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洞穴碎屑堆积物特征探讨洞穴发育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结构特征及其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探讨岩溶洞穴的发育和形成的古环境.对洞穴石英砂表面微结构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表明贵州构皮滩早期洞穴碎屑是在水动力较强的条件下形成的;对洞穴湖相沉积物作了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如洛塔洞穴堆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早中更新世时为温暖湿润的气候,而晚更新世时为较干旱气候;通过洞穴砂的矿物成分分析,探索了洞穴本身的展布,为四川彭水岩溶区东西向洞穴系统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成功地兴建在岩溶地区的大型水电工程.岩溶渗漏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结合工程的运行情况,对坝址区岩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浅部岩溶与深部岩溶的发育均受到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在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通过对岩溶洞穴堆积物特征及岩溶水质的分析,指出岩溶发育阶段在垂向上具有不一致性,文章还对巨厚可溶岩层中产生渗流的有效厚度问题作了初步讨论,并指出其在防渗方案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四扣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孔隙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扣洼陷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同生期、早期近地表、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在礁滩体沉积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碳酸盐岩中的不稳定组分形成大量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随着湖平面的下降,早期弱固结的礁滩体经历了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形成大量溶蚀缝、洞,原始结构被破坏,并伴有大量的植物根茎及生物;沙四段沉积期后发育的表生岩溶作用平面影响范围大,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下10 m的深度范围内,单个溶洞由顶部垂直溶蚀带、内部充填角砾岩带和底部弱溶蚀带组成;埋藏岩溶作用主要与有机酸溶蚀碳酸盐岩矿物有关,形成了大量的"蜂窝状"和"针孔状"孔隙。多期溶蚀作用是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岸向湖方向,依次发育表生期岩溶储层—同生期和近地表岩溶储层—复合岩溶储层—埋藏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4.
青龙洞位于太行山南段涉县镜内,溶洞发育岩层为奥陶纪厚层灰岩。洞内堆积物类型齐全,化学沉积物造型奇特具有较高的地质研究及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初步论述了构造、岩溶发育及洞体形态特征的相互关系,并对洞内堆积物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堆积物成因、形成条件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演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青龙洞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文中最后介绍了该溶洞的旅游资源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皖北奥陶系古岩溶可划分为沉积岩溶作用期、风化壳岩溶作用期、埋藏岩溶作用期、构造岩溶作用期和二次埋藏岩溶作用期;其岩溶类型主要有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或压释水岩溶和构造岩溶或热水岩溶四种类型;其岩溶岩包括岩溶沉积岩和岩溶改造岩两个大类,并可进一步划分出8个亚类和5个子亚类.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川南实习队及古岩溶调查组,于1985年5月在川南古宋及泸州地区发现了下二叠统阳新灰岩中的东吴期层间古岩溶。这类古岩溶区别于阳新灰岩沉积之后、上二叠统龙潭煤系沉积之前的间断期所形成的古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三叠系雷口坡组四段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标志着雷口坡组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本文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白云岩有序度等分析手段对川东北雷四组古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加深对古岩溶储层的整体认识。综合分析和研究古岩溶形成的主要两种原因:一是构造作用导致元坝地区雷口坡组抬升、剥蚀并遭受岩溶作用;二是雷口坡组岩石的物质成分影响溶蚀速度。并通过分析指出,雷口坡组经历了多期次溶蚀改造,包括风化期大气淡水前溶蚀、风化期溶蚀及风化期后埋藏溶蚀,其中风化期岩溶作用尤为明显和强烈。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归纳总结岩溶类型,探讨岩溶作用的发育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黄骅拗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孔隙型、孔-洞-缝型及裂缝型3大类,储层发育程度与古风化壳的距离有关。岩溶作用主要为表生期岩溶作用和埋藏期岩溶作用,表生期岩溶作用因经历的构造运动背景不同而导致了岩溶路径和岩溶强度的明显差异,埋藏期岩溶作用多与后期的构造作用关系密切。表生岩溶作用存在均衡岩溶和差异岩溶两种,沉积-成岩与构造-古地貌对表生岩溶储层具有主要的控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不仅受到发育沿断层、裂缝下渗大气淡水与埋藏环境压释水混合溶蚀作用的影响,而且岩浆-构造热液溶蚀作用亦对岩溶储层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旺苍地区岩溶地貌形态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旺苍地区发育有典型的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主要以峰丛-溶蚀洼地、大-中型岩溶漏斗、溶蚀峡谷以及地下溶洞和洞内化次生化学沉积物最具特色。通过对研究区存在的夷平面进行探讨,认为本区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蚀面,形成了米仓山期、元山坪期岩溶夷平面和盆地期剥蚀面。米仓山期仅存保留于2 000 m左右的峰顶平坦面,主要以丘峰-岩溶洼地组合为主;元山坪期以峰丛-峡谷、大型溶洞组合为主,海拔高程在1 200~1 500 m;盆地期剥蚀面以溶蚀漏斗、落水洞、中-小型溶洞及地下河流组合为主要特征,海拔高程在500~900 m。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旺苍地区岩溶发育成因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岩性、水的侵蚀、地质构造等为旺苍地区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并且还受到地形地貌、气候等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岩演化复杂。为摸清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宏观露头-岩心及微观薄片、储层物性测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储层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滇黔川地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丘亚相的藻纹层云岩、藻云岩,浅滩亚相的藻砂屑云岩,云坪亚相的粉-中晶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内孔和粒间溶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与溶缝,整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优质储层受控于沉积相、岩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的叠加效应。藻丘、浅滩及云坪亚相的有利岩相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灯二段与灯四段上部受大气淡水与混合水改造形成有效的次生溶蚀孔洞缝,从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品质。  相似文献   

11.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古籍文献的定义,分析了古籍文献撰制的目的和意义,论述了古籍文献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正确保护与利用古籍文献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古籍本体构建为例,从数据选择、构建方法、总体设计几个方面探讨领域本体构建流程,采用Jena实现了对该本体的可视化浏览以及基于自然语言的语义检索。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古籍部是图书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当今图书馆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古籍部门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背景,走上自我创新的道路。对高校图书馆古籍部门在文献保藏、服务读者的方式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内容,就网络环境下古籍读者服务的对象、古籍工作人员的现状、古籍读者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省区之一,而其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为8 557.45km2,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2.45%.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与治理研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和特征,着重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数字化对古籍文献应用与传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的现状,探讨了古籍文献数字化面临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贾运  田学东  左丽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2021-12027
古籍版面图像结构复杂,对其进行有效、准确的分析是实现古籍汉字识别与检索的前提和基础。对古籍汉字版面分析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在对古籍版面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LOF和波动阈值的古籍版面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LOF的分类算法对古籍版面图像投影分割后的区域进行分类,确定存在分割问题的候选混合区域;然后,利用波动阈值对候选混合区域中的文字与框线粘连部分进行分割;最后,确定古籍版面中的文字区域并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古籍文字区域和框线区域,版面分类和分割准确率分别为87.02%和78.69%。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提供理论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特点.研究表明:独特的喀斯特环境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又制约了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对喀斯特环境产生了正向改良和逆向破坏.结论: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喀斯特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