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油茶饼病外担菌分生孢子阶段分离培养及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油茶饼外担菌在PDA培养基、PDA 新鲜油茶叶汁培养基、PDA 烘干并碾碎的油茶叶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中的培养,结果表明:担子椭圆、圆柱型,顶部具有2~4个担孢子梗,成熟的担孢子微循环产孢形成分生孢子,而后以出芽方式进行生长繁殖;在5种培养基中,高氏一号最适合于茶饼菌的生长;高氏一号培养基的pH值在7.2~7.4,25℃为茶饼菌的最佳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2.
曹永奕  朱秀红  夏丹  黄超 《河南科学》2013,(11):1887-1890
将配制的高氏一号干粉培养基与新鲜的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理化特性、灵敏度、保存性能测试和对放线菌接种后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高氏一号干粉培养基虽然灵敏度上有所不足,与新鲜高氏一号培养基相差5~10倍,但对于放线菌接种培养完全能满足实验用放线菌的培养分离。高氏一号干粉培养基对放线菌生物制品的生产及检验具有方便、稳定的特点,也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侧耳菇 99号担孢子 ,采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诱变 ,分离纯化后 ,得到在遗传上相对稳定的突变菌株———侧耳菇 99号V0 2 .该菌株在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 ,菌体浓密洁白 ,较对照菌株性状优良 .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的野生热带灵芝子实体为材料,经过表面消毒后,分别接种到米饭培养基、CA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结果表明,在这3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获得纯化的菌丝体.米饭培养基上的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PDA培养基;CA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最慢.对子实体、担孢子和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观察,证实所分离和驯化的菌种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 Bres.].用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培养料对热带灵芝进行了驯化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冬季较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子实体多为鹿角状畸形芝;而在2月份中旬以后较高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多为正常的掌状子实体.笔者据此认为,在海口地区,热带灵芝宜在春末至秋末气温较高的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小斑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燕麦、玉米、彼查、PDA及PDA+宿主叶片、PDA+VB1 7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结果表明,PDA+VB1和PDA培养基表面加宿主叶片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还是致病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可用这2种培养基复壮、保存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相似文献   

6.
白鬼笔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菌种分离及室内试验观察,对白鬼笔生态、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南,白鬼笔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其子实体群生于腐叶层较厚,土壤为酸性的杂木林内,子实体由菌盖、菌柄、菌托等部分组成.菌盖髓部由厚壁菌丝和囊状细胞组成.子实层由担子、担孢子及幼担子组成,每担子具4个担孢子,担孢子杆状,平滑.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具菌丝束,菌丝束由营养菌丝和粗糙菌丝构成,营养菌丝无色透明,有分支,具横隔,有明显的锁状联合.粗糙菌丝无色有隔,具锁状联合,且有膨大的纺锤状细胞,纺锤状细胞内均含有一枚球状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涂抹分离法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及样品处理对高寒草甸土壤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HV琼脂和高氏1号加重铬酸钾(50mg/L)培养基是较好的分离培养基。土样在120℃于热处理1h后其悬浮液加0.0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6%酵母膏,40℃振荡30min,能促进放线菌孢子萌发,增加放线菌的分离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西藏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砂生槐植株茎内分离得到链格孢属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和KB培养基鉴定菌株菌落形态,利用载片培养法鉴定菌株孢子形态。结果显示: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呈波状;该菌株菌落到后期时,从菌落中心到边缘呈现三种不同颜色,即中心部位为白色,白色菌落边缘为黑色,最外层为暗绿色;气生菌丝茂密,孢子与基质均呈黑色。在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该菌株菌落到后期时,从菌落中心到边缘呈现三种不同颜色,即中心部位为白色,白色菌落边缘为暗黄色,最外层为暗绿色;气生菌丝茂密,孢子为黑色,基质呈黄色。2孢子呈倒棒状、球形、倒梨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多数为单细胞假喙,少数为短柱状假喙形态。3所分离出的菌株不具有性型,能形成简单的子座,分生孢子链从子座上伸出,并作合轴式延伸。4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宽鳞大孔菌[Favolus squamosus(Huds.ex Fr.)Ames]生态特点、形态与结构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鳞大孔菌子实体菌肉肥厚,香味浓,多丛生,具有重要的人工栽培与开发价值;其子实体为二型菌丝类型,生殖菌丝无色透明,有分支,具横隔.子实层由担子与担孢子构成,无囊状体.担子棒状,每担子可产生4个担孢子.通常条件下,担孢子萌发率较低,营养菌丝生长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易产生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西藏植物内生菌曲霉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PDA培养基和KB培养基鉴定了菌落的特征,利用载片培养法鉴定了孢子的特征。