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利用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年的数据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十个方面来论证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郑州商城在二里岗下层时期,是商王朝在亳都(即偃师商城)东面防御和进攻东夷的军事前哨基地,军事重镇,在二里岗上层时期,是仲丁所迁的隞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两座早商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探讨早商都城规划思想及其对后世都邑建设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结果发现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座商城在城市轮廓、重要建筑物位置等方面有着比较相同的处理手段。两座都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又有着不同的布局特色,反映了微地理环境造成的城市布局差异,同时,都城功能的不同也导致城市布局出现细节上的差异。结论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早商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在早商的社会环境之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城市规划意识,形成一套初步的都城设计思想并付诸实践。早商的都城规划思想对以后的都邑规划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州商都城垣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阶段或下层二期早段,宫殿区建于下层一期之初。以宫殿区的建造作为都城的始建年代,则郑州商都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的最早阶段。郑州商都的废弃年代是白家庄期之末,与殷墟一期文化相接或基本相接。通过对考古、文献材料以及碳十四测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郑州作为商都的积年至少有2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城市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离开个性,则难以找到一座城市文化名片独特的印记.郑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印记是什么?寻根、少林、书院、军事、生态、饮食等诸多文化形态和文化理念,都难以涵盖郑州丰饶的文化积淀和绵长的文化传承.惟有"商",才是郑州城市文化名片印记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郑州商都城垣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阶段或下层二期早段,宫殿区建于下层一期之初。以宫殿区的建造力为都城的始建年代,则郑州商都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的最早阶段。郑州商都的废弃年代是白家庄期之末,与废墟一期文化相接或基本相接。通过对考古、文献材料以及碳十四测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郑州作为商都的积年至少有2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遗产日开始出台,每年主题与定位的不同,显现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改变,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从专业人士的个别保护到社会公众的全民保护,从被动的专业管理到主动的公众参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走向全民化、大众化。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所辖的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城隍庙和郑州文庙见证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刘宗英 《科技信息》2007,(25):84-84
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高,为确保行驶车辆的安全和舒适性,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很高,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要求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的路面平整度δ≤1.8mm,商亳高速公路为了创国优,提出了下面层δ≤1.8mm,中面层δ≤1.2mm,上面层δ≤1.0mm的标准要求。由于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对每一个因素的忽视都将对沥青面层最终的平整度产生影响,因此要达到上述标准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通过对商亳高速公路商丘段沥青路面的施工实践,从施工角度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有关因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东涛 《科技信息》2008,(19):190-190
文中以商亳高速公路结构物施工中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为例,分析了结构物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9.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高等级公路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商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实践,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锋  王伟 《科技信息》2009,(17):306-307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高等级公路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商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实践,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副词“马上”的产生与古代通信的发展关系密切,可能的发展过程是:马上(马背上)→马上差人+VP(差遣人员骑在马上传递信息)→马上(差人)+VP→马上+VP→马上飞递→马上(时间副词)。“马上”由方位词组演变为副词的语法化过程可以说是→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同时,通过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把副词“马上”的产生时间由元代推后到清朝中后期,纠正了前人和某些大型语文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商代铁刃铜钺的发现是我国古代金属史上的一件大事。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表明铁已作为一种新的金属,正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出现。台西商代铁刃铜钺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把我国用铁的历史,从春秋时期提早到了商代中期。而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以“铁的证据”与“铁的事实”告诉世人:商代人已经开始用铁。  相似文献   

13.
商王征伐人方在十祀(10年),联系3件其铜,证明帝辛(即商纣)十祀在公元前1154年或1092年。构建帝辛历谱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4.
儒家素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武王伐纣平话》虽为讲史平话,但对怪力乱神的因素却情有独钟。该书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在整体艺术构思上呈现出由正史向野史传说偏离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主要角色的替换、神怪因素的激增、战争场景的铺陈等方面。这既是其集以往民间叙事中武王伐纣故事之大成的结果,也与其诞生时的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周建曹国之先,今菏泽域内便有一个曹邑。曹姓子民在此经营开拓,繁衍生息。五六百年后,武王灭纣,始封曹国,因之,菏泽以“曹”名地当始于商初。  相似文献   

16.
商鞅与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开创了法家学派重法的传统,《商君书》是其法治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后期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是重“法”,相对忽视了“术”与“势”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韩非在商鞅重“法”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法治中“术”和“势”的巨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商鞅强调“君臣共操”,即共同治理国家,使君臣关系和谐;韩非子则提倡以“术”御臣,容易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从法治思想的具体运用来看,商鞅相对重视“农战”,主张农业和战争相结合,其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重君权,其法治思想以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商代的巫包括为下层民众服务的俗巫(民间之巫)和为商王室宫廷服务的官巫两种,商代民间之巫主要从事占卜、祠社、医治和祈雨等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种类多种多样。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在随后的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周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的青铜器具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界的研究重点,对其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商周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主要用于记载占卜的内容。从字形上看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线条性,大多以象形字为主。从甲骨文字形入手,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形分析,剖析了殷商时期人们朦胧的伦理道德观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夏商周断代工程》得到的年代结果中,有些与天文学方法有关.本文介绍4个这样的问题:对宾组卜辞的5次月食记录的天文学认证与武丁王年,与武王伐纣有关的诸多天象历日记录的分析,竹书纪年中"懿王元年天在旦于郑"的日食说研究以及由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诸多历日月相记录排出整个西周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