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马年刚到,编辑部又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以下选登其中两封,并向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春节好!我是《大自然探索》的忠实读者,非常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在黑龙江有很多湿地、森林,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这是整个地球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如果我们人类不抓紧保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以后只能在这些刊物和照片上看到了,所以我便买或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之类的书刊收藏,《大自然探索》是我收藏之列,我们黑龙江办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10,(8):1-1
<正>编辑部收到贵州读者汪永森的来信及他通过我们转交的捐款。在此,我们代表黑熊们向他表示感谢。在2008年第2期《大自然探索》上,刊登了题为《拯救黑熊进行时》的封面文章。多年来,《大自然探索》一直都在关注那些被解救的黑熊的命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5,(1):1-1
亲爱的读者朋友:2005年的《大自然探索》又和大家见面了,谢谢各位老朋友和新朋友对我们杂志的关爱。你们把《大自然探索》当宝贝、当知音,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Come on!让我们共同努力。——编者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正广东黄炳森:2000~2018年我一直是忠实读者,一期都没落下哦(不过架子上其实不全的,因为放全的话架子的玻璃可能会碎掉)!希望《大自然探索》越办越好!Mr.alon:《大自然探索》我已经订阅有十多年了!不过,中间因为进修学习的原因断了两年。如今儿子也10岁了,他对《大自然探索》爱不释手。而且他特别喜欢探险及动物,尤其是海洋世界,经常提一些古怪的问题!一家人共同阅读、学习,也学到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本刊今年第2期刊登的文章《拯救黑熊进行时》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电来函表达他们对亚洲黑熊及其他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关切,黑熊中心那边也传来信息,接到本刊读者希望捐款救助黑熊的电话。在此,我们向这些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还有读者询问怎样订阅《大自然探索》。请注意,如果想现在订阅,可以通过当地邮局破季订阅(邮发代号:62-139);也可以直接汇款到杂志社邮购(每期7元,全年84元)。请特别注意,杂志社的地址已经改为: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方池街15号大自然探索杂志社邮编:610015电话:86121478 86129749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7):1-1
《大自然探索》自2000年改版以来,一直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有的读者朋友已经订阅七八年了,甚至从小学读到了大学。每天我们都要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由于人手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回复,在这里深表歉意,同时也衷心地表示感谢!希望读者朋友一如继往地支持《大自然探索》,并把感想和意见通过信件、电话或网站等告诉我们。有了读者朋友的参与,我们才能把《大自然探索》办得更好。——编者  相似文献   

7.
编读交友     
无论是想当宇航员的杨文虎,还是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的朱青梅,这些读者都是《大自然探索》最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只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探索》读者中的极少数几位。难怪我们的编审在审阅完这期“编读交友”后,说了一句话:“遮期的‘情人’比较多!”是的,我们相信做《大自然探索》的“有情人”,将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更正     
《大自然探索》2004,(6):1-1
无论是想当宇航员的杨文虎,还是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的朱青梅,这些读者都是《大自然探索》最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只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探索》读者中的极少数几位。难怪我们的编审在审阅完这期“编读交友”后,说了一句话:“遮期的‘情人’比较多!”是的,我们相信做《大自然探索》的“有情人”,将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编读交友     
《大自然探索》2004,(9):1-1
读者黄瑞佳同学投书本刊,她说她喜爱大自然,想了解大自然,所以每 一期《大自然探索》都爱不释手。但是,她的妈妈不准她看课外书,害怕影响学习。所以,她每次都只有等妈妈不在时悄悄地上楼去拿《大自然探索》。她向我们求助:你们有什么办法说服我的家长呢?  相似文献   

