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马铃薯脱毒种薯与未脱毒种薯相比较增产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两者晚疫病的发生情况、物候期情况、地下块茎重量、结薯数情况进行了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晚疫病发生轻;大薯中薯块茎增加、小薯块茎减少;马铃薯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提前、块茎膨大早、膨大期长;植株的株高茎粗提高叶片增大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最后促成马铃薯的产量加。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的纵切装置是保证种薯切块质量的重要部件。利用SolidWorks三维绘图软件设计了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纵切装置,该装置可完成马铃薯种薯的纵向切分、切刀消毒等作业,同时为切块的其他工序奠定了基础;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校验了纵切装置核心部件强度,对马铃薯种薯切块机进行了切块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薯块合格率为93.83%,种薯损耗率为4.35%,满足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纵切装置的设计要求。该研究为马铃薯种薯切块机的进一步优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TDP处理甘薯种薯的最佳时间为1小时;种薯出秧量比对照增加了18.3%;提高了H_2O_2酶活性;田间死苗率降低了8.05%;秧苗素质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111.2"工程是指年产1千万株脱毒苗、1亿粒微型薯,在1万亩标准薯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脱毒标准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产能设计.对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111.2"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放大设计,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的"拓扑星形"顶层设计模式,旨在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优化川西南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通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农家肥(X2)、复合肥(X3)、种薯大小(X4)做决策变量,分别以单株产量、株高、单位面积产量作目标函数,建立各因素与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凉薯97马铃薯原种扩繁优化模式。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凉薯97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复合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农家肥;对株高的影响为:农家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复合肥;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为:种植密度>复合肥>种薯大小>农家肥。(2)试验获得了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05.6 kg/667 m2 和最高单株产量0.55 kg/株。通过模拟寻优获得最高的单株产量0.62 kg/株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100 g;获得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89.78kg/667 m2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5 5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80 g。  相似文献   

6.
王爱学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15):467-467,474
本试验试图通过增加密度,延迟播期两项栽培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研究探索马铃薯生产种种薯微型化生产的途径,为种薯微型化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贮备,用以指导种薯田大田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密度,进行"生产种"种薯微型化生产技术,达到适应机械播种对马铃薯种薯外型光滑规整的需要、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存储程序、生产出外型光滑规整,单薯重30-50g的微型小整薯,是种薯微型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延迟播期降低单薯重量提高种植指数,达到一年两熟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有效可行,只要在有种植马铃薯条件的地方均可进行生产,而且大田生产时亩用种量为114公斤,传统种用种量为150公斤,亩节约种子36公斤,全固原市按280万亩算可节约种子10080万公斤,若每公斤种子按1.2元计算,可节省种子费用12096万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对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潜力及优势、发展提出了建议.种薯生产体系总的发展趋势是技术更加成熟稳定和简化、繁育年限更短、效益更高,正规的马铃薯供种体系,可为种薯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武夷科学》2019,(2):91-96
对食用型甘薯广薯87、泉薯10号、苏薯16号、赣渝3号等8个品种(系),在江西红壤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广薯87、泉薯10号和浙薯21号产量较高,产量均超过30 000 kg·hm~(-2);苏薯16和泉薯10号,熟食味评分较高,8个品种(系)烘干率均在20%~27%;对甘薯农艺学性状、产量以及食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甘薯叶长与叶宽,大薯率与中薯率,纤维感同甜度和香度呈显著正相关;甜度、香度和粘度之间,纤维感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小薯率与大、中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薯块农艺性状、鲜薯产量、熟食味等指标分析得到,适宜江西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有泉薯10号、广薯87、浙薯21号和紫薯品种宁紫1号。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目前推广应用的防治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马铃薯薯块形成期开始施药控制,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原种的繁育产量;在收获后正常的贮藏条件下,经药剂处理后的薯块上马铃薯晚疫病自然感病率大大低于未施药防治的清水对照薯块,保证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省高寒山地一般在海2600-3000米之间,而这一区域土地耕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气候冷凉,自然隔离极佳,野生茄科、豆科植物极少,无马铃薯病毒寄生,是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的天然家园。而我省为北方一季作区,脱毒马铃薯种薯薯块茎从收获到贮藏需7个月以上(10月-翌年5月),为保证马铃薯种薯质量及种薯商品质量。本文根据马铃薯种薯贮藏期间的生理特性及贮芷时间超过马铃薯生长时间等特点,提出收获前,田间取杂、拔出病株、灭秧早收等措施,为提高脱毒马铃薯种薯贮藏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法、生物法以及生物化学法纯化马铃薯渣中的纤维素,并用H2O2对薯渣纤维素进行漂白,得到纯化的马铃薯渣纤维素;采用高压均质机对薯渣纤维素进行纳纤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薯渣纤维素进行观察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薯渣纤维素的结晶性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得产物的得率不同,顺序为生物法生物化学法化学法,以化学法所得产物最为纯净;纯化后薯渣纤维素的ISO白度从22.6%提高到84.0%;高压均质处理之前呈片状结构,处理后呈现明显的微纤化,宽度达到100,nm以下;薯渣纤维素经纯化以及高压均质化后,其结晶结构均为纤维素I型,但高压均质处理对纤维素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结晶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是通过组织培养在容器内诱导试管苗于叶腋内形成的小薯[1].试管微型薯诱导技术自70年代中期首次报道以来,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交换、无毒种薯生产及马铃薯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中,本试验研究了克新4号和东农303,在二种培养方式、二种碳源、二种调节剂条件下诱导结薯情况.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双峰县金溪公社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为了解决番薯黑斑病烂薯的问题,用10—15ppm 的放线酮处理薯苗、种薯,防治番薯黑斑病,试验面积由1969年一个生产队至1970年扩大到三个大队十八个生产队。实践证明:放线酮是防治番薯黑斑病的一种良好农药,不仅不烂薯,而且还有促进种薯发芽多,  相似文献   

