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赠答送别之作是纳兰性德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题材的词作,因其词风有激切悲凉与抑郁哀伤之不同,可区以别之,分为两类.这些作品充分地体现了纳兰性德词多愁善感、尚友重交的品质,而这是与词人颇为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个体性情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汉语,成为时髦词.在这些时髦词中,很多是源于英语的外来语.外来语的存在形式共有七种.源于英语的外来语大量进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及人们对新事物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清初词人焦袁熹的论词组词《采桑子·编纂〈乐府妙声〉竟作》五十六首是词史上第一组论词组词。结合焦袁熹的其他词论资料,可以看到焦袁熹论词并非前人所说不脱浙西派窠臼,而足称浙西派之诤友,他在浙西词派风靡词坛之后重新提出尊柳、尊周,认为词是以“嘲弄风月”来“空中传恨”,提出词中所传之情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并对这种词境早于况周颐近二百年进行了描述,凡此皆在词论史上颇具开创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谢章铤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词人、词学家,其《赌棋山庄词话》部头之大、论述之精彩,乃是词话史上少有的名作,得到了词学界的一致好评。谢章铤的词及词学在清代词史及词学史上可分得重要一席。近年来,词学界关于他的专论文章逐渐增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成绩斐然。但是,学界对其研究仍存诸多方面问题,尚需进一步认识和讨论。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历代学者对谢章铤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研究的成就及不足。  相似文献   

5.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6.
钱芳标乃云间词派之后劲。他的《湘瑟词》以才气见长,乃才人之词。其词格调疏朗,多隐逸之思,但有帮闲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湘瑟词》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李雯是云间词派著名词人,对清词中兴有开启之功。他的《蓼斋词》主要有三大主题。一是艳情。李雯暗恋柳如是,《蓼斋词》中多春闺风雨之艳词,抒发了他对柳如是的刻骨相思,感伤而凄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钩索柳如是在云间的情感经历,主要考证了她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的恋情,而忽略了她与李雯的情感,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二是悲秋。《蓼斋词》自伤身世,流露出文人悲秋的凄寒心态。三是易代之悲与仕清失节的愧悔。《蓼斋词》在艺术上能糅合明代传奇叙事之精神,抒情中蕴含戏曲之结构。李雯主要取径于南唐北宋词,又得李清照词之神韵。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了大量例子,从汉、德两种语言词汇的词义,词的逻辑理据与语义理据以及词的语境范围对比了汉、德两种语言的对应词.  相似文献   

9.
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创作主体主要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但根据其内部的不同渊源传承及体制特征等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题材选择、范式、形式、语言及风格等方面的歧异,北宋怀古咏史词又可划归三大系统:单纯合乐演唱的词之系统、配合其他文艺形式表演的词之系统以及禅宗颂古系统。这三大系统共同构筑了北宋怀古咏史词的完整性,并体现出北宋时期词与其他文艺形式的融合和互动,以及北宋词的雅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唐圭璋的词学,继承了朱祖谋和况周颐的传统,又在辑佚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词选之学和词史之学方面,超越了朱、况。唐圭璋从事词籍的整理和批评的时候,总是体现着强烈的"尽全意识"和"文献意识",这是朱、况所不具备的,对今天的词学研究来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他一生创作的340余首词,"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具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蕴,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而哀怨的情思,流露出孤寂凄婉的物哀意识。一是流露出作者对生命易逝、人事易衰的宇宙时空恐惧感;二是流露出作者对岁月更替、草木荣枯的伤逝情怀;三是流露出作者感喟沧海桑田、盛衰无常、兴亡无据的悲凉感。可以说,这种能给人以最大审美感受的物哀意识贯穿了纳兰性德的整个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2.
忧患意识在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这与他的个性气质及所处的环境有关。冯延巳的这种词风,既影响了李璟、李煜的词作,亦开启了北宋晏殊、欧阳修诸家的风气。  相似文献   

13.
自从清代常州词派以来,人们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上解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或赞颂,或同情,或贬斥,但都认为词中女主人公的情绪是感伤的。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囿于各自的文化批评定式对这首词的误读,词中女主人公的情绪应是喜悦的,不是感伤的。  相似文献   

14.
漳州方言的语气词“啦”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词“啦”是漳州方言典型的特征词之一,根据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其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探讨是必要的。“啦”可用于各种句类的句末和句中,起着加强某种语气或增添某些感情义素的作用。其形成时间当在清末之后,是由句末语气词“哪”变音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也是"四杰"中命运比较凄惨的一个,落得个自尽的下场。他的作品有其独特的"意象"。根据这些"意象",可以发掘卢照邻的"情志"。分析这些意象,卢照邻作品中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组。三组意象分别表现了卢照邻孤独寂寞的感受、伤叹衰老的心境和悲哀伤感的情调。究其悲哀原因,一是生不逢时,才高位下;一是病魔缠身。  相似文献   

16.
诗词教育是对传统诗教的新的超越。历代诗词吸纳、熔铸汉语言学的精华,是学习汉语和培养语能力乃至不断提高语修养的最好的教材。造就现代化人,建设语生态明正是诗词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北宋杰出的词人,后世并称其父子为大小“二晏”。晏几道深受道学思想的熏陶,性格孤高自傲,不慕权贵,致使他不被当势者所容,穷困潦倒。晏几道情感细腻丰富,待歌女之心真诚友善,其词风接近温韦,把花间派的艳词小令推向了极致,其造诣超过其父。  相似文献   

18.
云梦睡虎地秦墓漆器图像主要分为写实图像和抽象图像。写实图像以《诗经国风》所描述的情爱为主题,洋溢着清新健朗的气息,浸润着民间艺术的淳朴之风;抽象图像是写实图像的简化和衍生,是龙凤图像的演变,以及受民间文化影响的结果。从纯形式上说,秦漆器图案呈现X型、盘缠型、环绕型几种骨格,它们都是生殖、情爱主题的图式化。从图像学看,秦漆器是中国古代造物艺术风格转变的中间环节,它承继着楚国艺术的浪漫风韵,将商周以来的巫风一扫而尽,开启了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汉代艺术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盐酸酚苄明的电化学行为.在pH8.55的0.06mol·L^-1NHyNH4Cl缓冲溶液中,盐酸酚苄明于-1.193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线性扫描峰电流与盐酸酚苄明质量浓度在0.01mg.L^-1-5.0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Y=0.9974(n=10),检出限为0.008mg.L^-1,以0.5mg.L^-1盐酸酚苄明溶液作6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75%,回收率在97.8%-109.9%之间.方法可用于其在片剂中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