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四个方面研究平菇栽培技术,即菌料的研究,菌料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下床料、啤酒糟、稻草等;接种技术研究,采用接种钉开放式的接种;管理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在菌袋上采用人工补水,人工补营养,喷施菌活剂,促进菇现蕾等管理技术;菌种选育,采用自选自育。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香菇代料栽培新技术,包括香菇菌袋生产: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发菌管理;栽培出菇:菌袋进棚、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创新点:①制菌袋中运用无公害保水膜。②拌料时使用无公害防霉剂。③接种消毒选用了甲洁星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对冬虫夏草菌进行培养、纯化、液体培养,使其繁殖扩大,并制成孢子悬浮液;对寄主昆虫—黄粉虫进行人工饲养、接种感染等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发现,代寄主昆虫被感染率达到30%,感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改善人工种植甘草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该项目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大面积引入根瘤菌生物固氮技术。通过人工接种根瘤菌剂,提高根瘤的生长和固氮能力,促进甘草的生长发育。接菌示范表明,接种组比对照组所结根瘤率提高,单株根瘤数增多,个体增大,接种根瘤对甘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田间调查显示,接种甘草较未接种甘草根部直径增粗5倍之多,  相似文献   

5.
高温季节食醋稳产高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子光  李正选 《河南科学》1996,14(1):102-106
采用低温入缸、人工接种醋酸菌、加入少量糖化酶代替50%成曲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高温季节食醋稳产高产的目标。淀粉利用率为50.64%。主料出品率为9.03kg/kg(3.5%HAc)。产品质量达到ZBX66015-87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接种方法、时间、部位及接种后的栽培管理等方面对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繁殖技术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将来的桑寄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部位、接种时间、接种方法及管理措施对桑寄生的萌芽率、寄生率有重要的影响;模拟桑寄生野生繁殖状态,3月份将种子与鸟粪以1∶5的比例拌匀后接种到桑树上部枝条并进行人工管理的萌发率和寄生率最高。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桑寄生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双遗传标记示踪回收方法研究了促生菌在青贮玉米上的定殖规律。证实了在玉米的根系、干躁或湿润的叶面上,促生菌能成功定殖;其种群密度在根系最大并随玉米生长而增加;叶面种群数量受空气湿度影响并随接种后时间增加呈规律变化,接种后24小时是适应期,干燥和湿润叶面上菌量分别下降62.85%和30.79%,此后是繁殖期,菌量逐渐上升,7—8天后上升到接种量的8.91倍,为高峰期,随后是消退期,菌量4—6天内逐渐下降到低于接种量;促生留在干旱区以拌种为佳,种子附菌量在105-107CFU/粒表现明显的定殖效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 1菌株 (血清型为A∶1 ) ,分别通过接种人工培养基、含动物血液人工培养基、发育禽胚、感染易感鸡等途径 ,获得相应菌培养物后 ,分别制备成灭活免疫原 ,进行了对鸡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应用接种发育禽胚及感染鸡制备的相应菌培养物 ,其菌体发育及制备免疫原后免疫接种鸡的感染保护效果 ,均优于人工培养基的相应培养物 ,为免疫原的有效制备提供了技术资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I-IA)7种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试验,首次评价了各自优缺点.结果认为:“稻秆离体接种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其特点是快速、简便、发病速度适中、病情调查方便,病原菌容易控制.其次是盆栽苗接种法、叶片离体接种法,菌丝悬浮液较差。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工厂化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把装料发菌的过程叫菌瓶培养。金针菇瓶栽的关键是菌瓶培养,包括拌料、装瓶、灭菌消毒、接种和发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外生菌根菌浸染对核桃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浸染技术方案,采用浸染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控对比实验研究了美味牛肝菌、紫色马勃、鸡油菌等外生菌根菌对核桃浸染的根际菌根形成及菌根感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7.34%,紫色马勃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54%,鸡油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73%;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70%时,菌根感染强度最大为48.6%。  相似文献   

