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另一种科学另一类哲学--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立场论是女性主义的一种形式.女性主义立场论科学哲学作为另一类哲学,对主流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并依据女性主义的立场,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理论,即作为另一种科学的女性主义后续科学.  相似文献   

2.
论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重建及其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介入科学领域,以其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女性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主流科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偏见,进而建构女性主义科学。从女性主义一般概念入手,论述了女性主义对主流科学的批判和女性主义科学重建的构想,从中揭示了女性主义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5和分析了女性主义科学重建的起点,可能性及几种方案,并作了简要评论,分四部分:(1)女性主义对科学活动中的性别仿见及主流科学观的批判。(2)女性主义关于科学重建目标衣方法论基础的讨论。(3)重建的女笥主义经验主义的“修正”方案与女性主义立场论的“后续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4.
作为女性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人,朗基诺的认识论观点在国外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以及社会认识论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本文旨在从"朗基诺对逻辑实证主义和整体主义知识观的批评"、"语境价值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消解理性-社会二分法,走向多元的认识论"三方面对其重要思想——"语境经验论"进行系统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思潮中,朗基诺和哈拉维都对传统的科学进行了批判。朗基诺对知识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新的理解并提出其独特的语境经验论(contextual empiricism),哈拉维则提出了情境化知识(Situated Knowledge)。这两个学说表面上看很相似,实际上却又有区别。文章从思想来源、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态度、对情境的理解以及对知识与权力关系的态度四个方面对这两个学说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二者的异同,以更深刻地理解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中关于知识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文化研究”是西方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和激进生态主义等多维视角出发,以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和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素。通过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可以发现,虽然它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走向了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以“性别分析”为核心展开其科学批判与科学研究,在传统科学观、建构论与科学实践论三种视域中形成三条不同的研究进路:(1)在传统科学观视域中,女性主义主要以“概念分析”为进路,试图通过对理性、客观性等概念的男性中心主义批判,揭示科学中的性别歧视与男性气质,并以女性气质、女性主义新客观性等概念构建其理论;(2)在建构论视域中,女性主义以“理论建构”为进路,试图通过对建构表征与反身性困境的批判和反思来构建女性主义科学衍射新模式与科学主客体交互关系理论;(3)在科学实践论视域中,女性主义以“异质性因素的动态分析”为其进路,使其科学研究视域转向性别、种族、阶级等异质性因素与科学的动态作用研究,揭示性别差异的多层次性与科学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伊夫林·福克斯·凯勒的客观性研究,深刻揭示了科学客观性观念与男性价值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历史、心理学根源,既体现出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分析视域和立场,能丰富对科学客观性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认识论意义和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学企图对科学做出社会学说明,认为科学理论对自然的表象不可能在感官(观察)中获得精确性描述,从而完成对经验主义的批判。这种单一化的理解势必回归于与经验论的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相反,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更有现实意义,不过对政治学的理解需要超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对传统科学史观提出了诸多反思和挑战。它一方面批判了实证主义科学史所持有的客观主义、进步主义、普遍主义观念,并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重新解读和定义了“客观”与“进步”的内涵;另一方面,它又试图同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史观保持一定的距离,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立场,并追求一种新的包含情境性、价值和道德评判的、多元的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2.
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劼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97-100,104
萨顿认为,科学史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人们建构新人文主义,使科学得以理性的发展;可以培养人们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批判精神;会告诉我们对成长中的青年应当宽容;有助于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站在古典文化立场上批判现代科学文化,一直是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主要导向。维特根斯坦认为古人和现代人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世界(做着不同的语言游戏),因此不能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去批判或否定古人。反而是现代科学因其过度膨胀到统治一切的地步,使人类远离了崇高的精神,因此,维特根斯坦呼唤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Standard considerations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e reformulated in psychological terms and arguments, suggesting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life perspec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r introspective data are subject to motivational biases and therefore not admitted as objective empirical facts in science, However, we never experience objects or events of the external world, i.e., so called objective facts, but exclusively subjective percepts or mental events. They are merely assumed to, but may or may not be accurate or distorted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objects or events of an external world. Accordingly, the latter ar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i.e., constructs of the fictitious but most successful predictive (implicit) theory, called external world, which seems to be constructed from regularities observed in mental events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iction for, erroneously called empirical, tests of predictions of scientific theories.Relevant Publication: Micko, H.C.: 2001, Psychologie: Von der Geistes – zur Naturwissenschaft – und weiter wohin? Erkenntnistheoretische Erwägungen vor und nach dem Aufkommen des philosophischen Konstruktivismus. Ztschr. f. Psychologie, 209: 54–68.  相似文献   

15.
确定"理论与实际关系"的困境:政治指向与发展指向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理论与实际关系”如何成为科技政策讨论的公共话语,将这一时期关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同文本置于中国独特政治结构与文化范畴,对其内在意义或指称做出理解与解释,我们发现,内化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双重功能预期,围绕“理论与实际关系”的讨论表现出的价值紧张,“理论联系实际”现实化引发的政治与发展间的冲突,使“理论联系实际”概念内涵在不断调试中变得模糊不清。最后,探讨了“理论联系实际”得以透过外在层面转化为科学家内在道德焦虑,进而转化为自我否定内在动力的独特文化与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系统科学的观点,对达尔文革命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透视:(1)作为达尔文革命的功臣,华莱士确实受了许多委屈,对这种科学史中的"异化"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进行解读。(2)达尔文的思想历经四次革命的飞跃。(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纲领可以用系统科学观点得到合理解释。(4)作为达尔文纲领的对立面,"宇宙完美设计"纲领仍包含合理内核和启发性。(5)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解模式,进化论的科学语言与自然神论的宗教语言之间通过转译,有可能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主义到交换理论:科学奖励系统研究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默顿范式认为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是承认,这根源于它的功能主义范式以及"科学中的社会"的研究取向.随着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默顿范式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暴露出来.哈格斯特洛姆、李克特、拉图尔和伍尔加等人以"社会中的科学"为研究取向,运用交换理论的范式对科学奖励进行分析,认为其实质是交换.  相似文献   

18.
吴晓江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103-107,110
当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需要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曲解和贬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思想迷雾及其对国内理论界的影响,在把握恩格斯逝世后百余年来世界科技和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重新解读恩格斯的理论遗产,可以发现恩格斯关于融入人类历史活动及其价值判断的辩证自然观、凸显主体能动性和反对狭隘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和认识论、社会文化开阔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依然是波澜壮阔的现代科技哲学潮流奔腾不息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9.
"整体研究思路的不同"导致国内外系统科学研究状况出现诸多差异。国内外系统科学界在"系统科学的研究群体"、"对相关学科关系的关注"、"对系统科学功能的理解"、"系统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系统科学范式"元研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比较之后的融合与发展"是系统科学未来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