结果表明: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散生,边缘不规则缺裂,稀薄而透明,基部菌丝体薄且平坦、具沟纹、丝绒状质地;在KB培养基上菌落为黑色,边缘不规则缺裂,且形成有规则的褶皱,稀薄而透明,基部菌丝体薄、平坦、具沟纹、丝绒状质地。2所分离出的菌株不具有有性型。3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淡色孢科曲霉属环绕亚属黑色组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混合菌种发酵苹果醋的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源苹果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及混合菌种发酵工艺酿制果醋。通过果酒生产中几种酵母菌在苹果汁中的发酵特点,筛选出适合在苹果汁中发酵的酵母菌种,确定最佳菌种比例,以及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对果醋产品的澄清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葡萄酒酵母和AS2.300进行混合发酵,菌种比例为1 2,接种量为8%,调...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银沙槐种子表面消毒的最佳方法及无菌萌发的最适条件,采用不同消毒剂和不同培养基对种子消毒方法和消毒后种子无菌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为自来水冲洗2—3次(振荡5rain/次),蒸馏水冲洗3次(振荡5min/次),75%酒精预处理12min,无菌水冲洗1次,5%NaClO溶液消毒15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6—8次。发芽率可达64%,并彻底无污染;在MS、1/2MS、1/4MS、PDA及不同成分PDA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除MS外,种子在液体培养基中的萌发率要高于固体培养基,最适萌发培养基为MS固体培养基,其次是PDA(含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提示培养基中水分和营养成分可能共同影响银沙槐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四种传统名茶风味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中国名茶——信阳毛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从生化成分含量角度分析了它们的不同风味,综合认为信阳毛尖在茶汤甜度、鲜爽度、浓度方面比其他三种绿茶要好,在醇度方面相对其他三种绿茶稍差;采用SDE方法萃取茶叶香精油,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四种绿茶的香气进行比较,得出信阳毛尖不同于其他三种绿茶香气的特征成分是橙花叔醇、正赓醛、苯乙酮、顺-香叶基丙酮、N-苯基-1-萘胺、十六碳酸、十六碳酸甲酯、顺-3-己烯基己酸酯的含量比其他三种绿茶都要高。  相似文献   

14.
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变种(HD-1)对菜青虫杀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饲料感染方法和大田喷杀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花生饼可以提高HD—1的杀虫效果,且添加浓度与HD—1菌株毒力呈正相关,用添加了花生饼的固体浅盘发酵培养液比市售工业化生产的同类杀虫剂杀虫效果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的富硒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亚硒酸钠(Na2 SeO3)为硒源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以获得富硒黑木耳发酵液,为有机硒多糖等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3种不同碳氮源培养基26℃于200rpm进行液体发酵,在不同时间测定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确定了最优培养基(每升)为葡萄糖20g,豆饼粉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2g.在优选培养基中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结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发酵液相比,在硒浓度为10-50mg/L时,黑木耳菌丝体的硒含量和生物量及发酵液多糖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50mg/L时,硒含量、生物量和多糖含量达最高,分别为10.48μg/g、9.37g和L20.3g/L;当亚硒酸钠浓度高于50mg/L时,菌丝体硒含量降低,生物量、多糖含量亦下降.结果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好富硒能力,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会影响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和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效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相比,添加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对硒的吸收利用,并可促进黑木耳生长和多糖含量的提高;但过量添加,则可抑制黑木耳生长并降低多糖含量和对硒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6种固体培养基上冬虫夏草菌丝的生长速度和4种液体培养基内菌丝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文山红柱兰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山红柱兰授粉后180天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且1/3MS培养基显著优于其他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的椰乳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茎尖在MS NAA0.3 BA3.0(单位:mg/L,下同) 椰乳10%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原球茎的几率最高;原球茎在MS NAA0.1 BA0.5的培养基上增殖,同时部分分化成芽;幼芽在附加5%香蕉汁和5%马铃薯汁的1/2 MS培养基上诱导出根而再生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8.
以杏鲍菇、鸡腿菇、灵芝、猴头4种食用菌为实验材料,分别在PDA和栽培料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β-寡聚酸,研究不同浓度的β-寡聚酸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β-寡聚酸浓度为1.0 mL/L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栽培料培养基中,β-寡聚酸质量浓度为2.0 mL/kg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可选择β-寡聚酸为1.0 mL/L和2.0 mL/kg分别作为4种食用菌PDA母种培养基和生产中固体栽培料中添加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