12.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保健品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接种固体培养基与柞蚕、蛹。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培养,长出同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用人工栽培的北冬虫夏草研制出系列保健品。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农村污水的治理迫在眉睫,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治理具有投资少、仪器维护运行简单、美化环境等特点。同时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吸收和降解污染物主要是由生物群体完成的。以小型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前期驯化的高效脱氮菌株为菌种,构建了三种不同接种方式下各反应器对氮素的去除效率,对比确定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的最优菌群的接种方式;评价了所构建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效果,进行了微生物强化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废水的工艺研究。同时驯化培养了高效脱氮菌株,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证出水中氨氮(NH4+-N)、总氮(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要求。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驯化培养的微生物对强化人工湿地具有重要作用,在去除污水中的氮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较不加菌的氮去除效果,一次加菌与二次加菌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二次加菌实验组中NH4+-N、TN去除率最高,分别增加到99. 6%、86. 6%。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对氮的分解去除作用比湿地系统中自然生长的常规微生物更快更高效,证明了微生物强化技术在所构建的实验室小型人工湿地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对农村污水治理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商业菌对鱿鱼及虾蟹下脚料发酵工艺的效果。以海产品中的鱿鱼内脏和虾蟹加工下脚料作为试验的主要原料,利用商业菌进行发酵试验。以可溶性蛋白作为测量指标,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寻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商业菌发酵鱿鱼内脏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7,接种量30%,温度35℃,发酵时间1 d,可溶性蛋白转化率可达20.33%;商业菌发酵虾下脚料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7,接种量30%,温度30℃,时间1 d,可溶性蛋白转化率可达13.18%;商业菌发酵蟹下脚料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7,接种量30%,温度35℃,发酵时间1 d,可溶性蛋白转化率可达12.76%。本研究探究了商业混合菌对海产品下脚料的生物转化作用,为生物蛋白产品生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低值海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粉状EM固体发酵过程中的淀粉酶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在发酵的第一天酶活性就达到最高;并且,随接种浓度的增在有增高的趋势,接种浓度为3%的发酵料中淀粉酶的活性略高;发酵料含水量对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粉状EM 固体(25℃)发酵过程中的淀粉酶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在发酵的第一天酶活性就达到最高;并且,随接种浓度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接种浓度为3% 的发酵料中淀粉酶的活性略高;发酵料含水量对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云南、贵州、河北、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地采集土样 2 8个 ,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 4 14个。以茄病镰孢菌为主要靶标菌 ,对分离菌株进行抑菌测定 ,筛选出强拮抗菌13株 ,并用附着在茄子、番茄等上 9种病原菌对其进行拮抗作用测定 ,发现所获拮抗细菌具有广谱抗性。筛选出具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B0 73、B153,其发酵液中活菌在温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温室接种防病试验 ,对茄病镰孢菌防治效果分别达 71.1%和 6 1.8% ,并兼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530~550年)记载的酿酒技术 ,是我国古代酿酒技术最完整的记录。其中记载的制曲方法共有19种。有许多制曲原料采用蒸、炒、生混合的方法。如三斛麦曲法 :“蒸、炒、生各一斛”。神曲法 :“麦蒸、炒、生三种齐等”。其中有的曲中添加中草药。这些方法根据现在试验结果证明 ,是很有道理的。对文献记载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写出来供与参考 ,不当之处请同道者批评指正为盼。1蒸、炒、生各有特点1.1蒸料在蒸料过程中起到杀菌作用 ,将原料上附着的野生生酸菌杀死 ,使发酵得以顺利进行。使原料淀粉糊化 ,便于曲霉菌旺盛生长繁殖。试验证明 ,凡是蒸料曲坯上的曲霉菌都是优势菌。1.2炒料通过炒料加热杀死由原料带来的生酸菌。炒料最大优点在于水分少 ,加热时 ,水分少的原料中的蛋白质难以因加热而变性 ,有利于根霉菌的生长。由于根霉菌缺乏酸性羧基蛋白酶难以分解加热变性蛋白质 ,所以在熟料上生长得不好。炒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1.3生料保留部分生料 ,主要利用在原料颗粒上附着大量野生菌及其孢子在曲坯上起到接种作用。生料最大优点是能使根霉旺盛生长繁殖。尽管如此 ,推论在制曲时可能采取 :“曲信(曲母)”接种。在制曲配料上...  相似文献   

19.
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确定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栽培的培养基配比及栽培管理措施。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人工代料栽培桑黄子实体培养基配比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0%,麸皮10%,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62%;空气相对湿度90%~95%,温度25℃~28℃,光照200~300lx。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桑黄可以经过人工驯化进行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20.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1例报告刘建萍,严洲(兰医二院保健科730030)卡介苗是由牛型结核杆菌,经人工培养传种接代而制成的一种无致病性的活菌苗,经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一种特异性免疫力,可以起到预防结核的作用,有力的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接种过量或误做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