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白银经济的战略性跨越白银市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杨光宇1.正确分析我市科技工作的形势,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脉膊白银市恢复建市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增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的压力、动力和实力,使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的结合,我们在企业中开展了创建科技进步先进企业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199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明确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以极其悲痛的心情,悼念这位世纪伟人,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的无尽哀思。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也是新时期中国科技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奠基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他虽然不幸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和对发展科学技术的谆谆教诲已经并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化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工作的同志都在思考如何加速发展地方经济。1988年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发展地方经济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轨道上来,经济没有科技支撑就搞不上去,尤其是搞现代经济必须依靠现代科技。这几年来,张家港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科学技术,解放生产力,全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 张家港市位于我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东靠上海,南接苏州,西连无  相似文献   

6.
当社会主义的中国结束了十年浩劫,刚刚开始拨乱反正、重振雄风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是在邓小平同志这一卓越见识的推动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风帆不但驶出了那场浩劫留给我们的湍流险滩,而且迎来了一片辉煌灿烂的美好局面。其中,教育和科技的巨大力量正日益被人们所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完成党的十四大确定的九十年代的主要任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江泽民同志1991年5月23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断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宣告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进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新阶段。本文拟从生产力结构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近几年来,泰兴市经济建设的开发,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科技兴市的战略,狠抓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努力形成了工业企业主动追求科技进步的新机制,使泰兴市的经济有了一个飞跃发展。1994年泰兴市工业企业开发新品305个,被确认省级、国家级新品49个,列入省以上“星火”“火炬”计划项目9个,新品产值率达16.7%;全市有36项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扬州市以上19项,有72个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魏宜瑞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光辉思想和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却成为我们最为珍贵,与世长存的精神财富。作为科技工作者,感触最深,受益最大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抓住有利时机,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变成国家发展战略,使科学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决定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情况,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是正确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是成功的,科技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同时也明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南京林业大学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方针,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围绕解决林业生产关键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把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放在重要位置,为我国林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银川科技》2004,(5):5-6
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和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精髓。在当代中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临夏市科技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 ,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特别是临夏市跨入我国科技工作先进市行列以来 ,全市科技水平的显提高 ,科技进步步伐明显加快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从而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从 1 996年以来 ,临夏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增强科技意识和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 ,提出了“依法治市…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谆谆告诫我们“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振兴经济的希望在于振兴科技,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发展科技。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O年代,亳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早在1991  相似文献   

15.
张慧 《创新科技》2003,(11):30-30
<正>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极其重要地位,才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中。它的变化引发其它要素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同时,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生长点,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器化时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经济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我国的科技与生产脱节,形成了两层皮,极不利于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建设,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0,(8):9-11
我省科技工作在“十五”期间应继续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继续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体系、机制和环境建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综合科技实力,实现优势领域技木跨越,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到2005年,基本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立足省情的有利于全社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力争在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人才队伍、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科技企业等方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结合省情,从组织、技术、服务、人才、资金方面对科技推动河南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3月16日下午,上海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市科协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大型座谈会,隆重纪念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上海科技工作在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指引下,积极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的科技工作协调发展,硕果累累;科技队伍迅速壮大,优秀科技人才辈出,茁壮成长,谱写了上海科技进步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条例都是试行,找了七个科研院所做试点单位,一直到1985年中共中央召开科技提出改革的大会.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明确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邓小平同志部说这是个好文件,评价很高,这文件把上海科技界在文革之后很多试行的都肯定下来了.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尽管中间有很多曲折,回头看科技创新路就这样走过来,解决面向与依靠的问题.这个口号提的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