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鉴于失速速度试飞在民用飞机适航审定试飞中的重要性,该文对民用飞机失速速度适航审定试飞进行讨论.重点结合某型号民机的试飞数据,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讨论.失速速度是适航审定的重点试飞科目,也是Ⅰ类风险试飞科目.该文的工作可能对后续型号失速试飞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用飞机试飞是民机研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完成从理论到现实、从纸面到空间转换的重要程序。该文首先对民用飞机试飞项目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其次针对WBS和并行工程在民用飞机试飞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后对不断涌现的虚拟现实、综合仿真等新技术在民用飞机飞行试验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改进我国民机试飞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对提高我国民机试飞项目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飞机飞控系统的性能和品质的评估,飞机姿态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参数分析依据。SPAN/INS航姿系统与传统的HZ系列的航姿系统相比,具有加装件数少,重量轻,串口输出,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在大型军机、民机的试飞科目上使用。  相似文献   

4.
探索以国产民机为验证平台,通过国产机载系统的研制和演示验证,实现国内系统供应商构建集成能力,全面建立符合民机要求的系统研制技术体系,研究形成完整的研制技术规范、管理规范、符合性验证规范;同时通过演示验证,提供符合现代民机标准的机载系统,满足国产民机装机技术性能要求,全面提升国内供应商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综合研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中B部分高速特性考察了高速飞行时飞机的稳定性及操纵性,是适航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速特性试飞是民机型号合格审定中必须演示的高风险试飞科目之一。该文在对适航标准的分析理解基础上,进行高速特性试飞计划研究,对试飞中飞机的飞行任务、试飞构型、飞行速度、重量重心和动力设置状态等进行详细定义,可用于组织民用运输类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试飞。  相似文献   

6.
王佳  刘星宇 《科技信息》2013,(20):455-456
《CCAR-25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中B部分"稳定性"的纵向静稳定性考察了飞机改变速度所需的杆力方向、杆力-速度平衡曲线以及操纵结束后飞机速度的恢复能力,是适航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纵向静稳定性的试飞,是民机型号合格审定中必须演示的试飞科目之一;在对适航标准的分析理解基础上,进行纵向静稳定性的试飞计划研究,对试飞中飞机的飞行任务、试飞构型、飞行速度和动力设置状态等进行详细定义;试飞计划的研究结果,可用于组织民用运输类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试飞。  相似文献   

7.
MOC 6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飞是民用飞机取证的重要必要条件,本文以中国民航局(CAAC)相关的民用飞机审定试飞规章条款为基础,以咨询通告AC25-7C推荐的试飞科目以及方法为依据,结合民用飞机惯性基准系统(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IRS)的试飞为背景,详细介绍了MOC 6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飞中的航向精度试飞科目,包括其技术要求以及试飞的流程,阐述了实际试飞的方法和判据,以及相应试飞数据处理结果。用于指导民用飞机进行MOC 6航向精度工作,填补了国内民用飞机相关工作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测试线缆工作是大型客机试飞改装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也是民机试飞的试飞技术的重点攻关任务。大型客机测试点参数繁多,系统复杂带来空间紧张和布线困难的问题,同时又面对着适航严格的改装审定,该文从一体化并行改装思路,分布式测试改装系统构架和线缆转接中继设计三方面对民机试飞电气线缆改装方法进行探讨。通过一体化改装工作模式来,保障电气线缆改装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并提高线缆改装的效率,采用分布式架构来减少测试线缆的数量和长度,并提出可采用线缆转接器来有效地解决狭隘区域的布线困难。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用飞机进行试飞时对于各种复杂前置条件的管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需求的试飞需求定义和管理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飞机的设计特点和试飞执行过程中需关注的各种因素,采用需求管理的概念,开发一种与民机研制相匹配的试飞需求管理工具,以保证试飞过程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民机适航取证试飞中ILS基准DDM值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恒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5054-5057
描述了民机适航取证试飞中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ILS)调制深度差(DDM)基准值的获取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分析ILS基本原理及其航道位移灵敏度和下滑位移灵敏度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推导了ILS基准DDM值的理论计算方法;第二,根据光测和DGPS定位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经验,提出了使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对试验机进行精确定位的方法,并给出了二者各自的使用条件;第三,结合MA600型飞机适航取证试飞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应用与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提出的ILS基准DDM值获取方法,对ILS适航试飞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汤旭 《科技信息》2011,(22):I0399-I0399,I0402
本文通过对SAEARP4761中提出的一套机载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方法对民机氧气系统安全性设计和评估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此表明氧气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对§25.1309条款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机载气象雷达飞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载气象雷达是保障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电子设备。机载气象雷达探测的气象目标非人力可控,由于无法直接获得气象目标的测量数据,一直以来,飞行试验都难以有效评估机载气象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准确性。给出了一种基于地面天气雷达单站雷达图的机载气象雷达飞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对机载气象雷达探测气象目标的强度、位置及形状准确性的有效评估,为机载气象雷达在飞行试验过程中的参数调整及性能考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系统工程在高度集成的复杂民机产品的研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民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机结构设计中如能引入系统工程过程和方法,必能有效促进民机结构设计工作的革新。民机结构设计的系统工程过程包括功能分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零部件生产、部段和全机结构集成及试验试飞等过程。民机结构需求体系须按照结构设计层级进行制定,并依次进行需求确认和需求验证。民机结构设计相关的系统工程问题还包括接口管理、构型管理、技术风险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郑笔耕 《科技资讯》2006,(33):157-158
工作在高频段的地波超视距雷达,受到高频频段无线电严重干扰,如何避免和减少此类通信干扰一直是研究难题。本文分析了高频通信干扰的产生及特点,通过无目标距离单元干扰样本值估计出干扰的统计特性,并利用特征分解及投影的方法抑制高频通信干扰。对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高频通信干扰。  相似文献   

