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浩岚 《科技信息》2009,(18):173-174
会计专业是财经类或管理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必设专业,在部分院校已经成为社会和市场公认的品牌专业。针对当前会计行业就业的新趋势,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以就业为导向,应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性效应是高职会计品牌专业进一步延伸需要解决的又一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围绕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展开研究和探索,从能力体系、核心课程和工作岗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突出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围绕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展开研究和探索,从能力体系、核心课程和工作岗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突出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就业需要,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10,(26):258-258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深入,基础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结合,服务于专业的形式越来越紧迫。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必须服务于专业,与专业相结合。因此,体育公共课程选取一些适合于各专业人才发展的课程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本文就体育课程选取的原则和内容进行一点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晓燕 《科技信息》2013,(34):184-185
《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掌握物流公司营销专员或客服专员的岗位技能,掌握物流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为了更好地体现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特色,实现课程教育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改革。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方式,除了少量作为导入课程的理论知识外,其它所有内容采用全程实训的方式。学生通过实训任务的完成,掌握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过程中的关键技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流营销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工作过程对接、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够鲜明、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等问题,结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置与开发课程,构建了校企对接、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1+3+4"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对提高就业质量,提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内涵建设,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贠娜 《当代地方科技》2012,(11):134-135
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立足于社会、与普通高校新闻专业本科生竞争的重要法宝。然而,在高职新闻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与现阶段新闻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就高职院校新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促进高职新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凝练特色。在教学管理方面,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化、动态化,师资队伍结构多元化,学生管理“导师”化,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实现核心能力培养岗位化,考证、比赛课程化.实训实习教学立体化、常态化,“教、学、做”一体化.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和就业一体化,以提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会计与统计专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其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与统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着重解决课程设置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实践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以及社会资源引入不够等问题。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观,高职院校会计与统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对人才需求分析,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有效组织课程的实施,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社会的就业岗位缺乏,而在于高职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其具体原因在于企业素质提升对高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发展不到位、高职学生自身能力不强、企业工作待遇低和环境差等。解决的对策主要有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改善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改变国家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经费投向和高职院校实施人文关怀教学等。  相似文献   

12.
产业服务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融入现代产业链将产生互动效应,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针对区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只有把握现代教育与区域产业链要素的关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符合生产实际的专业,对接好地方产业与高校专业,才能推动高职专业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推进,毕业生的就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涉海专业作为我国开发海洋产业、巩固海军力量、发展海洋事业的后备人才培养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向直接影响了海洋相关事业的发展。下文就高职院校涉海专业就业环境分析作为出发,立足于高职院校涉海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就业意向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涉海专业高职院校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是一类具有特殊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企业实践是专业教师提高职业教学能力的内在需求,也是落实就业导向、能力主线职业教育方针的具体措施。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现场性,工作过程的有效性成为丰富教师企业经历,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成为教师自适应培养素质高、知识新、技能强、业务精的"双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高校办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创业水平高不高。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激励自主创业,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评估重要内容"。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和提升的过程。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全程性、全方位性和渗透性等特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负责人,学生基础优良影响深远,具备参与创业就业教育、建设创业就业校园文化氛围、贯彻落实创业就业教育理念的先天条件,是实现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解臣习  许艳辉 《科技信息》2013,(19):274-275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如何增加专业与职业岗位的符合度是高职院校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笔者在高职的范畴内研究就业问题,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就业为例,引入PDCA循环提高就业管理的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晓梅  邵海英 《科技信息》2013,(12):464-464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文以山东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为例,从企业岗位群的调研与分析出发,设立以实际的工作岗位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教学,将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课堂,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与工作岗位实现零对接,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构建相对科学的育人体系,以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各个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进行一体化教学,同样学材内容也改进不小。本人根据多年的企业工作和教学经验,将一体化学材中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任务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学生将来企业顶岗实习打下更好的技能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显性课程为主的培养方法无法达到“心理”层面的提高。以会展专业为例,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文化心理等方面论述隐性课程设计,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