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党失去了对军队的领导权,朝鲜、越南、古巴、老挝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国民革命军的失败说明军队任何时候都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我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历史经验与教训雄辩地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怀疑、犹豫和动摇。  相似文献   

2.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我军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军队教育信息化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组织下,信息化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还远不能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章就如何利用军队现有的信息化建设资源,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军队的形象是整个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撑,而军队形象又要靠营造有利于我军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来支持和实现.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舆论环境对一支军队建设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加强国际舆论环境建设,尤其要做到:一是在善于应对挑战中树立我军形象;二是在说与做的统一中展示我军形象;三是在用好各种媒体形式中提升我军形象.  相似文献   

4.
刘鳗瞩  廖达炎 《科技信息》2010,(5):144-144,116
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要以有效履行我军新使命、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时代主题展开,充分发挥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军委扩大会议《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重申了政治工作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对于加强我军在新时期的政治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指示,使我军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军队工作的方向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远的历史意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传统命题,是我们历来的提法。革命战争年代,军队一直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仍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6.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具有相当的难度和复杂性。本文着眼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在信息化建设中需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讨,以求对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改进之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军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文职人员是我军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调整改革我军力量构成和用人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推进现代化的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对构成战斗力的要素进行新的构建和重组,这要求作战部队更加精炼、高效,后勤和保障部队相对精简和缩编。但同时,现代化战争,对于后勤建设的依赖变得越来越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国内外均采用不同方式聘用地方人才,部队保障体系逐步向社会化、非现役化转变。对文职人员实行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文职人员综合素质,适应军队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部队建设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特点和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转变的有效途径,并对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对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强调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二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一重要论述深刘揭示了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时代主题,明确了新形势下军事教育训练转型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实现“强军梦”离不开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军校教员的教学学术能力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结合军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对军校教员教学学术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包括政治政策、教学业务、创新研究、军事身心、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该分析有助于军校教员明确努力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军校对教员的引进、培养与管理,促进军校高素质教员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应对新形势下西方思想文化严峻挑战、有效回应思想文化领域复杂斗争,有力促进军事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不断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的主要措施.这些对于深刻认识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览我军政治工作的时间洪流,清晰、准确地观察历史主流和构成这一主流的每一个支流。在分析和评价某一军队政治工作历史文献对于特定的历史时段的部队指战员具有何种影响时,要把对文献的价值判断置于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中。要注意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军人军事实践活动选择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帮助军人开阔思路,以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军人军事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要反对把军队政治工作历史文献作为各种精神的或意识的想象史,要根据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进行理论研究,注重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和革命军人的军事实践活动,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超越,为当前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服务,为战斗力生成服务。  相似文献   

14.
军事硬实力与软实力互动式发展,是推动军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尽管在长期的军队建设过程中并未明确提出这一思想,但却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从军事硬实力与软实力互动式发展思想、实践、经验和教训四个层面对其进行历史考察,有助于加深对该问题理论与实践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对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探索性揭示,旨在为做好新时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共性上看,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功能是不断强化的;从个性上看,可以分为战争条件下的两位一体、相对和平条件下的积极作为、“临战状态”条件下的紧急应对与和平建设条件下的战略强化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中央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呼唤军队要制定新的干部制度政策。军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注重发扬军事、政治、经济民主,但在新形势下,军队必须以强军目标为指引,正视坚持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存在的问题,从两者关系、完善制度、文化熏陶、实践检验等方面来加强和推进军队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与武器的关系是近现代中国军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军事统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鸿章、蒋介石、毛泽东这三位军事统帅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建立的军队的历史命运。李鸿章和蒋介石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有一些正确认识,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毛泽东从人民的立场出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论证了这个问题,解答了"人与武器"的正确关系。在他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一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本文论述了李鸿章、蒋介石、毛泽东三位军事统帅在"人与武器"观点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当今复杂纷繁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更应当坚持毛泽东的科学论断,加强军队建设,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建立有文化的军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把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建国后,他基于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的需要,更加强调文化工作是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毛泽东的这些历史经验对人民军队文化的培育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一支军队要胜战打赢,人才队伍的军事能力是核心所在。从战场战位需求上看,强化智能、制胜未来,需要加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的培养;锤炼技能、胜任战位,需要加强指挥能力、操作能力、协同能力的培养;夯实体能、适应战场,需要加强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培养。军队院校是打仗人才培养的源头和主渠道,只有深刻理解九种军事能力的内涵要义,紧紧围绕能力生成要素条件,准确把握各类学员的差异关系、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关系,才能有效把学员军事能力培养落实到办学育人全过程各领域,真正让培养的人才成为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尖兵。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实际举措,是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凝聚军队改革意志力量、促进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抓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军将士和广大官兵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中,有效激发和汇聚强军兴军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