14.
以6个甘薯新品种(济薯21、济徐23、济薯04150、徐薯26、徐薯27和徐薯28)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2%、0.3%和0.5%的NaCl溶液处理薯苗,一定时间后进行生长量、光合参数与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所有甘薯品种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如茎蔓短小、叶片变少、根系稀少、干物质减少;其光合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块根产量降低.比较分析发现,济薯(济徐)品种的耐盐性高于徐薯品种,其中济徐23的耐盐性最强,济薯21次之,徐薯26对盐最敏感.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种薯能够改善马铃薯的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和科研、生产实践发现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发展,为了解决繁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及发病原因的调查,提出了针对该病选用抗病脱毒种薯,种薯消毒、加强田管及药剂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一个熟悉的作物,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旁。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些时下用来形容高端食品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娄烦马铃薯的特有品质。年可脱毒微型薯苗300万株,微型薯720万粒,收集马铃薯品种110佘种。年可生产原种150万kg,为6.67 km2—级种薯基地提供优质脱毒种薯。带动当地2000户农  相似文献   

18.
马良俊  周浩宏  高锡忠 《汉中科技》2011,(5):I0001-I0001
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具有种植技术简单,生长时间短,产量高,效益好,对农民增加收入作用十分显著。但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脱毒种薯生产、存贮难的问题,所需种薯要从高纬度、高寒的陕北、东北等地凋种,制约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作者以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宜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有利气候、土壤的优势,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汉中科技》2007,(4):27-27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而得名。但由于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去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薯蔓粗、短、多,且很少发生不定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平均亩产3850公斤。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西昌地区筛选优良甘薯品种,将生产上引进的5个不同特色甘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普格薯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与产量、食味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川薯225产量最高,为4 148.2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4.04%,极显著高于对照,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0食味评价最优,产量为3 776.6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55%,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结薯习性好,薯形整齐,薯皮光滑,抗逆性较强,适合在西昌地区推广;川薯220、川薯20和川薯224为黄肉品种,可能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而川紫薯6号为紫肉品种,可能含有较高的花青素,该4个品种可作为保健功能甘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