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六面体柔性桁架多体结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Kane方法建立六面体柔性桁架多体结构动力学数学模型,得到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同时对所给模型用ANSYS软件进行了有限分析运算,并将两种结果和实验分析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动力学模型正确,可为空间柔性桁架振动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的水下人体模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着服装人体简化为11刚体模型,参考Morison公式引入水动阻力,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航天员水下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试验并根据试验记录对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模型仿真与试验录像处理得到的运动学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水下环境和空间环境的的仿真数据基础上,讨论了配重,水动阻力和浮漂反馈对肩关节和膝关节力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爱萍  杨春信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646-5650
简要回顾了宇航员舱外活动计算机仿真现状,基于Kane方法给出了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求解人体运动的递推公式及步骤.针对STS-63飞行中的宇航员搬运大质量载荷任务,建立了简化的宇航员上肢运动模型,对上肢末端做矢状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关节运动及动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与相关标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问题的Kane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Kane方程为基础,从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角度出发,分析各个驱动杆件及运动平台质心点的速度、加速度间的关系,选取运动平台中心点的速度和角速度分量为广义速率,推导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最终给出动力学问题的仿真实例,为并联机器人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该方法不需要求解关节处的约束反力,不需要求导运算,因此便于机器人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Loop细分曲面的虚拟人跑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分曲面方法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三维造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对Loop细分曲面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在造型时Loop细分方法存在使曲面过于光滑的问题,通过对细分规则的修改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以逆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应用改进后的Loop细分曲面方法得到了逼真的虚拟人跑动仿真结果。试验结果说明所用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人机合作机器人(Cobot)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它可以和操作者在同一作业空间内直接协同作业.以Kane方法和五杆Cobot的运动学为基础,以机座关节所连的两个运动杆件的角速度作为广义速率,推导出各杆质心的偏速度和各杆的偏角速度,进而推导出五杆Cobot自由模式和约束模式时的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被动和约束的特点.该动力学方程可以应用于Cobot的控制特性分析、仿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考虑舒适度的人体运动仿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了人体自身的运动反馈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引入舒适度作为虚拟人体运动控制的性能指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舒适度优化的虚拟人体运动控制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反向运动学、反向动力学以及人体工效学等因素,避免了单纯从动力学方面求解所带来的虚拟人体动画所隐含的力量冲突,提高了仿真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利用该算法对人体上肢的运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DVENET中坦克装甲车辆机动性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 ,对真实坦克进行简化 ,建立了适合在DVENET中使用的坦克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 ,提出了对DVENET中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地形匹配的方法。最后 ,根据这些方法建立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机动性仿真模型 ,并在DVENET中实现了机动性仿真  相似文献   

9.
VENET中坦克装甲车辆机动性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真实坦克进行简化,建立了适合在DVENET中使用的坦克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对DVENET中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地形匹配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些方法建立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机动性仿真模型,并在DVENET中实现了机动性仿真.  相似文献   

10.
简要地分析了中国石油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我国石油机械装备企业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必要性。简要地介绍了动力学仿真及其相关技术。并选取典型的3H-8/450型高压注水泵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泵仿真模型的建立;对泵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所需电机驱动力矩计算;并用理论解对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改进设计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设计显著地改善了泵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姿态的神经网络动态逆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航天器姿态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逆的控制算法。该算法针对滚转、俯仰和偏航三个姿态子系统,设计了两组神经网络:第一组是BP网络,用来逼近三个姿态通道的非线性项,可获得姿态逆模型;第二组是非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用于在线实时地补偿逆模型存在的误差和外加干扰。详细分析了非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学习规则和调整算法。给出了应用该算法的具体实例,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袁坤刚  曹义华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1):5787-5790,5794
采用较真实的三维微下击暴流工程化模型和非线性动态逆方法,对飞机在起飞过程中的纵向/横侧改出低空风切变的控制律进行了设计和仿真.计算了不同的机载前视探测距离对改出机动效果的影响.根据仿真得出的各飞行参数对纵向、横侧控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横侧机动能明显维持飞机在改出风切变机动中的飞行性能和生存能力.较长的前视探测距离更有利于飞机改出.  相似文献   

13.
Some existing methods for chaos control in engineering fields are analyzed and their drawbacks are pointed out. A tracking method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some extent, but it still depends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to be controlled. An intelligent method based on fuzzy neural network (FNN) is used to control chaos in engineering fields. The FNN is employed to learn the inherent dynamics from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chaos,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inverse system method, so that the method is free of the exact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to be controlled. This intelligent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racking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measurement noise and model erro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its superiority and feasibility.  相似文献   

14.
人体步态研究与仿真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俊  姜寿山  张欣  陈翔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0):2703-2708,2711
综述了EMG、有限元、多刚体和逆动力学、神经-肌肉-骨骼和肌肉-骨骼建模等四种方法在步态研究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困难和不足。指出困难在于对活体步态参数的测量,不足之处是没有运用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把人体重要的肌肉、骨骼、韧带作为多柔体系统的部件,改进人体组织的本构模型和有限元方法,基于步态生物力学运用多学科相结合为正常人研制功能性服装和鞋袜等三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济附加值(EVA)来改进中国传统绩效评价模式,并建立了整合EVA的绩效评价(IEPM)模型。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检验了整合EVA的绩效评价模型相对于传统评价模式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整舍EVA的绩效评价模型要显著优于传统评价模式,而且其预测能力也显著强于传统模式,说明用整合EVA的绩效评价模型来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更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张辽  张允昌  韩亮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Z2):166-168
以某型直升机飞行模拟器为背景,阐述了如何建立直升机旋翼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运用旋翼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其中的技术要点,有针对性地讨论并设计了一种旋翼系统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其中根据直升机模拟器飞行动力学仿真的需要对旋翼系统模型进行了适当简化,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逼真地模拟直升机的动态特性,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所述理论及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类存在输入未建模动态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逆补偿器设计方法。首先应用两个神经网络设计了补偿器,一个用来估计输入未建模动态,另一个用来作为未建模动态的自适应逆补偿器。该设计放宽了对未建模动态的一些苛刻的要求,如相对度为零,满足小增益条件等。仅要求D(u)逆稳和连续光滑。然后应用反演设计技术设计了控制器,并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神经网络权重向量的调节律,同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渐进稳定性。最后给出的BTT导弹纵向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实例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基于Simulink的航天服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建模与仿真方法。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能够计算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参数的生保系统仿真模型。针对美国现有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建立了瞬态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仿真平台能够较好地预测航天服便携式生保系统的运行状况。建立的模型,具有模块性和通用性,易于扩展,对我国航天服生保系统的研制与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液体推进剂导弹全动力系统稳态故障仿真(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对液体推进剂导弹动力系统进行稳态故障分析、仿真、检测、诊断以及研制箭载监控系统,必须建立其全系统稳态故障模型。通过对动力系统稳态工作过程,特别是自生增压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故障特性分析、故障因素的作用机理的分析、故障因素的引入方法研究等,依据某导弹动力系统的实际结构,完整地建立了该导弹动力系统的全系统稳态故障模型方程。与单纯的发动机系统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模拟飞行状态的稳态故障,能更全面更好地分析动力系统的稳态故障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