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大的网络流量环境和中断批处理的情况下,数据包捕获的丢包率出现了急剧地上升.如何降低数据包捕获的丢包率是高速IDS研究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包捕获方法,它将Libpcap整合到Linux内核中,并结合了基于NAPI的自适应轮询方法和Linux的内存映射机制,减少了中断与系统调用的开销.实验证明,在数据包长度较小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丢包率和CPU占用率,从而改善了包捕获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子网流量组合优化的网络流量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基于仿真的流量分割方法存在处理开销过大且仅能保证流层面流量完整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优化的网络流量分割方法.将流量经分割后得到的数据包总延迟次数作为优化目标,由此网络流量分割问题转化为二次分配优化问题;用子网流量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分配,可在减小问题求解规模的同时保证子网流量的完整性.利用真实网络流量对所提方法的分割效果进行了验证,并与基于数据包和流的轮询流量分割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达到基于流的轮询流量分割方法的性能,数据包延迟较之不采用优化的基于子网流量轮询方法显著减小,性能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Linux系统中网络信息的捕获与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创建socket套接口实现网络数据的捕获,通过数据包捕获与协议分析的被动流量监测获得各个协议层次的流量指标。结果在网路上截取/阅读位于OSI协议模型中各个协议层次上的数据包。结论此方法在Linux系统中可简便快捷地实现,可以捕获和分析大量网络性能信息、网络服务状况以及网络所存在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存在的数据包捕获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捕包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于: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冗余的拷贝、频繁的中断响应以及上下文切换所造成的开销。主要针对影响捕包性能因素之一—频繁的中断响应,分析网卡工作方式和传统捕包平台的数据包传输过程,运用设备轮询机制改进频繁的中断响应,以实验进行验证并对数据结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等效虚拟模型的方法,对捕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参数适配,建立起基于虚拟源的等效模型和连接准入控制算法.该算法只要求用户端提供很少的流量特征参数,在包丢失率作为目标约束的条件下根据不同性质的连接源,计算用于准入控制的所有流量参数,具有对各种流量特性的可适用性.仿真表明该算法在不同程度的流突发和不同用户规模的环境下都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6.
城域网故障管理中智能轮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故障检测所要求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对基于SNMP的故障轮询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提出了一种智能轮询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网络设备性能参数值的变化,动态调节轮询间隔时间·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与传统的等时间间隔轮询方式相比,智能轮询算法能更准确地刻画数据变化细节,有效地减小数据采集造成的失真,并能够合理利用网络带宽,上述优点在一系列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高斯乘性噪声环境提出了一种伪码捕获方法,将伪码捕获等价为假设检验问题,利用局部最佳检测算法推导出非高斯乘性噪声环境下的伪码捕获检测统计量.给出了基于局部最佳检测算法的捕获结构,并与传统的平方和检测器和非高斯加性噪声环境下局部最佳检测器进行了性能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捕获方法在非高斯乘性噪声环境下检测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的流量监测,对S1接口用户面协议栈和应用层协议进行了分析,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实现了对S1接口应用层协议的全面监测。针对传统信令监测系统数据业务识别度低、统计能力不强的问题,在传统的监测系统基础上,应用深度包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技术对应用层业务进行精细化识别, 并设计了基于传输流的业务呼叫/事务详细记录(call/transaction detail record,xDR)合成方法,实现了对业务流量的精确监测。经现网测试验证,所设计的基于深度包检测技术的业务识别方案和基于传输流的呼叫/事务详细记录合成方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移动通信网络业务流量监测领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段FFT的脉冲伪卫星信号捕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脉冲伪卫星信号捕获模型,并针对传统的饱和接收方法无法适应脉冲伪卫星组网应用下信号接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脉冲信号捕获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串并行结合的捕获方法,既保证了捕获概率,又能极大地降低捕获时间. 对分段FFT捕获方法和串行捕获方法的捕获时间进行了比较,研究了FFT方法在不同分段策略下的捕获性能,并针对脉冲截断问题提出了脉冲截断检测算法和分段调整方法. 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了一个基于WinPcap的实时网络流量监测系统,完成了数据包级和流级的流量指标,包括2~7层协议分布,不同协议的流量速率,包大小分布,不同聚集程度的流分布,前N名的IP主机和主机对分布等;并提供网络运行状态的告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 M以太网,基于WinPcap的软件捕获流量监测程序的处理上限为60 000 packet/s,完全可以胜任100 M以太网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s to communicate using any type of media without any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Therefore, wire- less networks are expected to support multimedia ser- vices with guaranteed quality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 5 4Mbps无线局域网中满足时限业务需要的周期查询控制方式进行分析 ,对周期查询系统的调度策略做了改进 ,将传输服务与转移查询做了并行处理 ,并结合无线局域网上语音和视频多媒体业务 ,讨论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Visual Studio C++6.0环境下,通过Window Sockets编程,运用多线程技术,基于网络协议构造各种发包器。通过调用这些发包器向实验网络环境中发出数据包,从而在实验网络环境中产生真实的网络流量;并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背景流量模拟要求,实现对背景流量的模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设置数据包发送速率和持续时间来调整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当前方法进行光纤网络流量异常监测过程中,特征选择法无法全面描述流量异常特征监测的不足,存在监测效果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特征选择法的异常流量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分光方式对光纤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获取光纤网络流量时间序列,并描述用于流量异常监测的多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利用改进特征选择法对网络出口流量进行特征提取。利用聚类算法选择网络流量异常最优类数和聚类中心,来对网络流量异常现象进行过滤,从而实现网络异常流量特征抽取、特征选择改进算法和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的研发,从而提高光纤网络流量异常现象监测的准确度。仿真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对网络流量异常现象进行监测,且算法简单,能够满足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的应用需求,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系统受到网络时延和信号干扰的影响,导致系统监测效果较差,提出了基于改进特征选择法的移动通信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系统.利用报警装置对异常数据进行警示,并通过显示模块显示监测结果,解析全部网络流量特征.根据特征选择流程,获取网络流量异常特征,实现对异常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提取异常流量并展开分析,采用改进特征选择法对异常流量进行选择,由此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最高监测准确率可达88%,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能在安全稳定条件下运行.  相似文献   

16.
HTTPS通信流截获解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安全传输协议中存在的如SSL和TLS虽然可以保障通信内容的机密性,但无法完全隐藏传输数据长度、通信的持续时间以及通信的频度等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利用HTTPS通信流报文的首部信息,解析并重构出与用户浏览序列对应的页面"指纹"序列;在分析SSL和HTTP通信行为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最大包长度以及时间阈值对HTTPS通信流报文进行解析重组获取页面"指纹"序列的"指纹"序列抽取算法.在此基础上,对HTTPS通信流截获解析系统即HTCPS进行总体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时HTTPS通信流进行解析,并且能重构出页面"指纹"序列.  相似文献   

17.
 对连续时间型的轮询系统的调度策略进行了改进,将传输服务与转移轮询作了并行处理,分析了系统的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讨论了系统的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量是描述网络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网络规划设计、业务部署、协议与网络设备设计、实施流量工程等都至关重要。依照软件工程方法学,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流量统计器模型,分析了网络数据包截获机制,研究了相应协议,阐述了网络数据包统计模块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校园网存在过度下载、网络安全问题和服务质量等问题.通过分析校园网流量的现状,研究了基于地理位置、数据包和流量行为的校园网流量监控策略,以及基于带宽和基于应用的流量控制策略,优化网络环境以确保校园网络的通畅,建立和谐、有序、健康的数字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