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查询隐私度量机制存在过高评价用户隐私保护水平的问题,提出一个泛化的查询隐私度量框架。该框架将影响用户查询隐私的各种因素放在一起统一考虑,形式化定义用户、攻击者、隐私保护机制和隐私度量指标,提供了一种融合攻击者背景知识和推理能力的系统的隐私度量方法,可在相同条件下正确度量多种查询隐私保护机制的有效性,帮助用户选取合适的隐私需求以获得隐私保护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在由Thomas Brinkhoff路网数据生成器生成的数据集上进行的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面向加权社会网络的隐私保护技术多数针对用户个体隐私保护,而对基于权重背景知识引发集群隐私泄露缺少关注。将权重属性信息作为额外背景知识,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扰动的(kα,lβ)-secure社会网络隐私保护模型,有效防止个体用户和社区结构敏感标识的逆推攻击;并基于此模型设计实现了一种图匿名化方法,能够以尽可能小的信息损失构建符合(kα,lβ)-secure模型的匿名图。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攻击者对用户个体隐私和社区集群隐私所造成的逆推攻击,同时最大限度保持权重信息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地理围栏技术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广告推送等服务中,存在严重的位置隐私泄露风险。针对地理围栏服务中的触发查询问题,设计了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LBS)隐私保护模型。该模型基于安全三方计算理论,遵循位置模糊和位置k-匿名的理念,达到了身份不可关联和位置不可追踪的目标。借鉴计算几何方法解决了触发查询场景下的位置匿名隐藏问题,利用密码学原理实现用户身份秘密认证。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的安全性,从隐私保护角度来看,攻击者没有从LBS系统中获得新知识。实验验证了模型的计算效率和通信负载都优于传统的时空匿名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算法大多都是静态位置隐私保护的,如果将静态算法应用于动态的连续查询中,会导致位置隐私泄露,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查询的动态规划改进算法,旨在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匿名处理时间、匿名成功率和轨迹扭曲度等方面优于现有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隐形区的位置混淆技术是实现位置隐私广泛研究的技术,但该技术需要可信第三方且无法防止基于背景信息的推理攻击,容易泄露位置隐私。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差分扰动位置隐私保护方法,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同时增强了用户位置隐私。该方法采用修改的Hilbert曲线映射技术将地图中用户的每个位置投影到一维空间,通过组合k匿名和差分隐私技术随机产生扰动,并将扰动位置作为用户真实位置提交给服务商。为了解决移动设备资源受限问题,采用基于四分树的方法将用户的上下文存储和转换为比特流,由此获得了有效的时空复杂度和很高的检索准确率。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护用户位置隐私;实验评估表明,与采用标准Hilbert曲线映射的方法相比检索准确率平均提高了15.4%。所提方法在隐私保护和服务精度之间取得了较好的权衡,对隐私保护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搜索中用户兴趣模型匿名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个性化搜索技术所潜在的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提出了用户兴趣模型匿名化方法。首先根据用户兴趣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将其聚类为满足p-链接性的等价组,然后计算聚类后兴趣条目的权值。所谓的p-链接性是指攻击者根据背景知识链接确定某一用户的概率不超过p。该方法可实现用户兴趣模型匿名化以及兴趣倾向不发生改变,既保护了用户隐私信息,同时也保证了个性化检索性能。实验表明:随着相关结果个数的增多,匿名化后搜索结果的查全率基本能保证在50%以上,另外p-链接性的减小对于查全率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相似文献   

7.
