第二步“落”,发射可释放落月探测装置的航天器;第三步“回”.在月面自动采样后携带月表物质。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浩渺的宇宙中传来中国之声——《东方红》乐曲信号.这首曲子需要通过"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天线发送,并由地面站接收,再由电台转播."东方红一号"是一个直径约1米的球状体,重约173千克,由72个外皮组成,球状体上安装有几根长长的天线.工程师称其设计寿命仅为20天,但让人意外的是它在太空里工作了足足28天."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自行研制和发射入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我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正>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35、3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11、12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太阳每小时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几万年,其中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级为1.8亿千瓦,相当于燃烧9000万吨煤的热量。如何利用这种诱人的能源?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认为,最佳的方案是建立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未来的空间发电站,实际上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人造卫星。在卫星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先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由高频功率管电能发生器把直流电转换成微波电能,再由卫星上的发射天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近40年来,航天技术获得了空前地发展,许多国家相继建起了十几个航天发射基地,发射了几千个各种类型的航天器,记载着人类迈向宇宙的历史。拜科努尔发射场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新纪元。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邀游乘坐的"东方号"飞船,就是从这里发射的。拜科努里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9日晚8时1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进行航天发射。26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4km,远地点高度为49887km,轨道倾角为24.2°的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