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环球视野     
《科技潮》2010,(12):8-8
欧洲强子对撞机“开撞”制造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当地时间11月8日,科学家开始利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小型“宇宙大爆炸”,模拟近140亿年前宇宙形成的瞬间过程。“迷你大爆炸”是通过令铅离子高速撞击产生的,撞击产生的温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0万倍,重现了大爆炸后宇宙的瞬间状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宇宙大爆炸的起点疑难出发,依据宇宙观测的新证据,论述了宇宙在时间上既无起点也没有终点.从最小的物质构成到最大的宇宙形成两个方面说明宇宙自然的逻辑前提,认为在可理解宇宙的概念下,大爆炸是循环宇宙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宇宙哲学作为一门精确的物理科学,它的基础就是我们对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理解。196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Wilson)无意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在近代天文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给了大爆炸理论一个有力的证据。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今天迅速流行开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人们对宇宙的起源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找到确凿的证据,即便是目前学术界认可度最高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亦是如此。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大爆炸”似乎就是宇宙的本源,这与媒体对学说的解读和传播密不可分。“大爆炸”理论会不会再成为一个传说?公众又该以何种心态来对待新兴的科学理论呢?  相似文献   

5.
对同一问题的研究,不同思维方式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对宇宙的研究更是如此.用实证思维方式研究宇宙,人类已经形成了一个宇宙大爆炸理论;但如果改用整体思维方式看宇宙,则会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是实证思维方式和宇宙研究对象之间的不匹配.不匹配的原因是:第一,实证思维方式的物质基础是实物质,它没有根基;第二,实证思维方式重实轻虚,不知道宇宙还是个实和虚的对立统一体.总之,实证思维方式的缺陷已经导致整体思维方式的雄起.  相似文献   

6.
1923年哈勃通过对星云距离的测量最终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后来又发现了普遍的星系红移,推测宇宙在膨胀,自然宇宙的过去比现在小,最小为零,这样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渐渐地形成了.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物质是宇宙的全部还是部分?可以发现当年宇宙学家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宇宙大爆炸一定产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质,这仅仅是个假设,标准宇宙模型是以这个假设为前提的,本文尝试从另一个思路,重新对宇宙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大爆炸宇宙理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宇宙理论,它在经过古斯等人提出的暴涨理论修正后日趋完善。但即使这样也还存在几个难题无法解决:(1)欧洲普朗克望远镜揭示的宇宙背景辐射的不对称性;(2)宇宙中所有物质来源于大爆炸没有实验依据;(3)存在暴涨中宇宙膨胀的超光速问题。为了解释上述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大爆炸宇宙理论基础上的多宇宙模型:总星系局爆宇宙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文中提出了检验理论模型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最终确认真实的宇宙到底更符合哪个模型。、  相似文献   

8.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并不是现在这幅模样,那时宇宙物质部聚集在一个“原始火球”内,处在异常高温和高密度的状态。直到大约137亿年前,这个“火球”终于耐不住剧烈的高温,发生了大爆炸——传说中的“宇宙大爆炸”。  相似文献   

9.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无疑是巨大无比的,但是,它今天传到我们这里的回声比窃窃私语声大不了多少。对于冷冰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与探索仍在继续,在未来的岁月里,关于整个宇宙物质诞生的许多未知问题将真相大白。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宇宙未来可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宇观天体和微观粒子质量、半径的统一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认为宇宙大爆炸是"超微黑洞"(即前宇宙)的大爆炸,否定了点大爆炸的传统观点.爆炸后的宇宙背景是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平衡态占优势则宇宙必然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左右宇宙的命运?最后也阐明所谓的"大沙漠"区并非一无所有,它分布着三代费米子的超对称伴子--三代玻色型粒子成员.  相似文献   

11.
宇宙红移多普勒效应解释,推理出宇宙大爆炸,但是万有阻力很容易解释宇宙红移,不需要大爆炸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杭州科技》2002,(4):7-7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宇宙。 当代物理学家说: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 梵蒂冈说:大爆炸理论符合圣经。 史蒂芬·霍金说:大爆炸和黑洞是不可避免的宇宙奇点。 史蒂芬·霍金说:黑洞并不黑,它不仅看得见,而且是白炽的。 史蒂芬·霍金说:在经典物理框架中,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框架中,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 史蒂芬·霍金说: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因而上帝对宇宙的贡献消失殆尽。 有人说史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天才,也有人说他是疯子。 史蒂芬·霍金是谁?  相似文献   

13.
宇宙起源及宇宙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宇宙早期核子概念,认为宇宙不是起源于时间为0、空间为0的点大爆炸,而是起源于t=10-62s,T=1051K,r=10-52cm“超微黑洞”的大爆炸.爆炸后宇宙是一个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光子热平衡态占优势,迫使宇宙膨胀.tc=10-35s,宇宙对应的温标为1014GeV,并在tc=10-35~10-32s间发生暴胀、相变.暴胀、相变中形成的多成分粒子宇宙,是现时粒子的超对称性伴子,有较大的质标.“中性微子”质量m-U0e,B=230 GeV,它是暗物质,当暗物质使宇宙总质量多得过了头,宇宙即由膨胀转入收缩.  相似文献   

14.
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正在进行的密集研究活动集中在下列问题上,即宇宙体系是怎样因在创世大爆炸之后显现的密度摄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给出了宇观天体和微观粒子质量、半径的统一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认为宇宙大爆炸是“超微黑洞”(即前宇宙)的大爆炸,否定了点大爆炸的传统观点.爆炸后的宇宙背景是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平衡态占优势则宇宙必然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左右宇宙的命运?最后也阐明所谓的“大沙漠”区并非一无所有,它分布着三代费米子的超对称伴子——三代玻色型粒子成员.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05,(9):59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斯皮策”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第一代恒星产生的微弱光芒。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形成于“大爆炸”后2亿年左右。天文学家一直对这类恒星很感兴趣,因为它们在宇宙形成的漫长道路上发挥了最初始的作用,使银河系充满了促使生命产生的重元素。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幼年时期宇宙温度太高,光在那时根本无法闪亮。那么宇宙中的第一缕光线是从哪儿来的呢?通过研究距地球2.81亿光年的一个小星系发出的辐射,天文学家认为,星系内部恒星的诞生可能促使宇宙发出了第一缕光。宇宙被认为产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紧接着“大爆炸”后的宇宙温度极高,物质粒子全部以离子化形式存在。这种情况下,恒星星系这种致密的物质结构无法轻易形成。随着宇宙的膨胀、冷却和去离子化,很多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氢和氦这种中性的、原子量小的原子。虽然恒星随后开始形成,但由于宇宙处于去离子化状态,光很…  相似文献   

18.
像“宇宙膨胀”、“大爆炸”、“初始奇点”之类的专业术语,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爆炸理论(Big Bang)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本理论产生于观测到的哈勃定律下星系远离的速度,同时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弗里德曼模型,宇宙空间可能膨胀。延伸(数学上同插值相反)到过去,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00多亿年以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大爆炸后1秒钟内的宇宙极早期,宇宙的温度高达100亿度以上,当时宇宙中除了氢元素(以质子形态存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化学元素。在这个宇宙极早期阶段,宇宙是由基本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构成的。在大爆炸后1秒钟到3分钟内,是为宇宙的早期阶段。在宇宙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8日,科学家们开始利用位于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小型"宇宙大爆炸",模拟近140亿年前宇宙形成的瞬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