隐私的泄露问题不仅包含用户提交的位置和查询数据,更是包含了其中隐藏的用户身份、兴趣爱好、社会习惯、行为模式等。对位置服务隐私保护的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位置服务的应用场景、位置隐私的攻击方法。对现有的隐私保护体系结构和保护技术进行整理归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基于缓存的时空扰动方法和LBS隐私保护度量假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使用基于位置的服务。当用户将查询请求发送给不可信的位置服务器时,由于查询请求中包含用户隐私信息,因而出现了用户隐私泄露问题。现有大部分匿名方法主要针对用户位置和标识符信息的保护,很少有人考虑到用户敏感信息泄露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用户个性化隐私需求,公路网络中敏感信息保护问题。为了防止道路网络中的敏感同质性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和合并的敏感信息保护方法——划分匿名路段集(DASS),即利用深度优先搜索在图中找出最初路段集,再经过交换、合并操作,寻找满足一定要求的匿名路段集。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人以任何方式获知移动用户过去、现在的位置,同时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护用户的查询隐私的目的是防止其他人以任何方式获知用户发送的查询请求.公路网络环境下,隐私保护有着独特的结构特点.结合公路网络的特点,基于网络扩张的方法,形成一个内部含有环的无向图,作为用户发送查询请求的匿名空间,即在路网图中取带环的小图,该图结合了环和树的结构特点,有效地防止了匿名空间的单一路径化,对用户的位置隐私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首次提出对匿名空间的精炼.通过对匿名空间的精炼,可以测定同一匿名集内的用户构造的匿名集是否完全相同或者两个匿名集去掉交集之后是否为单一路径,可以有效防止匿名集由于不具有相互性所带来的查询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有位置k匿名方法不能很好地权衡位置隐私和服务可用性之间的关系、易于遭受背景知识推理攻击、资源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抵御推理攻击的服务相似性位置k匿名隐私保护方法。通过引入服务相似性生成标签相似地图,并根据服务相似度将用户所在分区与其他分区合并,生成满足用户服务质量需求的匿名候选区。为抵御推理攻击,在选择k匿名集时使用位置熵对攻击者的背景知识进行量化以生成熵最大的k匿名集。在生成k匿名集时,采用贪心策略并在匿名集随机选取一个位置点请求服务以降低资源开销。安全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位置k匿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所提方法的隐私保护度和服务可用性平均提高了48.49%和60.01%,时间开销和通信开销平均降低了86.12%和66.57%。所提方法在隐私保护度、服务可用性和资源开销之间取得了更好的权衡,且可有效抵御背景知识推理攻击。  相似文献   

11.
在k-匿名机制下,提出一种以信息熵和对数函数为基础的查询隐私度量方法.首先,建立k-匿名机制下的查询隐私的度量模型,包含4种角色和4种操作,为隐私保护的度量提供形式化的描述.然后,介绍两种背景知识的量化方式.针对第二种方式,由于用户属性离散化后的数值会被计算入背景知识概率表达中,造成背景知识概率表达的不准确,为此提出将离散化后的用户属性值作为特定查询和用户属性相关量的下标来求得相关量,从而进一步得到用户发出此特定查询的概率,摆脱了用户属性离散化后的数值对量化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查询隐私的度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隐私度量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度量k-匿名机制下查询隐私算法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移动定位设备的普及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LBS)。享受LBS带来的便利服务的同时,用户的位置轨迹隐私保护受到严峻考验。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大多针对用户单次查询设计,不能适用于连续查询;且匿名效果不佳。提出了一种采用中心服务器结构的假轨迹匿名方案,通过持续选择匿名区域内长时间所在的移动用户生成假位置点,构成虚拟轨迹的方式来混淆攻击者的判断,从而达到保护用户轨迹隐私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路网环境中攻击者利用速度预测获得用户位置隐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当前路段查询密度值的密度压缩算法。该算法在用户真实位置附近添加大量噪声用户,通过噪声用户影响当前路段查询密度,进而降低速度预测的准确性,破坏攻击者通过概率转移矩阵预测用户行驶速度的攻击行为,以此保护用户在路网环境中的位置轨迹隐私。该算法通过密度压缩使真实用户和噪声用户表现出相同速度,提高了真实用户与噪声用户之间的相似程度,降低了噪声用户被识别的机率,进一步隐藏了真实用户。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主流算法相比,密度压缩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抵抗基于速度预测的攻击行为,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能力。在执行时间和隐私保护成功率等方面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算法更适合在路网环境下提供隐私保护服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络中隐私泄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不能有效度量隐私泄露的问题,尤其是在攻击者拥有背景知识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背景知识来设计隐私泄露度量方法 .