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2.
杜甫著名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传诵千古的诗篇.历来有不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首诗给予多种多样的鉴赏和感受.笔者从诗歌描写的4幅画图中看出了这首诗的4句话实际是写了一年四季的蜀地风景,从而表达了作者杜甫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由衷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3.
知识窗     
《自然与人》2014,(6):47-47
我国古代人民非常善于观察总结物候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生态学信息我们可对比古代的各种文献记录,来分析更大时空尺度内的气候变化及对物候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杜甫的这首诗《杜鹃》为例、情感丰富的杜甫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借景喻情”的古诗。尽管古诗饱含封建教化思想,认为杜鹃是由古蜀国国君杜宇的精魂所化,并误以为杜鹃将卵产在百鸟巢中,百鸟“不敢嗔”,还“礼若奉至尊”。  相似文献   

4.
诗外之诗     
诗外还有诗吗?有的。艾青在《诗论》中写道:“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这“更深更远的东西”,就是诗外之诗。在2005年第1期《扬子江》诗刊上,我读到张德强的一首《也算春色》,诗不长——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产商  相似文献   

5.
认识自己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陆游的名句。学写诗歌,只知道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平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有这些知识的人何止千万,为什么诗仙、诗圣没几个?真正能让李白、杜甫、陆游青史留名的,是他们丰富的诗外工夫。  相似文献   

6.
IQ拓展营     
, 《科学24小时》2012,(11):40
唐诗填空请把以下三首唐诗的一句填到格子中,便可完成这个蜂窝状的填空游戏。提示:红格:崔护《题都城南庄》绿格:杜甫《丽人行》蓝格:白居易《长恨歌》这恐怕是迷宫世界最简单的迷宫了,因为从起点到终点只有一条路,但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每次只能前进或后退4步或7步,并且在到达终点之前,如果顺序将经过的字母一一记下来,还能串出一句格言吗?英文迷宫  相似文献   

7.
正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横断山脉,不仅以其广袤的原始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江并流的河川地貌和多民族聚居的历史人文景观著称于世,还是一个多雪山冰川的"冰冻圈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在这句诗里,杜甫以居住在成都平原的人所特有的视角赞美了横断山绵延千里的雪山冰川。中国是一个山地冰川特别发育的国度,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数量分布最多的国家。冰川不仅"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诞辰100周年。前不久,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缅怀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对近代物理学特别是在光学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缅怀他对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材培养的不朽功绩,这些都无须我来介绍。我在这里主要是披露新发现的严济慈的三首诗,并将这三首诗发现的经过和有关背景情况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中国人对三峡、桂林、浙东这三个地方最为痴迷。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这三个地方被古诗吟咏得最多——据统计,描写桂林的诗有10 000多首;《唐诗三百首》中写三峡的诗就有12首之多;而浙东,仅是写于唐代的诗就有1 000多首。三峡和桂林受到推崇,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至今还受人青睐,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浙东。今人可能不解古人为何喜爱浙东,这里虽然风景依旧,但人们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痴迷。这里说的"浙东",是指今绍兴、宁波、台州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里有三条主要山脉: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一条名为"剡溪"(今"新昌江",下游称"曹娥江")的河流及其一条条支流,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对才华盖世的苏东坡来说,这算是他最简单的诗,一点也不稀奇,但是读到这首诗时,我的心深深颤动——钩着不敢放下的窗帘,是为了让乳燕归来;看到冲撞窗户的愚痴的苍蝇,赶紧打开窗让它出去吧;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夜里不点灯,这是爱惜飞蛾的生命呀!  相似文献   

11.
1998年7月8日上午。 冰岛雷克雅未克大学礼堂,艳丽的迎春花束映红了走上领奖台的11位少年英才的笑脸,他们就是经过2天激烈的角逐,从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266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Verygood,Chinese students.”这11名金牌得主中有5名是中国选手,他们几乎包揽了大赛的所有单项奖。其中有一位朴实憨厚的英俊少年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这次竞赛金牌第一名的得主——陈宇翱。 妈妈,我能行 陈宇翱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久隆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3岁时在堂姐的循循善诱下已经能学背唐诗了,到了4岁时已能熟练地背诵《唐诗三百首》中的近百首诗和  相似文献   

