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电话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通信方式,技术换代很快,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形成了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少数大公司垄断的局面。2000年8月1日,美国正式出台了一项有关移动电话辐射标准的规定,要求移动电话生产厂商向消费者提供确切的辐射数据,并将其数据印在移动电话包装上。最近,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诺基亚公司表示,全球移动电话主要制造商计划从2001年起为移动电话贴上辐射指数标签。爱立信公司明确表示,将于2001年4月开始在移动电话包装上标明辐射指数。在移动电话辐射问题多年争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推出此项措施,意在树立本国移动电话品牌形象,抢占移动电话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移动电话辐射标准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电话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通信方式,技术换代很快,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形成了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少数大公司垄断的局面。2000年8月1日,美国正式出台了一项有关移动电话辐射标准的规定,要求移动电话生产厂商向消费者提供确切的辐射数据,并将其数据印在移动电话包装上。最近,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诺基亚公司表示,全球移动电话主要制造商计划从2001年起为移动电话贴上辐射指数标签。爱立信公司明确表示,将于2001年4月开始在移动电话包装上标明辐射指数。在移动电话辐射问题多年争论之…  相似文献   

3.
199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卫·瑞纳德提起诉讼,声称他妻子因使用移动电话而得上致命的脑瘤。瑞纳德在电视节目中发表了陈述,其他人也提起过类似的诉讼,移动电话销量下滑,制造公司还为此举行了意见听取会。 5年过去了,当人们对这些事情已淡忘时,移动电话的警报又一次响起。在《射线研究》(Radiation  相似文献   

4.
移动电话增长可观移动电话的发展是惊人的,远远超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做出的任何预测。1992年,诺基亚预计2000年全球移动电话市场的规模将是5000万部。我并不介意承认我们的预测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但至少在当年的所有预测中,我们的预测最接近事实。据测,2000年大约卖出了4.05亿部移动电话,这一惊人的数字使移动电话市场成为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5.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讯行业更多地引入高科技产品,移动电话在未来几年里将成为全球市场的畅销品。据预测,到1996年,美国的移动式电话用户将达1630万户,普及率为8.5%;至2000年,更可剧增至3850万户,普及率为14.3%。移动式电话的用途也愈来愈广泛,除了用在汽车上外,美国约有1/3的飞机也已使用。预计移动式传真机也将迎头赶上,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在家庭与办公室方面,移动电话将取代有线电话。 欧共体市场上移动电话更将是熠熠发亮的明日之星。由于数据通讯网络的发展,移动电话未来行情看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让许多山寨移动电话电池的厂商在市场上钻了空子。近年来,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不断持续上升,基于移动电话的方便性和多功能性,移动电话几乎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移动电话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飞速上升。但是,移动电话电池的安全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大小品牌的移动电话电池的爆炸事件也频出,使移动电话电池的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动电话进行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岸  汪岩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208-209
广泛普及的移动电话将是移动学习的主要终端设备,而课程资源是移动学习系统的核心内容。本文讨论了利用移动电话进行移动学习的特点,并重点对基于移动电话进行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龄人群,通过文献与市场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他们因老化症状而带来的生活不便,找出高龄人群与其他群体在移动电话使用需求上面的差异,提出了硬件界面和软件界面的设计方案,以解决高龄人群在使用移动电话时所面临的操作和功能界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消费者协会2月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有关移动电话的投诉高居榜首,移动电话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9.6%。中国消费者协会2月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有关移动电话的投诉高居榜首,移动电话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9.6%。“这意味着每十件投诉中就有一件是投诉移动电话。”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说,“由于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不断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电话的日益增多,种种功能各异的新型移动电话电池相继开发研制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的各种消费需求。 防遗失电池:这种称为Safeguard的防遗失电池是针对使用者常常不慎将移动电话遗忘在公共场所而设计的。由于手机用户遗失手机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这种电池一经面世便很快走俏。该电池实际上是一超高频收发装置,其发射部分贴装在电池上,有40%组密码可供用户使用不致出错。其接收装置类似一超小型寻呼手机,5米外便可以音乐声报  相似文献   

11.
赵志立 《科技信息》2011,(23):I0418-I0418
1992年,世界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1998年,欧洲电信运营商大力开拓手机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先后推出自己的短信业务,手机短信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M-Zone、拇指文化等新的消费概念也应运而生,在新生代中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开始使用微波频段和卫星通信技术。70年代末,美国、日本研制了服务范围划分为若干基站覆盖区的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用移动电话。1983年,上海自行研制的容量为60门的小型移动电话系统投入使用。1986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沈阳等地先后开发了移动电话业务;到1992年底,全国有320个城市开办了移动电话业务,用户数达17.7万户。到1999年底,全国移动通信网已覆盖所有地市及96%的县市,用户数达6824万户。移动通信现在正朝着数字化、小型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移动电话将与计算机联接,从而使功…  相似文献   

13.
4月20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举行首届移动电话号码拍卖会,68家(位)竞投者参加竞投,其中一部移动电话号码(9088888)以65.5万元成交。 由深圳电信发展总公司提供的30个“幸运”移动电话号码不到3小时被竞投一空,成效金额高  相似文献   

14.
何静 《广东科技》2003,(10):13-14
1986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公司的前身:广东省移动通信局在“六运会”期间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模拟手机时代。1994年在中国建成第一个GSM通讯网络开始,至2001年12月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通信保密性较差的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结束第一代移动电话的使用,转向技术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北卡罗来那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以及美国健康基金会的一项综合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可能致癌。斯坦福大学和北卡罗来那州综合实验系统公司研究了4种移动电话辐射对多种动物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电话辐射可使动物的染色体受...  相似文献   

16.
2001年,诺基亚依然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扩大着自己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无论是在网络方面,还是在移动电话,领域中,诺基亚再一次实现了良好的利润率和高于市场成长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第一季度,诺基亚集团的净销售额增加了22%,达到80.07亿欧元。诺基亚网络的净销售额增加了35%,诺基亚移动电话的净销  相似文献   

17.
GSM数字移动电话系统自1991年在欧洲投入商用以来,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电信“全球通”是邮电部电信总局经营的GSM139数字移动电话网络。目前,“全球通”被电信总局指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这一名称。深圳市的GSM139数字移动电话全属中国电信“全球通”。  相似文献   

18.
行业运行     
2009年电信业统计公报发布2009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7946.7万户,总数达到10610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0.4%,移动电话用户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超过4亿户。  相似文献   

19.
申馨 《广东科技》1998,(8):17-17,31
现在可用移动电话通话、发电子邮件,还能查看股票价格。将来,你也许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无线连接高质量视频信号、因特网及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日本已计划于2000年开展所谓第三代系统的研制。到那时,全世界将会有6亿移动电话用户,无线通讯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会有许多人完全舍  相似文献   

20.
科技信息     
新型多媒体移动电话西班牙巴塞罗那已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媒体移动电话 ,这种可传送多媒体讯息的移动电话将于2 0 0 2年第二季度进入欧洲、非洲及亚太市场。它可将文字讯息同图像及声音讯息结合在一起 ,同时进移传送。这种移动电话内还装有数码相机 ,可拍摄和传送图像。这种型号的多媒体移动电话造型奇特 ,体积小 ,重量仅为 1 5 4 g ,有 3 5× 41mm的彩色显示屏 ,通话时间可达 2~ 4h ,待机时间为4~ 1 0天。这种新型多媒体移动电话的问世标志着移动通讯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一代“VAIO”试制机索尼发表了新一代笔记本电脑“VA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