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力容器检验的目的就是防止压力容器发生失效事故。目前对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有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有声发射、磁记忆等。文章着重探讨了磁粉检测技术在压力容器检测中的应用的情况,涉及无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和磁轭地、交叉法磁轭法、触头法、线圈法等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
水冷风道具有检测量大,焊接接头形式多样等特点,阐述了检测人员、设备、检测时机、检测灵敏度等工艺要求,以及不同焊接接头形式适宜的磁轭法、线圈法、触头法等典型磁化方法。提出了重点检测部位重点检测以及磁粉检测前先进行VT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冯雪峰  肖玉琴  李峰 《科技信息》2012,(28):387-387
本文讨论了磁粉检测中不同激励电流时磁轭的提升力的定义和作用,并提出了测量提升力的方法,根据理论和实验结果分析了磁轭提升力的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樊明岩 《科技信息》2010,(18):I0352-I0353
磁粉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影响磁粉检测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在发电厂设备安装中,管道对接接头的磁粉检验中所涉及的曲面半径大小的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曲面半径大小对交叉磁轭法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和风电行业中大量大齿圈工件尺寸较大、其周向和径向不能同时进行磁化探伤、工件探伤率受到限制和影响的状况,设计了适用于大齿圈工件磁粉探伤机的新型磁化装置。该装置基于PLC的磁粉探伤控制系统和图像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开合式闭路磁轭和开合式矩形线圈的结构,磁化检测时将开合式闭路磁轭和开合式矩形线圈围绕在大齿圈工件单边齿圈的周围,使大齿圈同时产生同向、径向、轴向等多方向的磁场;喷洒荧光磁粉悬液的工件表面在磁场的作用下,磁粉被吸附在漏磁场处形成磁痕,荧光磁粉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射出荧光;用高像素全帧CCD摄像机对荧光进行摄像,并将荧光磁粉图像转换为视频电子信号,再通过信号采集卡将视频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图像信号,从而完成工件表面缺陷生成磁痕的自动检测。智能磁粉探伤样机的测试表明,该新型磁化装置可实现同时对大齿圈工件的周向、径向和轴向进行全方位的多向磁化,工件无磁化盲区,检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李明娥  剡亮 《甘肃科技》2021,37(20):37-39
传统的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需要停车、开罐、打磨等,借助外观检查、壁厚测定、磁粉、超声、射线检测等手段对容器进行全方位检测,耗费的时间成本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大.本文在描述几种新型的压力容器不拆保温不开罐的检测方法,希望对压力容器快速检测技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压力容器检验的目的就是防止压力容器发生失效事故。随着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对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使用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简述了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磁粉检测等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优缺点。通过实例介绍了不同检测方法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检测的近况。  相似文献   

9.
在对固定式的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时,焊缝无损检测是检验环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为表面缺陷检测和埋藏缺陷检测两大类,表面缺陷检测应当采用NB/T 47013中的磁粉检测、渗透检测两种方法,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焊缝表面缺陷检测优先采用磁粉检测,它能检测出铁磁性材料中的表面开口缺陷和近表面缺陷,当前较为常见的一个做法是,在内表面的焊缝进行荧光粉的专业检测,而在外表面的焊缝则进行非荧光粉的专业检测。同时还要在检验结束之后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进行专业化评定,并且其中磁粉的检测结果尤为关键。从哪些方面入手,才可以对磁粉检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研究的重点。该文认为,需要将人、料、环、法、机5个方面作为关注重点,只有控制好这5个要素,才可以对磁粉的检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汤其良 《科技信息》2011,(17):I0072-I0073
压力容器是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重要设备和设施,无损检测技术在确保压力容器制造安装质量和使用过程的安全运行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本文综述压力容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射线、磁粉、渗透、非常规检测技术.介绍各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重点分析国内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压力容器中的介质往往具有危险性,腐蚀性等特质,保证压力容器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各种方法包括表面检测法,射线法,超声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涡流检测法,TOFD检测法,磁记忆检测法,漏磁检测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对于其确定方法进行了一定阐述。进而对上述方法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的内容对于提升压力容器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论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新刚 《科技资讯》2010,(14):113-113
由于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结构安全、使用可靠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无损检测技术具备不破坏试件与检测灵敏度高等优势,因而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声发射检测、磁记忆检测、漏磁检测、红外检测等七种常见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并对如何选择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球形储罐是储存各种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常用压力容器之一,在石油、化工、冶金和城市燃气供应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本文陈述了球形储罐定期检验要求,并以氧气球形储罐为例,陈述了在用球形储罐全面检验工艺,及检验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周旦乐  王冲 《科技信息》2013,(2):461-461
常规的压力容器检验往往以宏观检验和壁厚测量为主,辅助以磁粉、着色、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手段,然后按相应规范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最终确定检验周期。如果在常规检验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设备进行风险分析,这样就可以确定检验的重点,同时通过调整检验技术方案降低风险。本文通过对API 581的应用说明风险评价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袁书生 《科技信息》2012,(36):141-142
本文介绍了目前无损检测领域中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等常用技术,以及迅速发展并受人们普遍关注的超声相控阵、激光、红外、微波、磁记忆等检测新技术,并对无损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裂纹试样的方法,模拟压力容器涂刷油漆防腐层的状况进行磁粉探伤,得出了油漆防腐层厚度与裂纹检出灵敏度的定量关系;结合CVDA《压力容器缺陷评定》规范,探讨了实验方法对一般在役压力容器不除去油漆的情况下进行磁粉探伤检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磁粉检测做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是对钢铁材料或工件表面裂纹进行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所以直今,表面裂纹荧光磁粉检测方法还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磁粉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受到检测环境、检测设备、被检测零件特质等的影响较大,且仅能显出缺陷的长度和形状,而难以确定其深度;对剩磁有影响的一些工件,经磁粉探伤后还需要退磁和清洗.所以为了提高磁粉的检测效果我们要对磁粉检测进行综合性分析[1].  相似文献   

18.
刘传良 《广东科技》2011,20(22):56+58-56,58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手段快速的发展,超声波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评价固体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相关力学性能、检测其微观和宏观不连续性的有效通用方法。超声波探伤广泛应用于锅炉和压力容器制造等领域常规超声波探伤的基本模式即A型显示的脉冲回波法在检测缺陷时通过缺陷回波的辐值大小来判断缺陷是否应该判废。本文主要讨论了压力容器超声波探伤检测相关技术,希望能够促进压力容器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糯扎渡水电站转子机组的结构形式、设计特点,以及该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简述对转子机组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要求及技术控制措施,并对关键工序的技术要点作了详细论述,为后续机组的设计加工以及施工提供借鉴。转子主要由转子中心体、圆盘式分瓣支臂、磁轭、磁极及其他附件组成,圆盘支架由1个中心体和8瓣支臂在9工地组焊成整体。支架的下部设有48块制动环,磁轭的外侧挂装48个磁极。组装过程主要分为支架组焊、磁轭冲片叠装、磁极挂装等。  相似文献   

20.
刘启文 《科技资讯》2013,(14):62-62
在石化企业中,如果使用的钻具有缺陷,就会出现钻具断裂和刺穿的现象,给油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石油钻具能够正常的使用,需对钻具缺陷进行一定的检测。而常用的磁粉探伤、射线检测都有一定的不足。而磁记忆检测的方法,可以对钻具缺陷进行更灵敏的检测,并能够开展寿命预测和等级判别。本文就此对石油钻具缺陷的磁记忆检测进行研究,阐述了钻具缺陷的形式、检测钻具缺陷方法的缺点。并对石油钻具缺陷开展了具体的磁记忆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