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丹与沃勒尔是当代科学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在"科学方法论是否会发生改变"问题上,他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概而言之,其争论主要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1)科学方法论与相对主义的关系;2)科学方法是否存在无形方法与有形方法的区别;3)程序方法与实在方法的划分是否合理.劳丹与沃勒尔的方法论本性之争对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科学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反响,并为我们探讨科学方法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新兴自然科学学说与后哲学文化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新的视角。使人们的科学方法论意识由“反对方法”转向“质疑方法”。梳理当代科学方法论演进的内在线索,揭示探究质疑方法的理论视域,阐发质疑方法的理论特征,将有助于透视科学方法论的当代形象。  相似文献   

3.
弗里德曼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于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从实证科学的目的与“仿佛”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弗里德曼对科学哲学与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弗里德曼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于1953年发表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本文从实证科学的目的与“仿佛”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弗里德曼对科学哲学与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着重分析了科学方法论的五种困境:对归纳逻辑的反对、反对方法、当代科学方法论家的自悖、元方法论的困境以及对评价规则的质疑,指出认清这些困境的目的在于寻求科学哲学更深层的理论变革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莫斯科方法论小组(MMK)是苏联(俄罗斯)哲学和逻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共同体之一。MMK的杰出领导者季诺维耶夫最早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深刻揭示了《资本论》蕴含的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谢德罗维茨基是MMK的精神领袖和有力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MMK经历了思维研究、活动研究和一般方法论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形成了内容-发生逻辑、活动论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论三种范式。MMK主张的方法论主义和发起的方法论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转向”。MMK为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时至今日,MMK倡导的“社会-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思维”对俄罗斯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和分析方法都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玻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恩(M.Born)是本世纪在物理学领域中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他由于提出量子力学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而与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一起,成为改变人类自然图景和思维方式的伟人。他十分重视科学材料的哲学概括,注意从科学实践中总结出方法论原理,写下了大量的论文与著作,从而为我们研究现代科学思想的起源、演变及其哲学影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试图对玻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进行一些分析。玻恩关于科学方法论方面的论述很多,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客观化、可决定性和限制性。它们构成了玻恩科学方法论思想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不仔细地注视方法论历来所依附的那些科学的历史演进,我们就不能理解方法论史。 L.劳丹一、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某些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所依据的哲学史观。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把方法论理论主要当作一种哲学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活动;(2)它倾向于靠留心“伟大哲学家”的著作来确认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的中心论题,它仅对为数极少的一些科学家的方法论贡献表示赞许,(3)它倾向于想象每当方法论信念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一定是基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方面的居先替换,因而,合理地  相似文献   

9.
数学—物理学关系的研究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其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一直独立于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方法。21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理论与科学哲学方法论的发展,这一话题逐步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论题之中。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数学与物理学关系讨论的朴素特征、20世纪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研究的两种进路、21世纪内化于物理学哲学的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指出数学-物理学关系的哲学是当代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书题名为<科学创造方法论--关于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的方法论探讨>①,至少标示了以下几个要点:其一,这部书属于科学技术哲学,且主要是科学技术哲学中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范畴;其二,在科学方法论方面,这部书所侧重的是科学创造这一视角,而并非一般意义的科学方法论探讨;其三,在关于科学创造的方法论探讨中,这部书乃是以"科学创造"与"创造力研究"这两个方面为其探讨的支点,或者说,它既是关于科学创造方法问题的方法论探讨,也是关于科学创造主体的创造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探讨.而将以上三点概括起来看则表明,这部书所研究或所探讨的内容,应属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创造哲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114-118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因其强调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一切社会科学诸领域而饱受诟病,行为主义政治学将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因而也避免不了众多政治理论家、科学哲学家的批评。随着科学哲学方法论由实证主义转向后实证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也发生了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理智探索活动,科学哲学从古希腊业已开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哲学则是20世纪的产物。“科学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这一命名方式既揭示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科学,也揭示了该学科的学科类型是哲学。在科学哲学共同体内,对科学作了三点至关重要的区分:()一般科学与特殊科学的区分;(2)经验科学与形式科学的区分;(3)科学理论体系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区分。按区分(l),科学哲学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般科学方法论(狭义的科学哲学)和特殊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的哲学问题研究。按…  相似文献   

13.
混合方法是作为定量和定性方法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出现的,但被称作"第三种研究范式"并不合适,目前处于萌芽和发轫阶段的混合方法研究尚不具备"范式"的特征要件,其作为方法论体系的哲学立场和世界观究竟是什么,目前也未形成普遍共识,实用主义只能对混合方法的相容做出实用性解释,而缺乏对21世纪世界科学革命、思想变革的深刻理解。"复杂性范式"是一种具有世界规模的科学哲学思潮,作为混合方法研究的哲学立场被提出,能够从认识论基础、策略指导、世界观图景等层面为不同研究方法跨学科、多技术集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语言学转向”的展开以及解释学传统和现象学传统的广泛深入,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方法论。本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作为当代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方法论经历了语言学,现象学和解释学三个阶段的演变,同时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英美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在当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科学的本体论及方法论上的进步落后于科学本身的发展,所以,面对新的科学事实、新的科学问题,哲学的反思在今天显得犹为必要。本文以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对科学前沿的时间与空间的性质、宇宙的有限与无限问题,及科学方法论上的经验证实、模型方法等问题给予了一定意义上的哲学探讨。  相似文献   

16.
系统生物学方法论的前沿研究由于其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特点,成为科技哲学领域颇受关注的难点。系统生物学家们先后提出六种进路,即分子生物学方法论、新系统生物学方法论、机械论方法论、定性和因果模型方法论、综合模型方法论和数据与模型融合方法论以解决其方法论问题。尽管它们分别显示出其科学实践和理论意义的优越性,但因其缺点亦饱受诟病,故目前尚无单一主张获得诸方共识。要走出此困境,我们不仅应理清其历史的哲学矛盾根源,还需处理既有生物学现有方法论的融合和进一步探索生命的认识论问题。关于系统生物学哲学方法论前沿困境的思辨对于生物学各分支、系统科学乃至整个科学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解释从亨佩尔"演绎—规律"模型到范·弗拉森语用学解释模型的发展,显示出的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即从以语形和语义分析为基础的静态逻辑向以语用分析为基础的动态语境的变化,它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路径,标明了语用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论手段已全面地渗透于科学哲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哲学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主要有一般系统理论范式、自组织理论范式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范式。一种力图运用系统概念、以复杂系统整体论理念为核心、以超越还原论的系统方法论认识和处理系统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科学哲学体系正在逐步成熟。中国系统科学哲学理论范式的构建,需要在科学哲学的层面,对各个理论范式进行新的分析和概括。特别是,需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整体论思想,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语言重新阐释,吸收融入系统科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论之中;以认识和处理复杂性为核心,提炼出复杂系统整体论、复杂系统原理和复杂系统方法论;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发挥和发展其独特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历史与科学哲学联盟(IUHPS)及逻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分会(DLMPS)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大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13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0年在美国召开以来,近半个世纪首次在亚太地区国家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届盛会,他们在为期一周时间里,交流学术成果,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本届大会在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学术发展、使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参会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哲学逻辑(包括非经典逻辑、逻辑与语言,逻辑的哲学基础,作为建模工具的逻辑)、一般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哲学等。在此,我刊特别就各个专题组织笔谈,以反映当前在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