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锋 《科学之友》2009,(12):57-57
有一种昆虫顶着长长的“鼻子”,披着坚硬的壳,人们形象地叫它们象鼻虫,也叫象甲。顾名思义,象甲的统一特征是都长有一个与身材不成比例的,类似大象鼻子样的喙,喙的末端长有口器。不同的象甲,喙也是形色各异、长短不等、粗细不一,不同的环境造就出象甲外形以及生活习性的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2.
吴学平 《科学之友》2009,(11):56-56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柯云路,据说还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因此,他应该称得上是“科学家”了。又因为他出版了《柯云路新疾病学》,我想称他为“医学家”也是不会错的。我这个人就有点不信邪——你信,我不信。对于柯云路先生的许多著作拿来读一读,就会发现,他的所谓“破译”,不过是伪科学而已。说得不客气些,柯云路在科学的殿堂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伪科学的鼓吹者。别的不说,就说他的新疾病学。尽管他写了洋洋十几万字,归根到底他总结为一句话叫:“你想病,你就生病”,或者叫“疾病都可以归结为潜意识制造的”。这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4.
昆虫世界有一种“大象”,顶着长长的“鼻子”,披着坚硬的壳。人们形象地叫它们“象鼻虫”,也叫象甲。  相似文献   

5.
海马又称木马、龙落子,《动物大辞典》称它为马头鱼,为海龙科海马属海栖动物。 海马非马,也非庞然大物,它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小得多。海马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鱼类,之所以叫海马,是因为它有一个与马相似的头,又生活在海里的缘故。《本草纲目》中说:“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暴干煸之,以备产患。”这说明古人对海马早有研究了。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生活中,对某种事实或已经有定论的事实说“不”是需要勇气的。但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支持说“不”的充分论据。基于这一点,今天的许多科学论争以及其他论争都可以分出几种层次来,由此,也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在南非开普敦最古老、最有名的纳尔逊山饭店里,有一批不领薪水也没有休假的“员工”,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吃”,而且吃的是垃圾。哇!这到底是什么特殊“员工”?答案是蚯蚓。纳尔逊山饭店养了成千上万的蚯蚓,专门用来处理垃圾,经济又实惠,可以说是另类的环保高招。  相似文献   

8.
正农历二月,在中国出现频率最多的标志应该就是龙。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九子,大不相同”,这句话在不同人的解读中,能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有人说这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只看父母的光鲜,其实它们的子女也会良莠不齐。还有人说,这是为了说明兄弟姐妹不同经历,会造成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杨信 《知识就是力量》2006,(12):F0003-F0003
大狗熊双簧(双大怪之一) 大狗熊原名孙宝才,是天桥有名的双簧艺人。“双簧”又名“双学一人”。由二人合演。表演时,一人前面坐,一个后面蹲。头里儿的叫“前脸儿”,后面的叫“后身儿”。大狗熊演“前脸儿”,他头大脸长,仪态憨厚,笑容可掬,玩意儿里说、学、逗、唱,包袱抖得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对话     
《自然与人》2010,(5):66-66
《自然与科技》今年7、8月号上有篇文章叫《寻找都市里的“原住民”》,第25页上有一句话说老鼠是有害的生命,我对此感到强烈不满!不要误导大众啊!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要因为老鼠乱七八糟地吃东西,就说老鼠有害!那是以人为中心的错误!现在是以生命为本!!改变观念很重要,媒体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也不希望人们特意地去大肆灭鼠,即使灭鼠也,要用安乐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OK”是怎样来的?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它,也都知道它的意思。但“OK”是怎么来的,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1941年,一位叫艾伦·瓦克尔·利德的美国人提出了一个解释,被美国人认为是最合理的,并收入  相似文献   

12.
庄珺  赵越 《世界科学》2014,(1):14-18
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插上了翅膀,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样也指引着科技的、进步方向。上海,作为一个正大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自身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这一命题的破解需要有我们对科技发展的预判,更需要有我们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描绘。  相似文献   

13.
逢是有古代建筑的地方,人们就可以看到建筑物的正脊两端都有件间上翘起的东西。从故宫的大小殿堂、门楼到寺庙府坛,到处可以见到。但由于它所在的位置最高,看不太清楚,因此使得很多人对它不太了解,只在视觉上感到有这么个物件使建筑物挺好看的。这个东西的名字很多,现在一般都叫它“正吻”或“大吻”,也有叫“龙吻”、“乖龙”、  相似文献   

14.
另眼看猪     
猪和人类的关系很密切,人们一方面从猪那里得到好处,另一方面,又把它与众多消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说骂人胖时叫“肥猪”,骂人笨时叫“蠢猪”,骂人懒时叫“懒猪”,比喻嫌人丑时会说长得比猪还难看。《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就是很好的例子。惟一还能想到猪的好处是它能给人类提供猪肉。是的,猪因其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4,(10):88
纳帕海和碧塔海是中甸最美的两处高原湖泊,特别是5月杜娟花开的时候,落在湖中的杜娟迷醉了湖中的鱼,所以碧塔海有了杜鹃醉鱼的独特景观(相信你面对那番美景,也会醉卧碧塔海的)。层层的梯田里水波粼粼,让人感叹这是神仙的“自留地”,还是人间创造出的奇迹。不知是本身的巧合,还是詹姆斯·希尔顿从这里得到的灵感,中甸碧让峡谷因为一边叫“香格”而另一边叫“里拉”,因此也就被叫做“香格里拉峡谷”。峡谷招揽了四方的游客,说他们是游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朝圣者”更为确切,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长途跋涉而来。梅里雪山是这片土地最神秘…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17.
点点滴滴     
“进了迷魂阵,状元也难认;东西南北中,到处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转到黑。” 这则民谣说的便是两个叫“迷魂阵”的天下奇村。该村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北6公里处。 这是一对奇特的小村。南边的村叫大迷魂阵,北边的村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小迷魂阵村大。外人进村后,沿着村内狭窄的街道  相似文献   

18.
花炮的起源与发展 花炮,确切地说是“烟花”与“爆竹”的合称.烟花也叫“烟火”、“焰火”,今日通称为烟花.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写做“爆竿”,南方又称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若干单个爆竹连缀成串则叫“鞭炮”、“响鞭”或“鞭”.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地警告说:“热!”在瞧见一盘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从1987年开始,鸟类学家艾奥尼·佩拍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次,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块。”“亚历克斯”回答说。接着它又流利地回答出有关这个木块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清泉 《科学》2007,59(6):25-27
汽车诞生已经一百多年.经历了从欧洲的手工生产一美国的自动化生产一日本的精益生产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发展到今天,也带来严重的三大问题,即能源、环保和安全。这是可持续交通的三大挑战,也是21世纪汽车革命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