10.
编后记     
承蒙方方面面关注,全赖知识界众多智者厚爱,《大自然探索》第12卷第4期今又面世,为1993年划上了句号。本刊主编杨超同志最近指示,编辑部同志要抓住新时期新特点,审时度势,使《大自然探》从形式到内容更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新的历史时期,本刊深知肩负重要使命,将一如继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在“科技论坛”栏中,朱斌研究员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完成的《全球变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11):1-1
近两年来,《大自然探索》相继被评选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推荐的"解读科学发展观推介书目"、中国期刊协会指定的"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读物"。最近,本刊又被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评选为"百种优秀期刊下连队"读物。与此同时,《大自然探索》还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一致认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好评让我们为之自豪,但也让我们倍感压力。如何让《大自然探索》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叹息翠鸟     
读《大自然探索》2012年4期的《翠鸟》,想起了翠鸟。 初识翠鸟是在杂志上,手边至今还有一本上世纪60年代的没有封面封底的《少年文艺》,其中有一段翠鸟的故事,描写了农村少年养鱼、抓鸟的生活,当然还有阶级斗争,呵呵!因此我第一次知道了吃鱼的翠鸟。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11,(3):1-1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 我是贵刊的读者,我非常喜欢《大自然探索》,我拿到杂志时会非常高兴,仔细阅读。 作为一名高二学生,我对电磁有非同—般的敏感性。在第11期18页的图上,我发现磁感线从地磁南极出发,即从S极出发。  相似文献   

14.
编者的话     
《大自然探索》创刊十周年了。十年来,这个科学期刊的后辈,靠一股楞劲,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于林林总总的学术类期刊中,亮出了自己的旗号,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刊物的读者面不断扩展,作者队伍日益壮大,影响与日俱增。1990年和1992年,《大自然探索》连续两届夺得四川省优秀期刊一等奖,邮发量在学术类期刊中始终居于前列,为国内各大图书馆、研究资料室所必备。经过十年努力,《大自然探索》已从创刊时的  相似文献   

15.
是她,使我们这群身陷囹圄的囚子获得了知识;是她,教会了我们进行思考;是她,让我们学会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物种;是她,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思"觉冲击。她就是您--《大自然探索》。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正>大自然探索编辑部:我是《大自然探索》的一个老读者,自从发现并喜欢上这本"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的科学月刊后,一直把她视为我的文化生活方面的宝贵财富。因为这本16开80页全彩科学月刊,非常通俗地介绍了自然科学的知识;有力地帮助人们清除了迷信的、愚昧的糊涂思想。这样一来.也使读者的精神世界达到了丰富多彩。自2006年第1期开始至2012年12期为止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交友     
2000-2003年,改版后的《大自然探索》在广大读者的呵护和爱戴下走过了成长的岁月,4年,它从当初的双色胶版印刷变成了现在的全彩印刷。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内容为王”的办刊原则,使《大自然探索》在内容上日臻完美,深受读者的喜欢。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地选登了几则“铁杆Fans”的来信,他们对《大自然探索》的热爱可以说到了不思茶饭的地步。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隆重”推出的超级小Fans——6岁的许晟迪。我们要感谢他的两个小柑果。 即将到来的猴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里,我们特邀著名动物学专家张树义先生为我们撰文, 讲述他深入世界各地研究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寒暑嬗递,《大自然探索》问世历五周年了,本期为发刊来的第21期。一组笔谈文章,或短语中鹄,或宏论惊座,都是海内外科技界的学长朋友们对《大自然探索》的殷殷关切,我们编辑部的同仁们在这里长揖谢过。举观自然科学各领域,数、理、化、天、地、生等等,一级学科以下有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以下有三级学科,因此,学报、通报、进展等学术类刊物林林总总,蔚成大观。学科间各自向不同的方向纵深发展,相互之间的界限壁垒森严,外行和隔行是难窥其中堂奥的。学  相似文献   

19.
编后记     
《大自然探索》自1982年下半年创刊,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在新的一年开始时,我们要向读者谈一些设想,并对本期作几点说明。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教授来中国期间,在日程安排很紧的情况下,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就中国学者治学方法等问题直率地发表了重要看法,审阅改定了采访稿,并希望《大自然探索》为中外科技学术交流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向林家翘先生致以深切的谢意。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一年,周遭时有同事好友的健康亮起红灯,且正值青壮年,思之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最后都归结到饮食与运动上。记得曾经在2010年第10期《大自然探索》上看到一篇文章章——《少吃、吃素,我们就能长生不老?》,不由得拾起这个话题,谈点个人感受。老百姓常说:"民以食为天"。写本文时,适逢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