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拉兹洛在《微漪之塘——宇宙进化的新图景》一书中提出第五种场“ψ-场”——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这很可能预示着21世纪将发生的新的物理学革命,进而改变人类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并促使我们在哲学上重建本体论。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论也会获得实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玻耳兹曼的生平、主要科学成就、科学思想及哲学思想;揭示了存在于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的内在张力;反映了科学家为捍卫和辩护科学信念而展开的哲学争论的深层本质。文章指出,玻耳兹曼是一位深受哲学困扰的物理学家,他毕生对原子论的辩护,对墒与几率等概念的理解,不仅奠定了统计力学的基础,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而且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伽利略通过消解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不同质的对立进而从物理学的数学分析中达到他的原子论思想。伽利略的原子论消除了天上与地上物质性的差异,使天文学上的物理陈述与数学陈述达成一致,为哥白尼天文学革命的实现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同时,也为以数学和实验方法为特征的近代科学奠定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质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牛顿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定义了质量概念,结构主义与操作主义试图通过拒斥物理实在来消解牛顿质量。在场本体论中,粒子的生成论替代了构成论,质量与能量概念是等价的。广义相对论中物质与空间等同实现了物理实在与结构实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新书信息     
《理性的沉思》出版《理性的沉思——论彭加勒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一书已于1992年10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沈阳市和平区,邮政编码110001)。该书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超级哲人科学家昂利·彭加勒的生平、工作和思想;比较集中地论述了他的数学哲学思想,在物理学革命中的贡献及关于物理学危机的基本观点;阐述了他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以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109-109
李醒民、张志林主编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2006年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批书共有五本,它们是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万小龙:《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张增一:《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划界》、钱长炎:《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赫兹的物理学成就及物理思想》、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书前有李醒民、张志林撰写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新序———“科学哲学的论域、沿革和未来”。《中国科学哲学论丛》在1990年代由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威格纳是20世纪最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之一。他首先明确地把对称性引入物理学。在物理学中应用群论,使群论成为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威格纳的生平、思想和工作,以及他在美国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至大论》等古代科学名著已获相当关注;但其中富含的时代背景信息尚待挖掘。古希腊科学在1-2世纪有所复兴,却未能恢复前3-前2世纪普遍繁荣的景象。将1-4世纪的著作与前3-前2世纪的相比较,可望揭示学术环境在希腊化时代与元首制帝国之交的变迁,展现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
艾蒂安-弗朗索瓦·若弗鲁瓦是18世纪初期的著名法国化学家,以其1718年发表的《物质间关系表》闻名于世,开启了法国的亲合力化学研究。本文发现,在若弗鲁瓦涉足亲合力化学研究之前,他一方面采纳了原子论化学的形而上学,另一方面利用元素论构建了其化学物质理论并以之研究金属构成问题。在发表《物质间关系表》之后,他则将他从经验中归纳出的“物质间关系”称为“理论”,并将其用于普鲁士蓝研究。综观若弗鲁瓦的化学研究,他始终将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心,无意提出一套总括全局的化学形而上学或化学理论。他既不是牛顿主义者,也没有开启“化学革命”,而是一位既有学说的综合者。  相似文献   

10.
据《解放军报》 20世纪可谓科技发明创造的黄金世纪。然而,正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时,科学界竞有人唱起“科学终结论”,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困惑。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剑桥的科学家们就曾讨论过“理论物理学是否终结在望”问题。1996年,美国《科学美国人》的专栏作家约翰·霍根出版了题为《科学的终结》一书,对当代科学前沿几大领域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23-128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及其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很高的。杨振宁也是20世纪物理史上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生为和平事业奔走呼号。《巨人箴言录:爱因斯坦论和平》(O.内森、H.诺登编,李醒民、刘新民译) 系统地收集了爱因斯坦关于和平问题的文章和书信,并铺垫有广阔的时代背景,详尽地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和平思想,以及他为和平事业所作出的毕生努力。爱因斯坦敏锐而深邃的思想,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上,爱因斯坦的和平思想无疑将为谱写这一主  相似文献   

13.
技术之思--海德格尔技术观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足于工具论的技术解释,没有揭示出技术的真正本质以及技术与人、与世界的本源关系。海德格尔从他的存在论原理出发,阐释了他的独特的技术思想,认为“构架是技术的本质”。技术通过物质化、效用化、对象化等等方式完成了世界的构架,它是一切存在者都无可逃避的基本事件,是人类的必然境遇。  相似文献   

14.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反驳"世界气候异常"和"新冰期恐慌"提供了思想资源,甚至也为质疑当前的"全球变暖人为说"提供了依据。文章以《竺可桢日记》为线索,探讨竺可桢气候变迁思想的来源,发现其受到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会议(罗马)主流观点的影响,并在亚欧大陆气候变迁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问题上受到英国气象学家兰姆的启发。他对"气候突变"理论表现出的保守态度,不能排除"文革"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著作中,胡塞尔非常具体地考察了伽利略通过将几何学引入物理学而建构近代科学合理性的思维历程,并从超越论的现象学立场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大学里应用的物理教材,对物理学各领域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渊源很少叙述,往往使学生感到许多重要的思想结论似乎是凭空而来的,难以透彻理解掌握;只知道各种成功的结果,不了解曾经有过的失败经历和尚存在的争论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鉴于此,不少教师希望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一些选修课,介绍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背景资料,并讨论物理学中的一些哲学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年上半年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讲座的名称开设了这方面的第一门课。讲座分三部分共25讲。第一部分讲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1894-1964)是20世纪研究复杂性科学的先驱。他运用机体论思想冲决机械论,提出有机体是消息、信息就是负熵、世界是一个有机体等深邃见解。机体论思想既是维纳用以创立科学伟业的武器,也是当代"有组织的复杂事物的科学"研究在科学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年刊》在科学期刊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19、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中,记载和传播了大量重要的科学研究结果。本文梳理了《物理学年刊》的历史和办刊理念,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科学家与《物理学年刊》的关系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解读《物理学》、《工具论》、《形而上学》等著作,梳理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划界观。这既是对劳丹观点的深化和修正,也是我们试图揭示有关科学划界问题在其认识发展史上既存的某种“神圣的思想链条”之一环。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美国物理学一直处于世界科学的边缘.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到二战结束这短短的20年间,美国物理学经历了转型、崛起的重要时期,这些机遇的接踵而至是众多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美国实用主义科学传统带来了科学启蒙运动;留德学潮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美国培育了现代物理学的土壤;20世纪20年代欧洲伟大学者的频繁访问为美国带来了睿智的思想火花;希特勒无偿赠送的"礼物"为美国物理学的腾飞增添了翅膀;美国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把握了机遇;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得主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