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项研究较系统地观察了温度对斑管巢蛛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并在不同梯度的恒温条件下饲养和测定了斑管巢蛛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常数(K)。发育起点温度卵期为10.9℃,若蛛期为14.1℃,成蛛期为16.7℃,全世代为为14.9℃。有效积温卵期为105.8日度,若蛛期为833.4日度,成蛛期为196.2日度。完成一个世代需要有效积温1130.5日度。检验温度与斑和巢蛛生长发育的关系表现为逻辑斯缔曲线(logistic-curve)。根据试验结果还初步确定了斑管巢蛛的生存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RAPD技术在蜘蛛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方法探讨.利用蜘蛛的附肢作为其基因组DNA抽提的材料,且该改进的方法所抽提的蜘蛛基因组DNA的产量与纯度足以满足RAPD分析的要求;通过优化RAPD PCR反应条件,可以获得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RAPD图谱以用于蜘蛛(如拟水狼蛛Piratasubpraticus)、拟环玟豹蛛(Par dosapseudoannulata)、武昌獾蛛Trochosawuchangensis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不投食饲养武昌獾蛛一个月以上的前提下,用随机引物S92(5′CAGCTCACGA3′)比较分析了武昌獾蛛的头胸部与其附肢各自的RAPD图谱的差异,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蜘蛛的附肢和头胸部均可作为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材料,但以前者为材料可以有效防止异源DNA的干扰.因而,其基因组DNA在作为蜘蛛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模板时要优于头胸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水狼蛛属Genus Pirata的几种蜘蛛进行了修订研究。通过对雌性生殖■、雄性触肢中突及生殖球顶部的比较研究,认为:秦岭水狼蛛Pirata qinlingensis Zheng et Qiu,1980为八氏水狼蛛P.yaginumai Tanaka,1974新的同物异名;弓水狼蛛Pirata praedatoria Schenkel,1953、武昌水狼蛛Pirata wuchangensis Schenkel,1963同为类水狼蛛P.Piratoides(Bos.etStr,1906)的新的同物异名;中华水狼蛛Pirata procuruus sinensis Song et al,1978(近来有人将其上升为种)、加拿大水狼蛛P.canadensis Dondale et Redner,1981二者均为前凹水狼蛛P.procuruus(Bos.et Str,1906)新的同物异名。另外比较了易混淆的真水狼蛛和拟水狼蛛,重新描述了克氏水狼蛛;对水狼蛛属的主要特点和分类学价值也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拟环纹狼蛛是稻田蜘蛛主要优势种之一,它的个体较大、贪食,种群稳定,居留稻田时间长,是稻田捕食飞虱和叶蝉的重要天敌。日本KeiziKiritani在1977年第十五届国际昆虫学讨论会的“水稻害虫管理系统探讨”报告,介绍了拟环纹狼蛛(LycosapseudoannulataBoes.etstr.)——黑尾叶蝉(NephotettixbipunclalusFabr.)系统研究,认为被捕食的叶蝉和飞虱,90%是它的功劳。可是拟环纹狼蛛从幼蛛发育为成蛛,相互残食表现得相当激  相似文献   

5.
利用SRAP标记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BtlSenberg et strand 1906)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的自然种群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境的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和积温是影响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稻田微蛛种群的周年性变动状况。根据我们在湘阴县调查:稻田微蛛有四属四种,优势种为食虫瘤胸蛛,其发生量占微蛛总量的73%。稻田微蛛种群数量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全年有三个起伏,3、7与11月上升,5月的夏收夏种与8月的秋收秋种时期下降。早稻田间发生量占总蛛量的41.82%,是主要捕食性天敌,晚稻期间发生量少,作用较小。各生境微蛛种群组合基本相似,但各种群大小及优势种不同。微蛛在稻田的水平与垂直分布,耐饥与耐旱能力亦作了考察与测定。  相似文献   

7.
