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或意识有无广延性或空间性以及如何将心灵或意识纳入自然秩序的问题,是心灵哲学家们争论已久的问题。麦金认为,心灵哲学研究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根源,在于我们既定的认知局限性和我们的概念框架存在根本的缺陷。因此,推动对心灵的认识,需要建立新的物质概念和心灵概念,而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物质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建立物质世界一体多样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2.
概念内容和非概念内容是当代心灵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对范畴。具有自然主义传统的大部分心灵哲学家在内容自然化研究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概念内容及其各种表现类型。而非概念内容的存在始终困扰着他们。那么,非概念内容有其哲学渊源吗?非概念内容的"非"该如何理解?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界又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3.
延展心灵假说在过去二十年挑战了认知科学主流的颅内主义认知观,认为心灵/认知并不仅发生在脑内,而是可以延展到环境中与一些物理设备构建起耦合系统。然而,关于延展心灵的见解,却因为我们对于心灵、认知以及脑的概念的内涵和关系理解的含混,导致语词含义摆荡在认知神经科学与哲学两端。本文试图通过概念梳理,反驳颅内主义认知标志观,厘清脑与心灵/认知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并最终认为可以通过区分"作为器官的脑"和"发生功能的脑"消解这种"语词之争",为延展认知研究的概念可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反个体主义是当今美美心灵哲学中围绕意向性或心理内容的个体化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奇的理论.它强调:思想内容不是个体头脑之内的局域性属性,而是由外在自然和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弥散于主客体之间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反传统的心灵观,认为心灵不是封闭于头脑之内的单子性的实在或属性,而是以分布性形式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渗透性、扩散性的特殊实在.这些既在意向性研究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又从一个侧面推动着反怀疑论、自知的权威性和同一论等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心灵哲学中对于心灵自然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非还原论、还原论与机能论。但这些理论均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明辨物理与心灵概念的内涵,彻底摒弃各种二元论思维模式才能找到可行的心灵自然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玻尔和海森堡在有关物理学哲学问题的许多著作中不住地强调,认清仪器在微观粒子物理学中原则上新的认识论作用,就要求整个科学世界观的革命,并抛弃关于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关于物体的属性在同仪器的相互作用之外是可以识论的唯物主义原理。但是,无论是玻尔还是海森堡,对于仪器的概念都没有给出任何令人满意的解释,因而他们对微观世界观察过程的分析也不能使人信服。一、问题的哲学依据通常在叙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时,把仪器的概念大致归结如下,如果一个物体同另一个物体相互作  相似文献   

7.
设计的哲学基础与意义——自然主义式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技术人工物,技术人工物的双重属性问题就是设计的双重实现问题。以自然主义的方式考察人工物的双重属性,可以发现人工物的双重属性问题与心灵哲学的心身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达形式。设计研究的哲学基础与意义具有心灵哲学的性质。研究人类必须进行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8.
邬焜的信息哲学开辟了一条阐释存在问题的新路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存在的含义和范围的新认识。讨论存在与非存在问题先要从存在的层次划分入手。根据信息哲学的存在分割可以将存在归纳为四个层次:A.客观直接存在,B.客观间接存在,C.主观自为存在,D.主观再生存在。一个事物的存在层次可以完全或部分地涵盖这四个层次。与存在对立的非存在概念也因为存在概念范围的变化而有了变化。如果存在是"有",那么非存在就可以解释为"无"。存在和非存在是相互转化的,在他们的相互转化中有几种性质,它们分别是:延续性,发展性,偶然性,可回顾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不论在当代的认知科学哲学中还是在认识论研究中,影像和意象一直是两个相近又不同的概念,以笛卡尔的第一哲学为轴心,可以得知二者在认识论研究中存在的症结,即影像和意象的概念存在意义模糊、混淆使用的问题。但事实上,不论是笛卡尔还是后来者,他们的心灵哲学都没有单一地限定影像的内涵,而都暗含着对影像概念的精致划分,且只有联系相对应的实体观点才能真正厘清其内涵。按照这一进路,我们可以发现认知过程中影像存在的不同层级和不同方式,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结果更是证明了这点。  相似文献   

