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不同氮浓度(0、0.5、l、5、10、247 mg/L)培养的小球藻对发头裸腹溞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随氮浓度的增大,发头裸腹涵的首次怀卵时间(成熟时间)呈现先缩短后升高的趋势,首次怀卵体长随氮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发头裸腹溞的最大首次产幼溞数(13.7 ind./per female)出现在氮浓度为10 mg/L的实验组.高氮浓度组的发头裸腹溞种群密度小于低氮浓度组.One-way ANOVA分析表明,不同氮浓度培养的小球藻对发头裸腹涵的首次怀卵时间(P<0.00l)、首次怀卵体长(P<0.001)、首次产幼溞数(P=0.031)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种群密度无显著影响(P=0.234).结果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氮浓度培养的小球藻不利于发头裸腹溞的生长与生殖.  相似文献   

2.
在相对恒定的温度(28℃)、盐度(27.5)和光照条件(3 000~4 000 lx)下,培养液为密度(3~4)×106 cells/mL小球藻藻液,设溞密度1、3、6 ind/mL三个水平,培养液更换方式1次/12 h、1次/6 h和机动更换三种方式,研究不同组合对蒙古裸腹溞产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至第4窝产幼结束,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平均雄体产出率范围为0.14%~13.01%,以溞密度3 ind/mL×培养液更换1次/12 h组最高,溞密度1 ind/mL×培养液机动更换组最低;不同组合第1窝均有雄体产出,且窝产雄率差异极大,变动范围0.54%~29.00%,第2窝只有部分组别有雄体产出,且产出率远低于或低于同组别第1窝,第3、第4窝各组别均未发现有雄体产出;检测27个单个母溞的第1窝产出幼体,48.15%的母溞产出幼体是全雌的,51.85%的母溞有雄体产出,窝产雄率16.67%~60.00%,没有一窝是全雄的;不同培养条件下的雄体产出效率基本上都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至第一窝产出,雄体产出效率范围为0.15~7.78 ind/(d·L),以固定组1次/12 h×3 ind/mL组合最高,机动组×1 ind/mL组合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溞密度和培养液更换方式对平均产雄率有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广东引进斜带石斑鱼受精卵1.5kg(约2.2×106粒),孵出仔鱼约1.8×106尾,在水温25.0~28.8℃、盐度25.6~28.4、溶解氧5.7~7.3mg/L的条件下,使用海水小球藻、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和鱼糜进行饲喂,经72 d培育出平均全长44.1mm的幼鱼约3.05×104尾,育苗成活率达1.7%.  相似文献   

4.
在25℃下,研究4种酵母浓度(A:1×104 cells/mL,B:1×105 cells/mL,C:4×105 cells/mL,D:8×105 cells/mL)对发头裸腹(氵蚤)种群动态和两性生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头裸腹(氵蚤)在高酵母浓度组下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低酵母浓度组.A、B、C、D组下,发头裸腹(氵蚤)的平均最大种群密度分别是197 ind./200mL、2 311 ind./200mL、4 545ind./200mL和8 985 ind./200mL.在高酵母浓度下,发头裸腹(氵蚤)的雄体密度明显大于低酵母浓度组.A、B、C、D组下,发头裸腹(氵蚤)的累计卵鞍数分别为45 ind.、741 ind.、1 282 ind.和897 ind.,含有2个休眠卵的比例分别为24.4%、80.2%、55.2%和39.0%.One-way ANOVA分析显示,酵母浓度对发头裸腹(氵蚤)的种群密度、雄体密度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01);但对发头裸腹(氵蚤)所产的卵鞍数影响不显著(p=0.085).  相似文献   

5.
在适宜浓度下 (鸡粪折合干重 5g L、小球藻 2× 10 6细胞 mL) ,按一定容积比例 ,配制成鸡粪与小球藻混合液 7组 ,取原液 2组作为对照 ,分别对多刺裸腹 (Moinamacrocopa)进行单体培养 (每组 30♀♀ ) ,实验后进行生物学参数比较与模糊判别 ,发现容积 4 8:4 8组在 9组中最为理想 ,总产子数高达 4399个水平 .  相似文献   

6.
对白蜡多年卧孔菌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其摇床发酵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6,摇床转速180r/min,10%接种量培养7d,最大产量达到15.46 g/L.发酵罐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7.7 g/L,酵母粉8.3g/L,磷酸二氢钾6.31 g/L,培养温度30℃,装液量6L/10L,初始pH为6,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培养120h,最大产量达到19.47 g/L.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有利于小球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采用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在无菌条件和开放培养条件下对小球藻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和放大,并考察小球藻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利于小球藻生长的培养基组成为:0.2 g/L(NH_2)_2CO,0.5 g/L NH_4Cl,0.75 g/L NaHCO_3,0.03 g/L KH_2PO_4,5 g/L葡萄糖,0.3 g/L MgSO_4·7H_2O,0.008 g/L FeSO_4·7H_2O.在此培养基中培养4 d小球藻的浓度可达2.15×10~8 CFU/mL,为优化前的26.7倍.在开放培养条件下,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3 g/L,其他成分与无菌条件相同时,小球藻细胞浓度可达9.9×10~7 CFU/mL,并在1 000 L的容器中得到成功放大.小球藻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绝对去除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小球藻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6.4 mg/(L·h)和17.8 mg/(L·h).  相似文献   

8.
在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鱼黏液、鸡蛋黄和鲜豆浆,以常规小球藻培育为对照组,采用3种不同强化剂培育轮虫20 d,研究不同饲料组轮虫的密度和怀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饵料组,轮虫密度各组间差异显著,鲜豆浆组轮虫的密度最高,达到600个/m L,其次是鸡蛋黄组,最高达到480个/m L,鱼黏液组最高为250个/m L,小球藻对照组最高为200个/m L。对照组与鱼黏液组、鲜豆浆组、鸡蛋黄组差异显著(P 0. 05)。不同组轮虫怀卵量差异显著,鲜豆浆组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第10 d达到910个/m L,第18 d达到最高920个/m L,其次为鸡蛋黄组,也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第13 d达到630个/m L,第20 d达到660个/m L,鱼黏液组和小球藻对照组最高分别为400个/m L和310个/m L。研究表明,投喂鸡蛋黄和鲜豆浆对轮虫的繁殖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能转化阿魏酸生成香兰素的一株桑肠杆菌VL4-3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条件、种子培养基和种子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麸皮10g/L,豆粕1g/L,氯化钠0.5g/L,硫酸亚铁0.5g/L,pH=8;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接种量10%,摇瓶装液量10%,阿魏酸最大加入量10g/L,37℃,100r/min,避光培养12d;最佳种子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最佳种子培养条件:25℃,100r/min,24h.在上述优化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香兰素最大浓度为2 262.43mg/L,最大转化率为28.8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球藻在自养条件下和以乙酸为碳源的异养、混养条件下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变化。【方法】以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OD_(550)和光系统Ⅱ(PSⅡ)叶绿素荧光研究其生长情况和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小球藻在初始接种浓度为5×10~6个/mL的条件下,异养和混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自养,到达稳定期仅需1.5d,而自养生长需要9d;叶绿素荧光参数自养大于混养,而混养又大于异养,有效光量子产量混养比自养降低21.5%,异养比自养降低98.1%;混养的Rubisco酶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异养和自养的3.2倍和1.8倍。【结论】小球藻在混养条件下光系统仅受到微弱抑制,生长速度和最高细胞密度均高于其它营养方式,适合规模化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