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雅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38-141,145
通过实验模拟地层在不同上覆压力下,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研究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其在增压过程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压力降低或撤除后,由于造成了岩石应力敏感性损害,孔隙度和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始的状态。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包括上覆压力的大小、加压次数、岩石覆压时间长短和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在开发低渗透油田时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开采速度和降压方式。该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4):9316-9319
通过对南翼山区域主要含油气层段储层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得出该储层岩石类型为非典型碎屑岩储层。岩石岩性划分为灰泥岩类、砂岩类、泥岩类及风暴岩类四种类型。南翼山油田物性总体较差,属典型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和微裂缝,储层中的微裂缝和敏感性损害是南翼山油田主要的潜在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3.
吉林油田大26井区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吉林油田大26井区储层岩石矿物组成、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点及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分布状态和地层流体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大2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利用“油气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中的储层保护软件对大2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2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速敏损害>水敏损害>酸敏损害>HCl敏感>水锁损害>有机垢损害>无机垢损害>酸渣损害>高分子聚合物损害>。  相似文献   

4.
大庆外围油田储层为低渗透、非均质性强、伴有裂缝发育的储层,因而其储层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参与的评价过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10个储层地质和开发参数进行定量评价,确定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招标,从综合的角度分析各个参与评价的参数,确定了适合低渗透裂缝储层特征的定量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5.
吉林油田大26井区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吉林油田大 2 6井区储层岩石矿物组成、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点及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分布状态和地层流体性质研究的基础上 ,对大 2 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并利用“油气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中的储层保护软件对大 2 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大 2 6井区储层潜在损害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速敏损害>水敏损害 >酸敏损害 >HCl敏感 >水锁损害 >有机垢损害 >无机垢损害 >酸渣损害 >高分子聚合物损害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详细介绍了目前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现状,对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认为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率在(0. 1~50)×10~(-3)μm~2。结合研究实践,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5个关键问题,即多方法单砂体精细预测和刻画、多信息裂缝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等。同时指出了低渗透油田精细油藏描述5个方向的发展趋势:微构造描述;储层成岩作用等地质成因分析;对低渗透油田注CO_2及氮气或注聚合物采油等机理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在低油价背景下精细油藏描述加强经济有效性评价,保证精细油藏描述研究成果在开发调整方案、老油田滚动扩边等生产实践中能够顺利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为水平井设计及其他工程措施的实施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产状及分布特征是研究油层潜在敏感性的基础,本文对枣南油田砂岩储层中的粘土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流动试验以及敏盛性试验,以此来评价油层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枣南油田砂层储层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其分布主要受埋深、沉积相带以及储层中流体介质性质等因素的控制,在油层开发过程中,表现为强速敏、弱一中等水敏、中等偏强盐敏、中一强酸敏等特点。最后该区粘土矿物的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前注水在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中,相对于同步注水和滞后注水,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但目前在超前注水增产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低渗透储层特性,推导出超前注水相关的一些经验公式和理论模型.从推导出的理论模型可以看出,超前注水可以增加低渗透储层驱替压力梯度,降低初期含水,提高单井产量和降低油田产量递减率.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永宁油田长2储层岩石学性质、储层流体性质和储层岩石敏感性评价分析,得出了伤害储层的主要因素。同时对这些井区进行了地层水和注入水的配伍性实验、水驱油试验和储层岩石润湿性试验,并进行了初步的注水可行性分析,为长2储层的注水开发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产状及分布特征是研究油层潜在敏感性的基础,本文对枣南油田砂储层中的粘土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流动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以此来评价油层的敏感程度。研究表明,枣南油田砂层储层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其分布主要受埋深、沉积相带以及储层中流体介质性质等因素的控制,在油层开发过程中,表现为强度敏、弱-中等水敏、中等偏强盐敏、中-强酸  相似文献   

11.
