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显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总体频率属中等,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情感策略;各策略之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其中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情感策略与B级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元认知策略与B级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程度最低;母语策略使用频率较高,对英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改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易衡 《科技信息》2009,(20):I0023-I0024
本研究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50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所使用的英语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会策略的使用率很低,他们的英语表现较差,与其较少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有关。为此,笔者结合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实际,对学生策略运用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琳 《科技信息》2006,(9):147-148
以英语测试、问卷为工具,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三所普通理工科院校共52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策略的各分项与成绩都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高的是认知策略;英语学习进步最大者和退步最大者在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对学习成绩有正向预测力,社会策略对学习成绩有负向预测力.  相似文献   

4.
丁新宇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124-126,136
以问卷、英语成绩为工具调查了笔者所在学院高职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倾向,探讨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职生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有情感策略和补偿策略,其次是记忆策略和社交策略,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使用最少,策略使用水平较低;英语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三种直接策略与英语成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二种间接策略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直接策略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大于间接策略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莹 《科技信息》2012,(14):153-153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Oxford学习策略问卷及SPSS17.0软件对高职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处于中等水平,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位居前两位,其次是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后两位分别为社交策略和记忆策略。英语学习策略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对英语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寻求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某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外语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被试对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均衡,没有偏向或偏废某一种策略,但另一方面,被试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在频率和熟练程度上还不太令人满意。被试的学业成绩与元认知策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记忆策略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研究表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业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采用《Oxford语言学习策略表SILL》进行历时纵向实证研究,试图发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策略迁移的规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英语学习策略,这些策略的使用影响到了他们的前学业成绩;新生经过一学期大学英语的学习,在学习策略上产生了迁移。期末时学生对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学期初,尤其是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中的具体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学生使用,而在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上相差不大。最后,讨论了促成学习策略迁移的一系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省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特征进行调查,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提供可靠数据。使用《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中文版),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30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00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12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600份有效问卷,对数据分析表明:广东省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策略使用频率较低,仅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补偿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用最频繁。因此,对广东省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南民族大学部分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所使用的听力策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听力测试后,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了学生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关系,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探究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三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们与学生的听力成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指出学习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总体不令人满意;(2)认知策略较之元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被更多使用;(3)男生和女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有差异;(4)高分者与低分者在策略使用上存在差异.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使用国内外流行的Oxford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美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其次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较少。学生性别、母语、学习环境与汉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工具,对比258名高职高专高分和低分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水平学生策略使用的频率有差异,高分者使用策略的总体频率高于低分者;两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上使用频率相对最低;母语策略被两组学生普遍使用,对语言学习产生副作用;两组学生对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重视程度不够;情感策略被高分者经常使用高。建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对某省属地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校高年级学生在聆听和阅读两大理解型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相关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试者在认知、元认知、情感策略三个方面的策略使用上既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又呈现明显个性差异;总体而言,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略低于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元认知学习策略对学生词汇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元认知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成绩显著相关,并且元认知词汇学习策略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经过培训的实验班元认知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和词汇成绩明显高于未经过培训的控制班。  相似文献   

15.
阅读历来被认为是有效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关系到了阅读效率问题。但是阅读效率不是单纯靠认知策略可以解决的,应该结合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则往往是通过元认知策略来实现的。元认知策略虽不能取代认知策略或其他策略,但却可以协调各种学习策略。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阅读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6.
王国君  刘磊 《科技资讯》2007,(24):222-222
本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与其学习效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与学习效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洪庚 《科技信息》2009,(23):196-197
为掌握高职理工科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本文采用问卷方式,针对南京地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74名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不高,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最低的是社交策略。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最后为如何有效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Oxford(1990)英语学习策略问卷,对盐城市三所高中,07界120名高考英语高分者与121名低分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10名高分者与10名低分者进行访谈,结果显示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六个方面即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分者明显优于低分者.高分者偏重于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来学习英语,低分者则较多使用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两组学生使用最少的都是社交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266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技术,探讨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文科生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女生在学业成绩、学习策略总体、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上显著高于男生,整体而言,男女生的学习效能感无显著差异;学业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运用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回归效应,自我效能感可通过影响学习策略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Oxford的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为框架,对非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整体上没有受到大学两年生活的影响;其中学生一直比较喜欢使用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不喜欢社交策略。本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