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通过敦煌藏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问古代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相似文献   

4.
七十三岁高龄的布根先生是一位生活在康区察瓦龙乡的老人,他自十九岁以来,就跟随当时的几位藏族富商往返于茶马古道,过着传统意义上的马帮生活,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老人以一个马夫的身份跟随商队先后去过内地五次,印度一次,拉萨两次,昌都四次等。老人家既熟悉茶马古道上过去的道路状况,又对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目前健在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作者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委托,对布根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茶马古道的由来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茶马古道和百越古道的区别,对百越古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6.
浅论元代藏区的茶马互市与驿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马互市是古代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元朝中央政府在藏区设立和推行的驿站制度进一步拓展了唐宋时代就已形成的茶马互市路线,文章探讨了元代藏区的驿站制度,及其对中外文明通道茶马古道上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互进行茶马互市时所形成的商路。历史上进行过茶马交易的地方遍及我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辽东、晋北等地。茶马交易的古道几乎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9日,四川迎来了第一场春雨, 兰花胜地雅安市天全县也在阵阵礼炮声中迎来了天全县兰协成立暨首届春季兰展。天全处于四川地理位置的中心区域,是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距离雅安最近的山区县,也是茶马古道向西延伸必经的第一个县城。如今,古道已被川藏公路取代,但在山间被川藏公路所截断的古道仍一段段残留在山间。荒草掩埋的古道延续着千年的历史,深深的拐子窝诉说着背夫的血泪。古道上的一个个驿站(村寨)仍保留着古朴的面貌,村寨里仍可以寻访到年迈的背夫。  相似文献   

9.
茶马古道文化如同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一样,它是和而不同的。清代咏藏诗证明:北、中、南茶马古道文化丛是涵化了的唐、蜀和藏文化丛。循文化地理学阐释,形成三种文化丛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民族类聚、区域方位、主地标、区域政治文化主阵地四大因子。清代咏藏诗的纪行游踪特征与茶马古道文化线性特征趋于一致,说明两者之间渊源颇深,这为着力打造“茶马古道文化长廊”提供了除地理学、考古学等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即文学路径。底蕴丰厚的清代咏藏诗,无疑会令茶马古道陡增几分书香气息,为茶马古道文化赋予诗书气质。  相似文献   

10.
曾兴盛于史的川藏茶马古道,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古老性和民族性、集中性与组合性等独特优势.文章提出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需整体规划、分段打造,突出重点、树立精品、发掘亮点、酿造绝品;凸显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特色,实现专线旅游和专题旅游良性互动;针对区位资源现状,打好“组合拳”,充分实现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与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有机结合;建立并逐渐完善古道沿线交通、食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域外影响,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1.
《草堂诗余》是一部“重北宋、轻南宋”,独尚绮艳婉丽词风的一部词选,在流传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承袭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之影响,且为反拨明末淫靡词风,《草堂诗余》在清初一时被重新接受.但由于《草堂诗余》取径狭隘,以绮艳婉丽为词风本色,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晚明淫哇之风,但最终无法避免流入淫靡,且受当时社会情况、清廷文化政策之影响,《草堂诗余》受到了批判,乃至最终摒弃  相似文献   

12.
梅关古道是唐代开凿的,它部分利用了旧关道而截弯取直,比旧关道拓宽、缩短了很多。梅关是宋代设置的,关楼屡次被毁,现存关楼是明代重修的。梅关与梅关古道的历史作用,经济上表现为道以通商,关以征税,政治上表现为其既是贡道,又是驿道,还是军事行走路线和军事对垒阵地,文化传播方面主要表现在推动中原文化的南传与珠玑古巷及其"寻根"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自唐中叶以来,商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的发展程度则更进一步,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文章试图对商品经济作用下的宋代社会风气作些探讨,从而使人们对宋代社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对唐代大历浙西联唱的地域影响考察中,湖州雅集的郡守宾客唱和风尚是不容忽略的。其上承晋宋以来的郡守宾客唱和遗风,下启赵宋的郡牧文豪集会风气,截然不同于明清以地域文化精英为雅集主体的文会流风。以郡守宾客为集会主体,历代郡守修造、雅集的亭堂楼台为集会场所,以宴游饯别和人文旨趣为集会主题和格调,充分展现了唐宋湖州雅集风尚的主要特征。唐宋湖州雅集风尚对其地的文化品格建构颇有贡献,同时对明清湖州的文会兴盛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6.
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唐中叶以来 ,商业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两宋的发展程度则更进一步 ,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文章试图对商品经济作用下的宋代社会风气作些探讨 ,从而使人们对宋代社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吐蕃自开皇二十年(600年)崛起于青藏高原以后,积极向外扩张。其对唐西域的征伐几乎与吐蕃帝国的兴衰相始终,对丝绸之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认为,吐蕃在唐西域的活动,阻隔了中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丝绸之路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科举制的演变、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宋代理学的产生等,而这些变化对唐宋时期学校的兴废,宋代学田制的产生,理学思想对书院兴盛的作用等产生广泛影响。所以,唐朝学校教育发展到宋朝,在学校教育的管理上、官学教育的内容上、蒙学教材的编写上、书院制度的发展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