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严炎  刘星 《科学大观园》2011,(15):64-65
科学家最新发现表明,大规模的流星撞击或是导致恐龙灭亡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发现的一处恐龙角地区,证明了这一论断。该恐龙角是在美国蒙大金州的地狱溪地层发现的,这里曾出土很多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2.
恐龙将复活     
电影《侏罗纪公园》讲述了科学家用DNA复制恐龙的故事,这个令人惊叹的想法也许在未来会成为现实。日前,美国科学家从一具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化石中发现了软组织,并看见血管和细胞结构。这具霸王龙化石于2003年在美国蒙大纳州被发现,且保存较好。科学家在对化石的一节腿骨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骨腔里存在罕见的化石矿物质沉积体。在经过脱矿物质处理后,剩下的是柔软、透明且富有弹性的赭色软组织,在显微镜下甚至可以看到血管和细胞结构。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否定有从这具7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获得恐  相似文献   

3.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3):29-30
地球在2.52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几乎消失殆尽。但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1000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科学家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极洲进行了7次考察,发现了一些最早的前恐龙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草食性生物是如何最终演化成为恐龙,又是如何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之后与其他动物展开竞争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家最近根据对部分恐龙化石的化学分析,发现了植物杀害这种史前动物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末,古生物学家在美国犹他州山区发现了一块重达9吨的砂岩,上面保留着迄今为止最大的犹他盗龙化石群。科学家已经在砂岩上面鉴别出了6只恐龙的化石,而更多的化石还有待发现。犹他盗龙的身上覆盖着羽毛,在第二脚趾上长有巨大、弯曲的趾爪。科学家称,它们的外形有点像《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明星——伶盗龙(又被称为迅猛龙)。据《国家地理》的报道,犹他州古生物学家詹姆斯·柯克  相似文献   

6.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2,(23):31-31
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一种新种角龙的化石,长角食草恐龙学名为Xenoceratops oremostensis,拉丁文意思为"来自Foremost的外星有角生物",以纪念化石的发现地——加拿大小镇Foremost。这种四角恐龙生活在7800万年前,是北美洲发现的最古老的大型有角恐龙。这种体长6米,重达2吨的新发现恐龙很可能是八千万年前体型最大的角龙。与Xenoceratops同时期的恐龙包括霸王龙,鸭嘴龙和甲龙等,后者长有厚厚的装甲和尾巴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恐龙化石开始,就不断有恐龙并未完全绝种的传闻。1910年,在中东的刚果,当地人宣称在沼泽里看见了远古遗留的生物,他们把它叫做MokeleMbembe。见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研究并不局限于科学家,只要你有饱满的求知欲、旺盛的好奇心、蓬勃的激情,完全可以参与其中。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出土恐龙化石种类和数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一系列"带羽毛恐龙"化石的爆炸性发现,让中国在世界恐龙研究者心中的地位上升了很多。作为一名恐龙研究者,我深以为幸。要知道,中国目前已经命名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对恐龙化石和计算机模型的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宣称,恐龙很可能也是温血动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和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一件来自中国河北青龙县侏罗系地层的化石中,发现生活于约1.6亿年前具有类似蝙蝠翅膀的小型恐龙.业内专家称,这只类似蝙蝠翅膀小型恐龙的发现,对于科学家了解恐龙形态差异性和鸟类飞行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蒙大拿州出土了块柠檬大小的头盖骨,它被证实是北美大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有角恐龙.这个头盖骨属于三角龙的远亲——安琪洛浦(意思是“美国秃鹰脸”),科学家称,这次发现能够帮助古生物学家理解有角恐龙凶猛面部特征的进化史.由于缺乏化石记录,重建北美角龙类(食草,鸟状嘴)的进化史让专家们困惑了几十年,因而这次发现可能会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生代是恐龙独霸天下的时期,那时候哺乳动物都是像老鼠一样毫不起眼的小个子,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之下.事实并不尽然,通过新近对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分析,科学家们也大吃一惊,中生代时也有体型较大,拥有尖利牙齿,和恐龙争食、争地,甚至能吞食幼体恐龙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3.
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一位科学家从一只吸了恐龙血,嵌于树脂化石中的蚊子中提取出DNA,成功复制出恐龙,并最终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而在现实生活中,美加两国科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复活恐龙,只不过他们手中的"道具"从蚊子变成了同样不起眼的鸡.  相似文献   

14.
始祖鸟生活于侏罗纪,同时有着鸟类及恐龙的特征,以往被公认为是鸟类的祖先,从恐龙进化而来。然而,最近在中国的辽宁省发现了比始祖鸟还要更古老的有翅生物化石,有力地填补了恐龙与始祖鸟之间的进化空白。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4,(17):62-63
<正>恐龙如何交配所有的恐龙都是从恐龙蛋中孵化的,但是恐龙如何交配产生下一代我们并不清楚。恐龙的交配证据无法成为化石,而且古生物家尚未发现任何恐龙拥抱产生的化石痕迹。甚至恐龙的基本性解剖学还存在未解之谜。第一只恐龙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任何血统最早的物种都是很吃香的生物。但问题在于化石记录只能体现它们的部分生命史,而不是全部,因此发现恐龙的起源除了需要科学,同样需要运气。目前的发现表明,最早的恐龙来自于大约2.45亿年以前,最佳候选者就是一种被称作尼亚萨龙的瘦小动物。  相似文献   

16.
阿甘 《科学大观园》2007,(20):45-45
恐龙会游泳吗?这是科学家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法国南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地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表明观点:有些种类的恐龙的确会游泳,而且,他们有化石为证。  相似文献   

17.
化石保存秘密细节辽宁北票又一次成为古生物学的神奇之地,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此地的一块哺乳动物化石为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揭示了动物听觉演化的秘密,有助于确认哺乳动物是如何在恐龙横行的中生代生存下来的。在辽宁北票发现的哺乳动物是一种地栖新种。据估计,这种15厘米长的动物重70-80克,相当于花栗鼠那么大,  相似文献   

18.
在对加拿大自然博物馆保存了75年的两副角龙骨骼化石进行研究时,英国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博士吃惊地发现,这两副骨骼的主人竟然是未知的新种恐龙,它们生活在7500万年前的北美洲.这副恐龙骨骼的主人在此之前被认定为准角龙和开角龙,都是加拿大的恐龙种群.根据朗里奇博士的研究发现,它们与美国西南岸的恐龙之间血缘关系更近,说明它们是新种群.  相似文献   

19.
蜻蜓体型大小与老鹰相当,翼展接近一米远古时代,地球大气层中氧含量远远超出了今天的标准,而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标本得知远古时代的昆虫体积普遍大于现代。那么,是不是当时的高氧大气造就了古代的巨型昆虫? 3亿年前石炭纪地球上生活着巨型昆虫,蜻蜓翼展接近一米。科学家们通过化石记录发现,在恐龙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种存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从一块吸食过恐龙血液的史前蚊子琥珀中提取出了恐龙的DNA,并成功克隆出侏罗纪时代的恐龙--这是著名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故事情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出版的新一期<科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成功地从霸王龙的化石中提取了软组织,其中可能包括血管和血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