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2014年甘肃省14个市州RD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甘肃省RD人员的创新能力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甘肃省RD人员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科技投入产出,其次为创新环境,科研技术行业工资也对RD人员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比甘肃省14个市州,兰州市的RD人员创新能力遥遥领先其他市州。  相似文献   

2.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甘肃省气象部门内外从事行业气象服务的典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气象服务业务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选取旅游、公路交通、风电三个行业为行业信息收集和效益评估的重点监测行业,并从中选取46名专家,开展甘肃省行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从事气象服务的典型事企业单位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气象服务收益有限;大多数行业专家肯定了本省气象服务在本行业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产品质量,不断拓展气象与行业部门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强行业气象服务科技水平,促进行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龚培琳 《甘肃科技》2014,30(16):76-78
录音棚行业作为近年来科技发展所带动的行业,不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在飞速发展。甘肃省的录音棚行业也逐渐兴起,其形式多以适合大众娱乐的小型工作室为主。就甘肃省录音棚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生了数据恢复行业的发展。阐述了国内外数据恢复技术的现状,分析了甘肃省数据恢复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甘肃省数据恢复技术产业的对策,使数据恢复技术为甘肃省信息产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丁杰萍  李文杰  刘姣  何焱 《甘肃科技》2012,28(11):5-6,11
以甘肃省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甘肃省二噁英污染重点排放行业及地区的污染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甘肃省二噁英重点排放行业污染防治对策,为今后甘肃省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SPSS软件包对甘肃省37个工业行业1999—2004年的工业总产值、从业人数、利润、利税总额等17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个工业行业的综合实力及排序;将全省37个工业行业分为强势、一般、弱势三类.通过对强势行业与全国相关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和对比,提出了甘肃工业产业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及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
杨泉  蒋兆喜 《甘肃科技》2011,27(21):28-29,32
虽然我国已全面推行了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就甘肃省建筑业企业中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项目实际管理能力,都难以满足甘肃省建筑业行业建设规模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开展甘肃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论文就此分析了甘肃省二级注册建造师现状及开展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甘肃省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周涛  马原驰  陈希成 《甘肃科技》2014,30(17):120-122
通过对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监理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描述了甘肃省监理行业目前的基本现状及其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行业转型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梁琳娜  张伟玲 《科技资讯》2015,13(4):194-195
本文采用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指数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得出:从区域角度来看,兰州、陇南、天水、平凉、酒泉、庆阳等地区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而嘉峪关、金昌等地区的行业集中度较低。从行业角度来看,艺术业、广播电视业的集聚水平较高,文化市场业、博物馆业、图书馆业和群众文化业的集聚水平较低。最后结合结论,针对促进甘肃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一斐 《甘肃科技》2006,22(3):19-22,7
本文分析了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建议与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生态承载力和产量因子的定义,考虑到地区差异、科技进步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生态承载力的新方法,并对甘肃省1997,1998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其中甘肃省1997,1998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166014和0.8386695hm^2/人.结果表明甘肃省1998年生物生产土地的人均均衡面积与1997年相比有所增加,这与1997年的自然灾害比1998年严重的事实相吻合.1998年甘肃省生态承载力的增加主要是人均建筑均衡面积的增加造成的.通过比较得知,以前的研究结果存在高估甘肃省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清朝陕甘总督辖区几经分合,名称变化频仍,驻地多次迁移。乾隆二十五年其名称、驻地最终固定下来,一直至清朝灭亡为止。自顺治二年到宣统三年陕甘总督共112人。以陕甘总督的任职背景和仕途履历为视点,解析陕甘总督的身份种类、民族构成、籍贯分布、任职经历及其离职原因,可以窥视出清廷的用人之道,折射出清廷和陕甘总督辖区特殊的关系,进而勾勒出这一群体在整个总督群体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独特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机,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不仅有利于带动甘肃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培育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甘肃省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我省东乡族和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整体差于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为例,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A)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A)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优劣程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增长的幅度,甘肃省各市州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区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将14个市州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分析了4个典型市州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动在甘肃省开展较早,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甘肃省篮球队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享誉西北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省篮球队被迫解散,从此甘肃省篮球运动陷入低谷.目前对甘肃省来说发展篮球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机遇发展本省的篮球运动,在对其篮球运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借助场强模型,对甘肃省15个城市的势力圈进行了划分,并与市域行政范围进行了叠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城市的势力圈范围相差较大,势力圈与市级行政范围吻合度较差.依据势力圈的分析结果将甘肃省划分为5个1级城市经济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城镇体系的空间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五人制足球的特点及其在甘肃高校推广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人制足球运动具有经济性、观赏性、适宜性、安全性等特点.甘肃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经济条件非常适合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开展.在甘肃高校推广和普及五人制足球运动,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效果,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6年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保障和生态质量4个维度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情况,并借助ArcGis 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2010—2016年,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正相关向较强的集聚倾向演变,且2016年集聚倾向最为明显; 3)甘肃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发展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文明水平大体上呈现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的分异特征; 4)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离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河西走廊地区整体协调性较好,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协调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生态文明建设分区治理; 2)加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协调性建设,借助政策支持、城市合作等提高区域协调性水平; 3)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甘肃省18所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现状调查,从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体育的组织领导、体育的物质条件、体育师资的建设、体育的经费、体育教学改革、体育科研、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的训练、大学生参与体育的情况以及体育教学等方面,对甘肃省高校的体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未来发展对策:(1)建立具有甘肃特色的高校体育机制和体系;(2)营造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3)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构新的教学体制;(4)改善物质条件,加强组织管理;(5)加强对课余体育组织的指导改革训练体制;(6)实施高校科技兴体战略,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