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7):59-59
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化学系催化所建设,实验室主任由所长楼辉教授担任,主要研究内容是与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生命科学、纳米及分子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化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在契合国家能源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的背景下设立的。该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信、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文中主要针对该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置及教学现状,阐述了突出"亲产业"的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由汽车工业消费大国向汽车生产大国过渡,汽车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已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目前已基本形成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及环境保护问题,以及正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汽车产品的竞争要素也在不断转变,动力总成作为汽车产品的关键核心部件,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顾客需求的多样化,汽车动力总成产品新的竞争局面正在形成,由单纯的追求性能,发展成为目前面向节能、环保、安全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分析了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节能、环保的主要课题,阐述了目前汽车动力总成产品的主要技术,并剖析了一汽(FAW)的技术对策及产品战略。  相似文献   

4.
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电动汽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芒 《今日科技》2002,(2):34-35
汽车尾气排放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危害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并芘等直接对行人、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统有雾、噪声、灰尘、“温室效应”、石油泄漏等等破坏了生态环境。面对日趋严重的污染态势,人们呼唤绿色能源环保汽车的到来。绿色能源环保汽车将应运而生所谓绿色能源环保汽车,就是对环境无污染的环保型能源的“绿色汽车”,或者叫零排放汽车(ZeroE-missionVehicle)。目前能符合零排放的汽车只有电动汽车了。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低噪声的特点。绿色能源电动汽车有三种主要形式:充电的蓄电池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5.
从能源、资源、交通运输、市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用大量数据分析了吉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提出应该把铁矿资源的开发放到首位,并大力开发汽车及铁路车辆用钢市场。  相似文献   

6.
由于“巴黎协定”和中国碳中和的气候保护目标及对能源独立的追求,需要加速对节能减排和二氧化碳中和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在汽车动力系统的节能减排与碳中和方面,主要有3种发展概念:电池驱动;燃料电池驱动;基于二氧化碳中和的内燃机可持续合成燃料驱动。根据能源使用的生命周期,将效率因素简化归纳为决策因素,在时间上无法反映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及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与必要的能源供应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区域可用性有限,因此须以成本效益优势的方式来解决化石能源大规模替代的技术与基础建设问题。除了直接使用可再生电力外,绿色氢气和衍生的合成燃料可以大大加快化石能源的替代。短期内,合成燃料可以实施到全球的现有车辆上(约12亿辆),并持续增加混合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混合比例,直到化石能源完全被绿色的氢气、合成燃料或电力所取代。介绍了氢气动力系统(H2内燃机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与合成燃料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当前最重要和可预见的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之一,代表着巨大的工业生产机会。近年来,欧洲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低碳技术、清洁能源工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监管规制等方面以积极的政策措施,竞相争夺未来清洁能源市场,获取绿色能源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基于对欧洲发达国家清洁能源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的分析研究,对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主要的新能源生产国提出了清洁能源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田园 《广东科技》2011,20(23):52-53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扩大,能源危机和空气污染日益凸现出来,成为阻碍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节约能源且绿色智能的新式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走向。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商在替代能源和新动力研究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先进柴油、醇类汽油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各国政府和各主要汽车厂商均不约而同地将新清洁环保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一、学科简介1.车辆工程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汽车动态性能模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动力传动系统控制与优化、车辆系统综合节能与环保技术、车辆噪声传播机理和预测控制、汽车电控技术研究及开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设计理论、车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等。2.动力机械及工程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江苏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内燃机设计理论及中小功率内燃机产品开发、内燃机工作过程动态模拟、排放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控制、低污染燃气发动机的开发、内燃机噪声传播与控制机理、生物质代用燃料应用研究、动力机械动态性…  相似文献   

10.
一.学科简介1.车辆工程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汽车动态性能模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动力传动系统控制与优化、车辆系统综合节能与环保技术、车辆噪声传播机理和预测控制、汽车电控技术研究及开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设计理论、车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等。2.动力机械及工程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江苏省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内燃机设计理论及中小功率内燃机产品开发、内燃机工作过程动态模拟、排放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控制、低污染燃气发动机的开发、内燃机噪声传播与控制机理、生物质代用燃料应用研究、动力机械动态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代价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代价,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提倡生态消费观,推行“绿色”产业之路,加速汽车企业的重组,才能确保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特点及其防治意义,提出了生产环保汽车、改换燃料、提高汽油质量、提高尾气净化技术、加强机动车达标排放申报核准制度等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汽车照明系统对汽车安全起到了主动预防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汽车外部照明和内饰照明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出现了很多汽车照明安全节能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包括疝气灯、LED灯、光纤照明、智能车灯,还有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和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等先进的前照灯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4.
首先梳理了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阐明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建议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技术推广示范支持力度,有效激励绿色创新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及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步骤、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综合计算方法,以期对项目的绿色程度评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发展慨况。方法:查阅大量关于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在废水和空气治理方面的近几年文献。结果: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能处理多种污染物,使用范围广,具有降解产物彻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结论:对于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环境经营产生的背景及意义。论述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指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树立环境经营新理念,坚持实行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概述紫外光的固化原理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性能,综述UV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氟、有机硅、环氧树脂及超支化等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燃油汽车废气排放与控制的现状,探讨了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对新世纪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