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雷电灾害防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数据、结论可以更加有效、有针对性的制定雷电灾害防护的防护设计与方案,与此同时节约成本,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雷击灾害风险中,损害和损失类型的分析,得出各类因子如何影响雷击灾害风险值,从而有针对性的降低风险因子,提高雷电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雷电灾害的危害和雷电灾害的鉴定作了简单介绍,探索在雷击灾害调查与鉴定工作中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烟叶复烤厂作为烟叶加工制作的重要工艺流程厂区,多数建在较偏僻的旷野地带,虽然厂房、办公楼不高,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频繁发生因雷击造成厂区内消控系统、安防系统及烟叶复烤电气、电子设备损毁事件。为开展烟叶复烤厂雷电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笔者通过调查某烟叶复烤厂一次典型雷击事件,分析受灾点所在烟叶复烤厂厂区的雷电天气形势、雷电活动气候特征、受灾区域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雷灾现场勘查结果等资料,找出雷击路径和引发雷击的原因,提出烟叶复烤厂在防雷装置设计、安装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增强烟叶复烤厂雷电灾害防御能力,避免或减少雷击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庆北碚2013年6月5日20时50分左右发生的一次雷击事件,通过雷击事故现场勘查,并结合闪电定位、探空、卫星云图等监测资料,认定该起雷电灾害事故是由于防雷装置安装不规范、线缆布设不合理所致.提出了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可为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准确及时的灾害调查事故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雷击途径和方式。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分析某区域的雷电概率分布,可判断并认识雷电导致灾害的规律性,便于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对2022年5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同时间节点的三起雷击事故的详细分析,还原雷击过程,探究导致雷击的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或避免以后类似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对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近年来的雷击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总的落雷走向大多在古河道或大致水位线,因潮湿或水位高,其建筑物下的土壤电阻率较小。尤其在北侧护城河一带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雷击事故。以上这些雷击规律虽是北京城区的,但颇具普遍性,因而对防雷、防火很有参考价值。城区周边的现代建筑和各古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防护要引起足够重视,对其进行定期全面的防雷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雷电是大气层的放电现象,由于其强大的能量,因此雷击带来的灾害非常严重。雷电灾害产生频繁,全球范围内每时每刻都有雷电灾害发生;涉及面广,其中人身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因此了解一定的人身雷电防护知识可以避免或减少雷击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雷电活动规律的研究,雷电灾害的统计,分析农村地区雷击伤亡多发的原因,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防雷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雷电破坏形式复杂多样,雷灾事故频繁多发。如何对雷电灾害事故进行科学完整的调查分析,保障雷击事故调查鉴定的客观和公正,为事故责任追究提供法律依据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雷灾的现状,雷电破坏形式,雷电灾害鉴定作用对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雷灾鉴定人员、鉴定时间、调查现场、报告编写等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为雷灾调查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篇文章,是针对建筑电气中的防雷问题进行的讨论,讲述了雷击灾害的成因,接着论述了怎样确认建筑物中的雷电防护类别,并提出了建筑物防雷的系统方案,即通过接地、分流、屏蔽和合理布线措施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的减少雷击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象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精密的气象观测、采集、处理设备被广泛应用,但是气象观测设备防抗雷电电磁脉冲和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能力弱,频繁发生因雷击事故损毁设备,进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该文通过对气象观测设备雷击灾害事件的调查、鉴定与分析,总结雷击灾害原因,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出做好直击雷防护、等电位连接、线缆屏蔽与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与供配电系统防雷等雷电防御关键技术措施,并在雷电环境恶劣之处采取"独立接闪装置"等特殊防雷措施,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雷电是威胁自然和文化遗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正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防止或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使用统计软件对黄山闪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与黄山地质地貌、雷电环境等相关的雷电活动规律及其可能对黄山松和游客的影响,利用IEC的方法并进行改进,以龙爪松为例,给出相关风险分析值.研究表明:龙爪松引起的人身伤亡风险较大,超过允许值.风险原因主要为若雷电直接击中龙爪松,由于旁络闪击及雷击的机械作用导致树木爆裂伤人,同时还有雷击引起接触和跨步电压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而龙爪松遭雷击起火或爆裂引起的损毁风险较小,将会达到数百年一遇的几率.评估结果对黄山游客雷电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类似风景区的防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是雷电防护研究的基础,也是雷电轨道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在技术层面上缺乏有指导意义的规定,本文从的雷击发生地的气象、环境、历史、建筑物和防雷设施状况以及雷电发生过程中伴随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感应和目击等方面,对如何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进行论述,对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晨  周洁晨 《江西科学》2020,38(4):519-522,573
利用江西省多年的雷电灾情资料,分析了江西省雷灾的年际变化和地域分布,并通过典型案例来进一步研究雷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雷电灾害分布有很强的地域性,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2)雷击死亡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田边为死亡高发地点,空旷潮湿的环境容易遭受雷击; 3)严重雷击致人死亡事故也可能发生在无明显降水过程时段。  相似文献   

14.
雷电是大气电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雷电发生时伴有高电压、大电流和强电磁辐射,瞬间释放巨大能量,雷击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对雷电的监测、预警和灾害防御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该报告主要阐述雷电学科发展前景及雷电灾害防御展望。开展雷电综合监测业务是提高雷电预警、防护及机理认识的关键。福建省雷电学科发展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型业务技术研究,建立自然闪电观测试验基地,开展自然闪电精细化监测,研发融合多种观测资料的雷电临近预警关键技术,建立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等工作,全面提升雷电灾害防御的科技支撑能力,为雷电灾害防御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下,乡镇经济、村落经济发展迅速,由雷电灾害诱发的各类损失却持续加重,防雷工作无明显改善。在总结分析江西省农村雷击事故频发原因的基础上,从实例分析的角度,以吉安市泉塘村小学和村委会为建筑典型,通过现场防雷现状实地调研,分析当地雷电活动时空特性,并利用先进的预警防雷技术进行防雷工程的改进,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关键举措。为农村地区防雷工作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层面降低了农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雷击灾害多发于夏季,梅雨后由于对流性天气较多,出现雷电的频率极大。雷击能造成人员死亡、建筑损坏、森林起火等,  相似文献   

17.
赵继锋 《科技信息》2011,(5):274-274
雷电灾害也是一种风险,防治雷电灾害就是要降低或消除雷灾风险,对易遭雷击的建筑进行评估,并根据其评估结果实施合理的防护措施。因而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评估方法多是对单个建筑物或其电子信息系统的雷击风险评估,是局部(单项)的雷击风险评估,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是需要进行区域性的系统风险评估。本题目是对以前(主要是IEC62305-2)评估标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就环境因素对区域性的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环境因素对区域雷击风险的评估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其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春银 《江西科学》2006,24(2):131-135
详细分析江西省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灾损失情况,根据该省近9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1951年以来的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性区划,为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信天线塔对雷电灾害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通信天线塔造成附近住户出现雷电灾害事故,已经成为典型雷击易发事件.本文从天线塔的引雷效应、雷击电磁效应、雷击静电效应、地电位反击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雷击天线塔影响周围环境的范围和程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太阳能热水器的防雷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雷击(静电)灾害的发生愈来愈频繁,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雷电防护工作也日趋重要,逐渐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由于雷电产生时所释放的能量大,在释放过程中,强大的释放电流在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场,使邻近的金属线路感应出强大的瞬间过电流和过电压,对现代电子设备以及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