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12,34(1):18-23
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0.74 ℃,与此相应,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原因,揭示了地球三极地区对于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讨论了生物和人类对于全球变暖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寒冷、偏远并且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这种描述不仅适用于南北两极,也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三极”的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托雅山为中心的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之外最大的冰雪储量,储存了超过46000条冰川和广袤的冻土。然而,尽管更多人的生存依赖于第三极,但对它的研究仍远远少于南北两极。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多年观测,科学家宣布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地区85%~90%的冰川都在退缩,严重威胁到未来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有关专家表示,"全球变暖冰先知",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被誉为"亚洲水塔",与南北两极地区一样,"第三极"正经历着以变暖和冰雪融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将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4.
温室与阳伞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并部分返还地面,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玻璃使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上的“第三极”,它有着纵横交错的冰川以及锋利的悬崖峭壁。自远古以来,青藏高原独一无二的湖泊和溪流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种类。这个以前人类无法涉足的地区,隐藏着无数个有关生命的过去和现在的奥秘,而这一切都与它那发达的冰川有关。然而,同北极一样,青藏高原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温室效应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如果没有大气,那么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可是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却约为15℃,这33℃的温差主要是地球大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7,(3):79-79
全球变暖的影响远不止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甚至可以使地球面临物种大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部,总面积250×104km2,平均海拔4500m,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地球地质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伴随着距今50Ma以来青藏高原形成和隆升的历史,不仅改变了高原自身的环境,而且对亚洲甚至...  相似文献   

9.
地球温暖化的负面效应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不安——地球的热量能降下来吗?  相似文献   

10.
“地球表面可供人类生存的面积急剧减少,人类文明四分五裂。一些持个人拯救宇宙观点的人及一伙伙的劫匪奸商们为争夺地球上最后的陆地而相互厮杀。瘟疫流行,人们成群地自杀,罪孽深重的人类在炽热的沙漠和沸腾的海洋中苦苦挣扎……到处呈现出启示录中世界末日的景象……” 读到这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好莱坞恐怖片《水世界》中的场面。但这不是电影,而是科学家对“温室灾难”最后阶段进行的科学描述。 置疑“森林是地球之肺” 许多年来,森林是地球“绿色的肺” 的说法已在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中扎下了根。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徐娜 《科学之友》2007,(8A):33-3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7,(9):6-6
最近,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看出,地球的周长与2002年相比竟然缩小了大约2.5毫米。别看变化是如此微小,其中却包含着有关海平面升降和全球变暖的重大信息。测量显示,  相似文献   

13.
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认为,全球变暖、核战争和病毒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彻底毁灭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人类探险的范围需要远远超过地球,以保证人类能够长期存活下去。霍金说:“只要人类被困在独一无二的一个行星上,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处在危险中。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核战争等威胁迟早会将我们消灭殆尽。但是,一旦我们向太空扩展并建立自给自足的聚居地,我们的未来应该是安全的。太阳系没有一个类似于地球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14.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7,(11):23-24
联合国一专家小组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全球气候变暖将会破坏现今生存在地球上最寒冷地区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更持久的干旱,更猛烈的降雨和洪水灾害(季节性降雨和冰雪融化),以及由动物和昆虫传播的疾病突增等影响着世界上的各类生物群体,尤其对动植物种类的影响可能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5.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闭幕。大会通过的协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6.
地球越来越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的事情.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当然也是我们老百姓关注的事情.近年来,科学家也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想办法.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2007,(3):48-48
尽管大多数人们把二氧化碳看作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但科学家则认为,二氧化碳曾是保护地球的大功臣。正是因为有了二氧化碳,我们的地球才免除了陷入永久严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云似乎总是即将到来的气候的显示信号:广布的白积云掠过夏日午后的晴空;浓重的雷暴云砧则预示着一场祸及粮食作物的暴雨狂风即将袭来;铅灰色云层的堆积是冬日夜晚的常见景观。今日的气象学家通过图像监视器观注着云层变化图,并详细分析根据卫星数据形成的云图图片,现今每天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已经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人们要对未来几十年的天气状况作某种预测时,本可给我们以帮助的云却令人迷惑不解。云在气候中的最重要作用是对地球的辐射平衡起调节作用: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从太阳中获取的能量抵销了(经辐射)返回空间的能量。由于云既反  相似文献   

19.
2月2日在巴黎结束的由联合国政府闻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专门小组表示,在过去的50年中,“极有可能”是我们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9,(10):19-19
科学界一致认为,全球变暖给地球造成的整体影响是相当负面甚至毁灭性的,但个别的区域却可能从全球变暖中获益。比如,全球变暖导致更多的降雨,可能令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区"变绿"。当然,这可能只是短时期内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