10.
心灵与机器的关系问题是心智哲学与认识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遵循语言与逻辑分析的分析传统,我们着重从两方面讨论心身问题:一是围绕Godel不完全性定理,二是认知逻辑尤其是有关认识论算术(EpistemologicalArithmetic)与机器是否有私有性的论题.对于前者,针对流行的观点即Godel不完全性定理心身问题上支持二元论,H.Putnam构造了一个反论证,从而维护计算主义纲领:心灵与图灵机等价.对此,本文讨论了Pumam的分析思路,进而认为其中有不可靠之处.对于后者,本文详细考察了私有性表达的认知形式,同时结合EA中的最新相关结果,从而得出结论:图灵机的私有性的存在,在逻辑上站不出脚,因此,我们认为,就认识能力和私有性而言,心灵不能与机器等价,也就是计算主义纲领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概念体系的建立是军事术语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军事概念是军事认识客体在军事认识主体心理上的反映,军事概念体系反映相应的军事知识体系;概念用定义描述,被赋予约定的指称;概念的特征是构成概念的任何特点、属性或关系;概念之间存在着层级关系和非层级关系,正是基于这些关系,才有可能把军事领域的各专业知识概念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军事概念体系.军事概念体系的构建必须经过一系列交互作用的操作,它们反映出该体系建立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2.
军事概念体系的建立是军事术语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军事概念是军事认识客体在军事认识主体心理上的反映,军事概念体系反映相应的军事知识体系;概念用定义描述,被赋予约定的指称;概念的特征是构成概念的任何特点、属性或关系;概念之间存在着层级关系和非层级关系,正是基于这些关系,才有可能把军事领域的各专业知识概念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军事概念体系。军事概念体系的构建必须经过一系列交互作用的操作,它们反映出该体系建立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科学编史学视野中的“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目前,当人们谈及科学的历史发展和科学的成就时,不论是在科学哲学家还是在科学史家,乃至一般公众中,“科学革命”已成为一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在我国,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库恩(T.S.Kuhn)的科学哲学理论被译介之后,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或按西方常用的术语,作为科学哲学或科学史中的一个常用的“隐喻”)更是有口皆碑。然而,当人们广泛地使用这一概念时,并不一定总是对此概念作了明确的限定,使之具有前后一贯并且为  相似文献   

14.
围绕心-身问题,当今心灵哲学中最具影响的两派——非还原的和还原的物理主义——有着一个共识,即心灵依赖于身体,其主要根据是"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相应地,这两个派别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对于意识这个最为重要的心灵现象表现出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休谟-康德因果关系"的概念,并据此重新审视因果闭合原则和心-身问题,在接受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还原-突现的方法二元论。  相似文献   

15.
物理主义尽管在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发展迅猛、硕果累累,但二元论在死灰复燃之后也呈上升之势。除传统的理论形态经辩护重新粉墨登场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样式,如量子二元论、自然主义二元论等。到达二元论结论的途径和论证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突现论就是其中的一种。M.尼达-鲁梅林等人在根据随附性理论对突现概念做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不仅承诺存在着物质性身体和作为个体的经验主体这样两类实体,而且强调它们各有自己不能相互归并的属性。查默斯等人在对突现论做出区分的基础上强调:弱突现论一致于物理主义,而强突现论则只会导致二元论的结论。新二元论者的突现论研究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积极的意义,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心灵哲学的研究,而且为突现论本身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奉献。  相似文献   

16.
工程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生成性。尽管工程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创造、呈现和积淀着人类古往今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确证、提升着人之为人的类本性,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和人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工程活动的复杂性,就使得人为的、人工开物的工程具有非完善性,无论对自然还是对人类自身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或现实的威胁性,甚至以异化的形式奴役人。所以,工程既有功也有过,人类因工程之罪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至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和生存危机。这就警醒我们必须反思征服、宰制自然的工程实践,在肯定工程之是的同时,正视、检讨工程之非,进而优化工程观,并在现实中以赎罪之感合理地规范工程行动,自觉地建构无为、善为的工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的国内外哲学界,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始终面临着学科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体现为对学科目的和学科属性的质疑,更体现为自然辩证法之基础方法论的弱化。这种危机导致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科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语境下逐渐丧失了原先与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紧密联系。坚持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方法论是化解这一危机,并重新担负起学科之历史重任,实现学科"真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文本解读、坚持数学为核心的基础方法论、紧密结合自然科学和引入生产实践这四个层次的努力,自然辩证法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未来和变革性实践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曾经指出,科学哲学的诸多问题中存在着一个中心问题,这就是科学知识增长的问题。在我们看来,逻辑哲学中同样存在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形式系统内的推理有效性是否恰当地符合非形式原型的问题,亦即恰当性问题。整个逻辑哲学都是围绕着逻辑系统内有效的形式推理如何与系统外的非形式原型恰当相符这个问题展开的,其他问题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心身关系问题(The Mind-Body Problem)是当代心灵哲学的最核心论题,它指涉着心灵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本文将以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对现今关于这一问题最具代表性的若干理论,如查莫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塞尔的"生物学自然主义",丹尼特的"功能主义"等进行重审,并指出这些理论的缺陷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所致:第一、对"存在"内涵的混淆;第二、对传统哲学中"实体"与"属性"的盲目沿用;第三、对研究者是人本身的忽视。本文由此提出一种名为"生物学双维主义"的可能立场,以说明从"人"这一生物物理系统出发,对"心身关系"问题所应当采取的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以当代科学发展为背景的心灵观宣称取缔“心灵”的声势下,“心灵”是否还能存在,成为一个十分必要讨论的话题。文章在对当代“强物理主义”心灵观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传统心灵观进行非革命式范式更替的心灵重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