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以企业的容量控制决策为例,尝试从实物期权理论的新视角来研究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收益管理(RM)问题,建立了一个柔性RM模型,以此来填补实物期权在此方面应用研究的空白和不足。求出了最佳容量投资时机和最优容量控制规模,在此基础上利用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风险对容量控制决策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容量控制规模和投资期限既定的条件下,最佳容量投资时机随风险的增强而逐渐推迟,且最优容量控制规模随风险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企业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法忽视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能对基础设施PPP项目进行有效评价.针对传统的折现法的这一缺陷,分析了PPP项目中存在的期权特征,并提出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二叉树期权评价模型.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考虑交通PPP项目中车流量的不确定性,得出实物期权理论相对于现金流折现法的优势.最后提出实物期权在PPP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前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延迟期权在大型基建项目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确定性条件下,净现值法(NPV)在对基建设施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时忽略了项目管理柔性特征.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基建设施项目的特点,指出分阶段投资的基建设施项目中存在的延迟期权,并运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对基建设施项目进行价值评估,对影响延迟期权的各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说明运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投资决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职业生涯高原理论、职业倦怠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定性探询企业中层管理人才离职的心理动因和保留策略。结果表明,职业生涯高原期产生的自我成就感下降、职业倦怠期导致的织承诺降低、人力资本模糊性引发的组织公平感缺失是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产生离职倾向的三大心理诱因。不仅如此,自我成就感下降和组织公平感缺失,还可以进一步加重中层管理人才的职业倦怠期及织承诺降低。三种心理动因“叠加”,对中层管理人才离职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拓宽中层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承认其人力资本成分,满足其自我成就的心理需求,增强其组织承诺、组织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依赖感,使其“不愿意离职”、“不能意离职”。同时,增加中层管理人才的离职成本,使其“不敢离职”。  相似文献   

5.
在供应链中,如何有效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一个由供应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和最优值理论,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吸引供应商参与创新,而当其自身创新成本提高时,它参与知识创新的积极性会减弱;边际成本变动系数对创新水平和收益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创新成本系数过高,会抑制创新水平的提高;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可以提高供应商与制造商的收益,并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益得到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投标联合体组建提供行之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充分发挥投标联合体的技术优势,分散投资风险、降低工程成本,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主导企业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博弈分析,得到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主导企业选择潜在合作伙伴加入投标联合体的边界条件,即主导企业是否与某企业组建投标联合体取决于获得的合作收益与主导企业选择合作成本的差距,以及合作双方获得的收益与成本差异的双向作用;潜在合作伙伴是否愿意加入投标联合体,取决于博弈双方的合作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较。研究对于投标联合体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为投标联合体的组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7.
在对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价值进行研究时,使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净现值)计算常常会忽略项目本身的管理柔性价值。本文在实物期权理论的基础上,对政府向私营机构做出的最低交通量担保价值进行估算,并采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基于政府和私营机构的双方风险偏好,对政府最低交通量担保价值进行分配。最后基于政府最低交通量担保,将风险分担策略应用于某高速公路PPP项目的案例分析中,说明运用实物期权计算的项目价值与项目的实际价值更为接近,为政府和私营机构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A股上市公司2007~ 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说明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促进企业增加投资,从而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投资过度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文章从投资过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样本规模的限制方面解释了不显著的原因,并指出后续研究可对影响投资过度的因素进行细分,扩大样本规模,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讨论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是否会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产生作用,以及对不同性质的上市公司融资次序选择的影响程度。首先选用并购频数法作为衡量标准,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将样本区分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和适度自信样本组;然后,区分六种具体的融资方式,建立多元选择排序OrderedProbit模型,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优先选择增发股票进行融资,而适度自信的管理者会优先选择短期借款融资;其次,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过度自信管理者会更加倾向于增发股票进行筹资;最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次序不遵循优序融资理论,不论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都会倾向于优先选择外部融资。  相似文献   

10.
现论分析高热流下核态沸腾时干斑的相互作用,并用4种类型的金属板做了高热流下的核态沸腾传热实验,指出沸腾系统具有现两象性:流力学特性和自组织特性。在壁面温度相对均匀时,沸腾系统倾向于流体力学特性;而在壁面温度相对不均匀时,沸腾系统倾向于自组织特性。数据的分散性及不确定性主要是由沸腾系统内在的两象性引起的,而不是单屯表面特性的差异。解释了人们对核态沸腾中拐点存在与否的凝问,也指出了干斑的自组织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