15.
MOC 6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飞是民用飞机取证的重要必要条件,本文以中国民航局(CAAC)相关的民用飞机审定试飞规章条款为基础,以咨询通告AC25-7C推荐的试飞科目以及方法为依据,结合民用飞机惯性基准系统(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IRS)的试飞为背景,详细介绍了MOC 6适航符合性验证试飞技术要求以及试飞的流程,用于指导民用飞机进行MOC 6符合性验证工作,填补了国内民用飞机相关工作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以风送静电喷雾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三维坐标系下建立雾滴沉降运动及黏附受力模型,分析了静电喷雾中的荷电特征因素对雾滴沉降、沉积和黏附靶标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树木靶标模拟喷雾试验及雾滴静态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测试,分析对比了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条件下雾滴的沉积分布效果及黏附特性。结果表明:雾滴荷电可以增加雾滴的沉降速度,并定向向着靶标运动沉降,靶标正面沉积覆盖率较非静电喷雾平均提高了24个/cm2,而且在靶标背面也有一定数量的沉积,同时静电作用可以减小雾滴与叶片的接触角,减小液滴表面张力,提高雾滴在植株表面的有效沉积率。  相似文献   

17.
以风送静电喷雾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三维坐标系下建立雾滴沉降运动及黏附受力模型,分析了静电喷雾中的荷电特征因素对雾滴沉降、沉积和黏附靶标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树木靶标模拟喷雾试验及雾滴静态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测试,分析对比了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条件下雾滴的沉积分布效果及黏附特性。结果表明:雾滴荷电可以增加雾滴的沉降速度,并定向向着靶标运动沉降,靶标正面沉积覆盖率较非静电喷雾平均提高了24个/cm2,而且在靶标背面也有一定数量的沉积,同时静电作用可以减小雾滴与叶片的接触角,减小液滴表面张力,提高雾滴在植株表面的有效沉积率。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失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现代高性能民用飞机的失速告警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式,然后通过对民机设计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试飞数据,讨论了影响飞机失速速度和失速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民用飞机组合导航系统多传感器器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在飞行管理系统内按照各种导航设备定位精度的顺序,实现包括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基准系统(IRS)、甚高频全向信标(VOR)、测距器(DME)等机载设备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为国产民机机载航电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机载细水雾灭火技术研发及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支持,对近年来国内外细水雾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细水雾喷雾特性对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影响、添加剂的影响、环境情况对于细水雾灭火的影响,以及利用细水雾进行的相关实验研究等。提出今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一代机载灭火技术、细水雾对遮挡火灾的抑制机理、高高原环境下细水雾特性与雾场诊断、细水雾灭火应用设施的设计、高效货舱机载灭火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低压细水雾生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最后,结合民机哈龙替代灭火技术需求,设计了新一代机载细水雾灭火技术研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