Tikader,1970年在印度曾描述过环纹猫蛛,(Oxyopes sikkimensis Tikader,1970),但在我国尚无人报导。直到1983年在湖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蜘蛛学专辑才作为新记录发表了雌性环纹猫蛛。1983年在鉴定广西农学院的蜘蛛标本中又偶尔发现了雄性环纹猫蛛,现予以报导,并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光照强度、颜色和温度对狼蛛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狼蛛(Tarantula)捕食猎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对狼蛛捕食最有利的环境因素的优化组合,以狼蛛为实验对象,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为狼蛛捕食的猎物,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控制变量法和L9(33)正交试验法,改变光照强度、光照颜色和环境温度,计算不同条件下狼蛛的捕食率,确定对狼蛛捕食影响大的因素,最后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最利于狼蛛捕食猎物的环境因素.结果发现狼蛛捕食猎物均受到以上三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且温度对狼蛛的捕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光照颜色、光照强度.捕食环境最佳优化组合为:光照强度为15 lx,环境颜色为绿色,环境温度为24℃的情况下,狼蛛的成功捕食率最高.本实验结果为人们利用狼蛛更加高效地消灭害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稻田中的蠨蛸(又名长脚蛛、四颚蛛)类,是稻田蜘蛛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我们今年在湖南沅陵调查,这类蜘蛛约占稻田蜘蛛总数的10%,它们和其他蜘蛛类一样,捕食害虫,对抑制水稻害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为了利用蜘蛛资源,达到以蛛治虫的目的,特将我们近年来所调查的稻田蠨蛸类初步整理如下,以供各地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同志们参考。蠨蛸类属蜘蛛目蠨蛸科(Family Tetragnathidae),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和步足一般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南方水稻田中4种优势种蜘蛛-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武昌獾蛛(Trochosa wuchangensis)和白跗狡蛛(Dolomedes pallitarsis)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蜘蛛的POD同工酶谱带清晰,不同种间差异较明显,同属于狼蛛科内3种蜘蛛的POD酶谱相似性强,与白跗狡蛛谱带差异显著,同时发现拟环纹豹蛛POD酶对农药胁迫有明显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省内跳蛛科新纪录27种,隶于20属。其中狐拟伊蛛Pseuticiusvulpes(Grube,1861),为人们不熟悉的跳蛛,特别是雄蛛触肢器的结构,在文内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湖南省的四种宽肩园蛛,其中鞭宽肩园蛛Zilla astridae Strand,1907和簪宽肩园蛛Z.sachalinensis(Saito,1934)为已知种,分别还见于台湾和黑龙江、吉林等省。两个新种分别定名为锥宽肩园蛛Z.conica sp.nov.和羽足宽肩园蛛Z.plumiopedella sp.nov。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省内跳蛛科新纪录27种,隶于20属。其中狐拟伊蛛Pseuticius vulpes(Grube,1861),为人们不熟悉的跳蛛,特别是雄蛛触肢器的结构,在文内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地区蜘蛛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报道我国西南武陵山地区蜘蛛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结果:取样区内已鉴定蜘蛛199种,隶属于91属29科,其中主要分布群为肖蛸、园蛛、狼蛛、球腹蛛、皿蛛、管巢蛛、漏斗蛛和跳蛛等科.依其植被和景观的不同,可将该区蜘蛛群落划分为8种类型,文中运用多种测度方法,着重分析了蜘蛛群落的垂直分层格局和水平分布格局的多样性特点及其与栖息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稻田狼蛛共计有7属30种,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的主要成分是水狼蛛属(Pirata)和豹蛛属(Pardosa),大多数地区共享的优势种群是拟水狼蛛(P.sub-peraticus)和拟环豹蛛(P.pseudoannulata)。但稻田狼蛛亚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因各稻作区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因子以及亚群落本身的组成成分的不同而异,经系统分析,可将全国各稻作亚区狼蛛亚群落组成特征划分为4大类型:(1)内陆温带型;(2)沿海亚热带型;(3)东北平原型;(4)高原温带型,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呈现由东南向西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Tikader,1965年作为新种描述过雌性盾形猫蛛,但他并没有发现这种的雄蛛。这种蜘蛛无论雌性或雄性,在我国均未有报导。作者在整理和鉴定湖南绥宁县和贵州湄潭县蜘蛛标本过程中,发现雄性盾形猫蛛应视为新发现,而发现的雌性盾形猫蛛可视为新纪录,故有必要作一报道,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卵形蛛是一类个体小,生活在洞穴或其他荫蔽处的蜘蛛。除两甲蛛属(Diblemma)只有2眼外,余多6眼,密集成组,皆夜眼,眼区的宽度接近头部的宽度。头胸部无中窝和放射沟,较光滑,前端很狭。螯肢发达,无侧结节,多数齿堤无齿。步足两爪,爪下有栉齿两列,无毛束,但具有由粘毛组成的毛簇(onychium)。腹部的背腹面有角质化的骨板(seuta),书肺孔和气管气孔各一对,前纺器左右接近,无舌状体。外生殖器简单,雄蛛生殖球一般呈梨形,雌蛛无生殖厣或其他外延结构(orgyne)。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采自我国湖南省逆县的园蛛4种,其中有3新种,定名为:巢园蛛,南国吉园蛛,山楚蛛1种重新组合及其雄性补充;葫芦艾蛛。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天童森林公园采集到管巢蛛科蜘蛛2属11种,其中红螯蛛属的环带红螯蛛和管巢蛛属的羽斑管巢蛛,双凹管巢蛛为浙江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漏斗蛛科一新属和三新种(蜘蛛目:漏斗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漏斗蛛科的一新属:扁桃蛛属Tonsilla gen.nov.,以及属于该新属的3个新种:猛扁桃蛛T.truculenta,模仿扁桃蛛T.imitata和象牙形扁桃蛛T.eburniformis.标本采自湖南、湖北和贵州3省.量度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省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