12.
走近叶永烈     
一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市。叶永烈11岁读小学时上学路过当时的《浙南日报》门口,看见有个投稿箱不知是干什么用的,当人家告诉他是用来投放稿件,而且好的稿子报上会登出来后,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一天,他试着往里面投进自己写的一首诗,过了两天,他收到报社副刊组编辑给他寄来的信,信中表示了对这首诗的好评,决定刊用,并要他说明今年几岁、在读几年级。该信落款只盖了报社公章未署编辑姓名。叶永烈如实回了信。几天后放学回家一进门,叶永烈的父亲就拿着《浙南日报》告诉他:你的诗登出来了。叶永烈激动不已。报纸在发表叶永烈的诗时,署上…  相似文献   

13.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漫游浙东的一条路线,它对唐诗旅游特色的形成曾经起过重要作用。 在唐代,浙东山水名扬海内,吸引众多诗人或从京、洛舟车南下,或自岷、峨沿江东流,问关万里,络绎而至。在唐诗初、盛、中、晚的每个时期里,镜湖、曹娥江、剡溪、沃洲、天台等地留下了诗人们的吟鞭游展、棹声帆影,激发了他们登览怀古、吟咏风土、宅心物外、流连忘返的万般诗情,以至挥毫成篇,远播宇内。李白年轻时初出荆门,即以剡中(剡县)引入他远游旅程的目标:“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入荆门》)。杜甫因其叔父杜登任武康(湖州)县尉,姑母远嫁会稽贺(曾任常熟县尉),故有逗留会稽、剡溪达四年(公元731-735年)之久的“吴越之游”。“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杜甫晚年写的这首回忆性长诗《壮游》,对昔时浙东行踪犹念念难忘,十分珍视。  相似文献   

14.
皮影的表演     
"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呈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古人的这首诗已经把皮影的表演特点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皮影演出必有的设备有屏,有灯,有皮影道具,有声效家伙.  相似文献   

15.
皮影的表演     
《科学之友》2010,(8):12-12
<正>"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呈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古人的这首诗已经把皮影的表演特点形象地表达了出来。皮影演出必有的设备有屏,有灯,有皮影道具,有声效家伙。皮影戏演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16.
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自古以来,咏早春的诗词数不胜数,对唐代诗人刘方平的这首诗,我十分喜欢。早春三月,万物萌动;风拂杨柳,吹面不寒。但,毕竟春意不浓,需要我们慢慢寻觅,用心感受。就像上面这首诗里说的那样,“虫声新透绿窗纱”。这里的“新”,是初次的意思,也就是说,今年第一次听  相似文献   

17.
春风和煦,柳枝飘摇.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诗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说的是柳是迎春的先导、报春的使者."东风勾起垂杨柳"的万条绿丝,"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顽强生命力,触发了历代名人赏柳、咏柳、爱柳、植柳的情怀,屡见于咏柳诗句中.  相似文献   

18.
“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这句诗出白唐代诗人杜甫,赞叹黑鹰来去迅猛、不畏严寒、神勇机警的神姿。鹰科中的鹫类视力尤为出众,它常翱翔在15千米的高空,双目如电般地搜寻猎物。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鹫的视力如此敏锐,是由于它的视网膜含硒高达700微克,而人的视网膜含硒仅为7微克。硒是何等物质,竞能神奇地使鹫眼变“雷达”呢?  相似文献   

19.
杜牧的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时哀伤叹息,而是通过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体现了热烈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山行》不愧为一首秋色的赞歌。《山行》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从而也衍生了许多掌故。  相似文献   

20.
郁金香之美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了不少以酒为题的豪迈诗篇,他的名诗<客中行>便是其中之一:"兰陵美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据说这是青年时期的李白初来山东时所作.兰陵即山东嶧县.这首诗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提及了美丽的郁金香.有注家言:"郁金香是一种香草,相传产自大秦国(即古罗马帝国).古人用以浸酒,浸后酒色金黄."李白所说的郁金香.是否就是今日广为种植的观赏花卉,还是另有所指.那就要请教植物学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