曲堤油田储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曲堤油田岩石成分及流体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对该区储层各种潜在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性,盐敏性和碱敏性,并具有弱酸敏性和针速敏一中等速敏性,各层段的潜在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别。分析了各种敏感性的成因机制,采取降低钻井液密度、使用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一致皖井液及1.2%的P-=216防膨剂等措施可以抑制储层敏感性,取得了较好的油田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现有钻井液对南堡2、3号构造第三系储层损害主要为液相损害并且其封堵效果不佳,为了降低损害程度提高封堵效果,对研究区块的储层岩性、物性、敏感性和潜在损害因素等进行分析。利用FDY—Ⅱ型储层综合损害实验评价系统和钻井液高温高压封堵评价等方法进行钻井液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选后的钻井液体系表面张力由30. 61 m N·m-1降至27. 51 m N·m-1,防水锁能力提高;高温高压滤失量由22. 7 m L降至14. 2 m L,滤失量低且封堵效果明显;岩心渗透率恢复值由70%以下提高到85%以上。研究成果为南堡2、3号构造带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围压和孔隙压力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及岩石渗透率敏感性评价的新方法, 选取松辽盆地3块低渗透储层岩样, 采用岩石伺服三轴实验系统, 分别做常规条件和原位条件下的应力敏感性评价, 得到三方面结果。1) 3块样品的渗透率随围压增大而降低, 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 原位条件下, 物性越差的样品储层应力敏感性越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恒速压汞实验, 解释了低渗透储层敏感性差异存在的机理。储层岩石喉道的大小和形态、黏土含量和类型、矿物胶结程度是决定渗透率敏感性差异的原因。3) 塑性矿物含量和类型是决定渗透率敏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即云母、黏土等塑性矿物含量越高, 致密岩石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越强。在实际工作中, 评价岩石渗透率敏感性时一般只考虑围压单因素的影响, 会对评价结果带来较大的人为误差, 而岩样地层所处的孔隙压力等条件对渗透率影响不容忽视。为准确地认识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特征, 制定更合理的生产压差, 建议进行岩样渗透率敏感性评价时, 恢复地下原位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东营凹陷史家地区沙三段低渗透储层的岩石成分、物性、成岩作用、孔隙结构以及粘土矿物的潜在敏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储层成岩作用强,成岩阶段为晚成岩A期;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为主,孔隙结构以大孔较细喉为主。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粘土含量高,并多以晶体较大的自生矿物形式充填在孔隙中,在油田开发中应注意潜在的水敏性和速敏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碎屠岩油气储层的地层损害分析的思路和流程作了介绍,并以实例分析了引起地层损害的潜在地质因素。通过室内流体敏感性试验,包括流速敏感性、水敏及盐度敏感性、正反向流动及酸敏性,对储层的敏感性类型和损害程度进行了评价。最后简要探讨了油气层保护和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储量在探明未动用的地质储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深入研究该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机理研究及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指导意义。通过对低渗透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参数分析,发现该类油藏毛管压力曲线符合双曲线变化规律,引用油田压汞法所测得的毛管压力数据,对毛管压力曲线进行双曲线拟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及有关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由此可知,低渗透储层具有pd和pc50高、r50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渗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选取天然储层岩心,开展不同渗透率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建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计算应力敏感性损害对低渗油田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效应力增加,中、高渗储层属于"缓慢下降"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弱;低渗、超低渗储层则属于"先快后慢"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强;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尺寸分布是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油井井壁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产能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低渗透油藏产能的因素众多而复杂,因此正确分析和评价这些因素,对于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石油地质学、测井学、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结合,分析了影响低渗透油田产能和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并与油田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研究表明,储层产能宏观上受沉积微相和流动单元的控制。油层有效厚度及其渗透率是影响储层产能的主要因素,部署井位时,要确保有较大的油层厚度,否则,井的产量不但不高,而且无法保持稳产。对于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储层,部署开发井网时,要优选最优的井排距比和井网形式,确保油藏有较高的整体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裂缝性低渗透岩性油藏物性复杂,控制因素多样,开采难度大,寻找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是该类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以大情字井油田黑43块为例,在对青山口组青一段储层沉积相、岩性特征、裂缝方向、低幅度构造综合评价基础上,分析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储集特征,探讨了储层性质对单井产能的影响。分析认为,黑43区块低渗透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和裂缝控制,剩余储量分布与构造幅度、油藏内的油水分异差别、储集层岩性变化密切相关,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496-1499
随着大庆长垣内部高渗油田的开发,综合含水逐年上升;稳产的难度增大,加快外围海拉尔低渗透低产油田的开发,对大庆油田的产量接替和稳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海塔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保护的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为了适应海拉尔油田勘探的快节奏,针对海塔探区的地质特点,开展了海拉尔油田储层损害机理、保护储层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并优选了有效防止水敏损害和防止水锁损害的处理剂;优化后的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