构建一个个人隐私泄露多维分析模型,对隐私泄露的影响因素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结合泄露指标的计算,推导出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一种背景知识分类和量化方法,能划分关键背景知识和非关键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攻击背景下隐私泄露度量信息熵模型和隐私泄露的综合度量方法,解决隐私泄露有效度量的问题.所提出的模型和背景知识量化方法可为攻击背景下隐私泄露风险分析与评估提供可行的计算基础,实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度量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位置服务(LBS)和增强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范围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重匿名方法保护用户位置隐私,该方法融合自适应k匿名技术和差分隐私技术,根据用户服务请求类型判断隐私等级自适应产生k值,然后通过差分隐私技术随机产生扰动,将扰动位置作为用户真实位置发送给服务提供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相对匿名度,LBS服务质量也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社交网络中用户分享携带位置和好友标签的信息,不仅会影响用户位置隐私也会泄漏好友的位置信息,从而导致基于协同定位信息攻击的位置隐私泄露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防御协同定位信息攻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设计了基于用户与好友线上交互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给出了关系强度与位置隐私保护需求的关联和量化方法,实现了一种基于协同定位信息隐藏和时间调整(CCTA)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在推特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满足用户位置隐私保护需求,且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匿名方法存在查询结果不精确、通信开销大等不足,提出一种新的位置匿名方法,并为匿名模型提出了基于熵的隐私度量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匿名方法而言,该方法将匿名区域分裂为几个分散的子匿名区域,并用子匿名区域的中心位置代替子匿名内用户的真实位置向LBS服务器发起查询。该方法能使用户在保护自身隐私的同时相对地得出自己的精确查询结果。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将匿名器与LBS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量降到最低,提高查询服务的质量。在用户稀少的场景下,方法的优越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用户位置信息的准确度反比于用户的隐私保护安全系数k(privacy protection level),正比于查询服务质量;为了平衡由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引起的隐私保护安全与查询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借助位置k-匿名模型,提出了圆形区域划分匿名方法.将整个区域划分为相切圆及相邻的4个相切圆的顶点组成的曲边菱形形成的组合区域,当用户位置区域含有的用户数量不满足隐私保护安全系数要求时,利用区域扩充公式得到合适的匿名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减小了匿名区域的面积,提高了相对匿名度,从而平衡了k与QoS的矛盾;并从匿名成功率、服务质量和信息处理时间3个角度确定了基于位置k-匿名隐私保护方法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保障移动社交网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不泄露用户的位置隐私,该文基于K-匿名模型提出一种增强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模型。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出发,寻找与目标地理信息最接近的其他"K-1"条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泛化降低信息粒度,从而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无法区分,实现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目的。同时,该模型也提出针对位置历史记录匿名的构建算法,用于离线场景下位置历史记录的匿名保护。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构建匿名子集上效率和质量都很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k-邻域同构的动态社会网络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数据分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直接研究社会网络数据可能造成用户敏感信息泄漏,对个人隐私构成威胁.目前的隐私保护技术集中于研究单次数据发布,即静态网络中的隐私保护,然而社会网络数据动态发布需要动态的隐私保护方法.文中针对攻击者拥有在不同时刻的节点1-邻域子图作为背景知识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社会网络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相邻时间片网络图之间的关联关系,依据信息变化增量确定邻域同构等价组中的基准节点,并通过对下三角矩阵操作来实现等价组中节点邻域子图匿名化的持久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抵制邻域攻击,保护动态社会网络发布的用户数据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